李銀花
院感是指患者在醫院治療或住院期間出現的感染問題。患者院感的發生與微生物之間有密切關系,因而通過臨床微生物檢驗與監測,對院感的預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義。那么臨床微生物檢驗與監測在院感中有哪些具體作用呢?本文將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
掌握引起院感的病原菌類型,有助于醫院更好地進行臨床微生物檢驗與監測。結合當前醫院感染研究分析,以下病原菌均可引起醫院感染。
1.細菌感染。比如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鮑曼不動桿菌、表面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等,其中以條件致病菌和耐藥菌為主。
2.病毒感染。比如腺病毒、流感病毒、輪狀病毒等。
3.寄生蟲,如鞭蟲、隱孢子菌等。
4.真菌感染。如毛霉菌、白色念珠菌、隱球菌和曲霉菌。
5.衣原體或支原體感染。
微生物檢驗以及監測對控制和預防院感均有重要意義,其主要作用如下。
第一,為不同患者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提供依據。通過微生物檢驗以及監測獲取的病原菌,為不同感染性疾病提供診斷依據,降低感染性疾病的誤診率。
第二,可以為不同疾病的流行病學分析提供參考。在某些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中,醫務人員需要了解發生感染的主要科室、患者發生感染的身體部位、感染變化情況等。微生物檢驗與監測可達到上述目的,使醫務人員更好地掌握感染特點。
第三,為感染性疾病的科學用藥提供參考。醫務人員對發生院感的患者通常是按照經驗方法予以治療,經驗治療過程中因為不明確具體病原菌,治療效果會受到影響。而通過微生物檢驗與監測能夠知曉具體的病原菌,有助于醫務人員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提高抗菌藥物使用的準確性與科學性。
第四,有助于醫務人員了解不同細菌的耐藥性。院感中部分病原菌會隨著時間發生變異,對某些抗菌藥物表現出耐藥性。通過微生物檢驗與監測并結合藥敏試驗,醫務人員能夠為不同感染患者進行個性化治療,選擇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法。
第五,作為醫院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的評價依據。院感的發生以及耐藥菌的大量產生與醫院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有密切聯系。通過微生物檢驗以及監測,管理部門可以知曉病原微生物檢出情況和耐藥性變化趨勢,對醫院使用抗菌藥物的情況作出科學評價,指導醫院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第一,采集合格的微生物標本。院感微生物檢驗與監測需要以標本采集為前提,如血液標本、痰液標本、分泌物、穿刺液、引流液等,標本采集應規范,避免影響檢驗結果。
第二,提高臨床微生物標本送檢率。大多醫院在微生物檢驗與監測方面相關的微生物標本送檢率較低,影響微生物檢驗與監測效果。對此,管理部門可通過加大宣傳、建立規定制度等提高臨床微生物標本送檢率。標本送檢率的提高可獲取大量臨床數據,為醫院感染預防控制以及不同患者治療效果評價均可提供參考,不斷提高醫院感染管理效果。
第三,注重臨床數據總結。醫院可以定期對引起院感的各類病原菌的構成及耐藥性進行數據分析,有利于醫務人員了解不同科室菌株分布特點以及不同菌株藥敏結果,從而結合不同科室的實際情況,科學選擇抗菌藥物,規范各類抗菌藥物的使用。
總之,臨床微生物檢驗與監測在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方面有重要意義。醫院應重視臨床微生物檢驗與監測,并加強院感數據的分析與應用,規范病原微生物檢驗與監測階段的質量控制,提高各類微生物標本的送檢率,為院感的控制提供依據,不斷提高醫院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