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摘 要】 為充分利用大型原油碼頭的設計通過能力,以寧波實華原油碼頭為例,指出產能釋放受限的主要瓶頸有原油需求不足、設備設施限制、港口資源緊張等因素,對此提出推進市場化運營、優化區域內產能、多元化中轉方式、提高碼頭穩定運行的保障力等建議。
【關鍵詞】 原油碼頭;產能;釋放
0 引 言
據海關總署統計,2019年我國進口原油總量首次突破5億t大關,其中通過海運進口原油約4.5億t,約占進口總量的90%。我國原油海運市場日益龐大,大型原油碼頭作為其中的關鍵環節,肩負起了為國家能源安全和石化產業穩定保駕護航的重大責任。如今,我國已有近40座可接卸VLCC的碼頭。這些碼頭為接卸持續增長的進口海運原油提供了保障,但同時也存在大型原油碼頭空間分布失衡、總體通過能力過剩、泊位利用率不高等問題。
對于部分碼頭公司而言,整合現有資源突破設施設備老化、貨源分流等發展瓶頸,進一步釋放產能謀求發展,已經成為企業經營的當務之急。本文以寧波實華原油碼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為例,探討充分利用原油碼頭設計通過能力的方法。
1 公司概況
公司位于寧波大榭島,由寧波舟山港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石化”)共同出資組建,以港方為主導開展原油中轉業務,主要服務對象為中石化在寧波、上海、南京和長江沿線的煉油廠,并為中海石油大榭石化公司和少數地方性煉油廠提供原油中轉服務。公司的原油碼頭具備貨主碼頭和公共碼頭雙重功能。
公司擁有兩個深水泊位(1號泊位和3號泊位)和1個7萬噸級泊位(2號泊位),其中,1號泊位可靠泊VLCC,3號泊位可靠泊巨型油船(ULCC)。1號泊位和3號泊位設計通過能力合計為萬t,碼頭后方配備中石化143萬m3容量的原油罐區,通過長輸管道與嵐山、白沙灣、石埠橋等中轉站連通,為沿線各大煉油廠和儲備庫輸送原油。
經過近20年的運營,公司的原油中轉方式、配套設施、貨源腹地、原油貨種等已經成熟并固化。近幾年,為中石化中轉的原油量穩定在萬~萬t/a,為其他客戶中轉的原油量始終在350萬t/a以下,原油中轉總量緩慢上升至萬t/a后開始回落,1號泊位和3號泊位的綜合利用率不到40%,以二程水運業務為主的2號泊位的利用率不到10%。
2 制約泊位產能的因素
2.1 原油需求不足
(1)碼頭腹地客戶發展受限制。公司最初的設計是利用寧波天然深水良港的自然優勢建設大型原油碼頭,將其作為中石化長三角地區煉油廠進口海運原油的一程登陸點,在其后方配套建設油庫,以管道輸送至中石化在上海和南京地區的煉油廠。輸油管網系統的封閉性和固定性限制了服務腹地的拓展和客戶的增加,導致公司產能完全受制于固定的幾家煉油廠的用油需求,公司缺乏通過開拓市場來提升效益的空間,當外部需求減少時,公司碼頭的原油接卸量自然下滑。
(2)區域內碼頭通過能力過剩。目前寧波舟山港具備VLCC靠泊能力的原油泊位有12個之多(不含規劃建設中),其中有6個泊位的腹地與公司碼頭腹地重疊。這6個泊位的設計通過能力合計約1.15億t/a,而目前公司與這些泊位的共同腹地內的煉油廠的原油需求量僅為萬t/a左右,致使通過能力過剩逾萬t/a。由于碼頭腹地內煉油廠加工能力提升緩慢,碼頭通過能力過剩情況將隨著規劃建設中的大型原油碼頭的陸續投入使用而進一步加劇。
(3)貨源分流日趨嚴重。舟山實華原油碼頭位于距大榭島不足10 n mile的冊子島,與公司共享長輸管道和貨源腹地,中石化在執行進口原油運輸計劃時需要將進口原油接卸任務在兩者之間平衡分配;舟山岙山原油碼頭雖然不隸屬于中石化系統,但其憑借自身硬件優勢,承攬了絕大部分中石化在上海和南京地區的煉油廠的進口原油轉二程水運業務,造成公司二程水運量急劇下滑;日照實華原油碼頭和即將投產的連云港實華原油碼頭為南京地區和長江沿線的煉油廠提供進口原油中轉服務,在地理位置和輸送成本上占據優勢。受到日照實華原油碼頭分流影響,近幾年揚子石化只安排巴士拉輕質原油從大榭實華原油碼頭上岸,貨運量從400余萬t/a銳減至200余萬t/a。
