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敏
氣管內插管是創建人工氣道的最佳治療方式。氣管內插管術指的是通過鼻腔或者口腔的位置經聲門將特殊制作的氣管導管置入氣管內。該技術能有效緩解患者呼吸道梗阻的癥狀,保障患者呼吸順暢。此外,還能有效清除患者呼吸道無法排除的分泌物,預防患者誤吸,并為輔助呼吸提供有利條件。
氣管內插管全麻多用于危重癥患者搶救過程,能為患者呼吸道及氣管內給藥提供便利性。插管全麻適用于呼吸驟停和心搏驟停的心腦復蘇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無法自行排除的患者、呼吸功能障礙和呼吸衰竭的患者、胃容物誤吸或反流至肺部需要吸引的患者以及嬰幼兒切開氣管需要內插管的患者。此外,醫生需要對患者進行輔助呼吸及加壓給氧。
插管全麻不可用于以下病癥患者治療過程中。①呼吸道梗阻、呼吸道不全且存在插管適應證的患者,不可以快速誘導插管。②并存血小板減少、血友病且插管創傷致使氣管黏膜、喉嚨出血或腫脹并繼發呼吸道梗阻的患者。③主動脈瘤壓迫氣管的患者,因為插管極易導致動脈瘤破裂。如果急需氣管插管治療,需要醫護人員熟練掌握操作技巧且動作輕盈,避免出現意外創傷。④鼻道不通暢或鼻息肉、咽鼻部有纖維血管瘤及反復出鼻血的患者。
插管全麻有如下并發癥。氣管插管的導管是異物,插管過程中會損傷口腔黏膜,導致牙齒脫落,并引發喉頭水腫及出血的情況。如果導管滯留時間過長,會導致后頭出現肉芽腫的現象。另外,肺不張或者是呼吸道阻塞導致導管阻塞,會加強呼吸阻力,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如果不能及時排出,會導致誤吸,加重患者病情。
雙人實時插管全麻的流程是麻醉前分工合作。在誘導期,其中一名醫護人員在患者頭部側位托高壓面罩,并且協助開放氣道,另一名醫護人員負責流動作業。此外,醫護人員用手控制呼吸,輔助患者呼吸,推入誘導藥,并采用Sellick手法按壓環狀軟骨,在插管過程中傳遞導管和喉鏡,插管成功后拔出管心。
而單人實施插管全麻需要優化操作過程,以保證患者安全性為前提,將由兩人合作分工完成的麻醉準備改為由單人完成。因此,醫護人員需要熟練掌握麻醉前準備工作內容及流程,并且提前到崗,做好充分準備,確保麻醉手術正常進行。尤其在救治急診患者時,負責插管全麻的醫護人員在接到通知后應立即行動,在最短時間內準備相應機械設備、插管用品及患者所需藥物。醫護人員應在患者頸靜脈或上肢靜脈創建輸液通道,并采用T型連接管將其延伸至患者肩頸部位,確保麻醉醫生在患者頭側推出誘導藥物,既能確保誘導藥的推注,還能有效管理患者的輔助呼吸。
另外,單人實施插管全麻對麻醉前患者評估質量有很高的要求。單人插管全麻要求醫護人員獨立實施全麻,并且具有極為豐富的麻醉及穿刺、插管等經驗。例如,針對大出血患者進行動脈穿刺治管,醫護人員應在患者誘導前期插管,否則會導致患者出現低血壓的情況。此外,股動脈、肱動脈及頸動脈都極可能是穿刺點。情況十分緊急時,不論是意愿性還是非意愿靜脈,都可以存留備用。
不論是雙人全麻插管還是單人全麻插管,都應將預防誘導插管反流誤吸作為首要原則。這要求麻醉醫生將吸引器和吸引管放置在手邊,做好準備隨時為患者吸出分泌物及嘔吐物的準備;在完成氣管插管前不可以用約束帶捆綁患者,避免患者嘔吐時無法改變體位或僅可以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導致無法完全排出嘔吐物的情況。
細致精準的麻醉前準備工作和正確的麻醉前評估均是單人全麻插管的基礎。操作者插管操作技術及穿刺操作技術的熟練程度同樣是插管全麻的基礎。頸部輸液通道或者開放上肢有利于單人全麻操作。尤其在發生特大工傷事故及交通事故導致群體創傷災害時,實施單人全麻插管可以為搶救患者贏得寶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