2.2 設備設施限制
(1)配套設施能力有限。公司配套油庫總罐容為143萬m3,剔除常年輪替檢修儲罐和罐底油占容,實際可用庫容僅100萬m3左右,在庫區原油外輸停滯的情況下僅能接收3艘VLCC的貨量。公司外輸管道(大榭―嵐山)與舟山實華外輸管道(冊子―嵐山)在嵐山中轉站匯合,共用中轉庫和長輸管道,這容易造成庫容與管路沖突,導致外輸停滯;公司外輸管道(大榭―嵐山)設計能力為萬t/a,而近幾年實際輸送量均已超過其設計能力,既有管道已無潛能可挖。
(2)設施設備日益老化。輸油管道在長期運行中可能發生腐蝕和變形,一旦出現問題需要停運檢修,將直接導致原油外輸停滯,碼頭面臨無法接卸進港原油的窘境。公司配套外輸管道在經歷10余年高負荷運行后,由管道檢修、閥門內漏、輸油泵故障等原因導致的停輸日漸頻繁;原油儲罐需開展周期性停產檢修,檢修作業耗時短則數月,長則數年。隨著儲罐使用年數的增長,計劃外故障檢修也逐漸增多,公司碼頭配套庫區的17個原油儲罐中,常年有4~5個處于停運狀態,對碼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輸油臂、登船梯、管路、閥門等原油碼頭關鍵設備因部件損耗和腐蝕導致碼頭停運檢修日益頻繁,影響碼頭生產計劃的完成。
(3)擴建改建難度大。油庫和輸油管道的建設投資大、周期長,且需與地方規劃相協調,因此原油碼頭難以在短期內通過擴建油庫庫容或輸油管道來提高產能;碼頭關鍵設備檢修或技術改造造成生產停頓,而原油碼頭的保障功能不允許出現長時間或高頻次的停運,老設備的檢修和改造與生產保障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
2.3 港口資源緊張
寧波港域和舟山港域的大型原油碼頭共用蝦峙門深水航道和待泊錨地,加之大霧、大風、漁船礙航等因素導致的航道封航頻發,大型油船進出港受到諸多限制,臺風季和開漁季時有利的通航時機更是稍縱即逝。出于經營成本考慮,港口拖船總是處于滿負荷運行供不應求的狀態,雖然目前調配拖船資源時會優先保障大型油船靠泊需求,但隨著港口貨物吞吐量的快速增長和拖船資源補充的滯后,今后可能會出現因拖船不能及時到位而產生的負面影響。
3 建議措施
3.1 推進市場化運營
公司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碼頭通過能力,實現產能的進一步釋放,必須想方設法突破腹地受限和貨源僵化的瓶頸,而采用開放型、市場化的經營方式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途徑。
公司應進一步增強港口在碼頭運營中的主導作用,弱化股東和既有貨主對開發新貨源市場的制約,逐步向完全公共碼頭轉型;進一步融入市場競爭,發揮港口資源、技術經驗、專業人才等優勢,探索更具競爭力的定價機制和服務標準;進一步強化碼頭的油品物流終端功能,接入周邊油品物流倉儲企業資源,提升庫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進一步拓寬業務覆蓋面,把握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開發長三角及長江沿線區域眾多的中小石化企業客戶,融入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浙江自貿試驗區)油氣全產業鏈建設發展,利用自貿試驗區集聚效應,參與油品流通領域市場化資源配置。
3.2 優化區域內產能
原油是寧波舟山港五大主要貨種之一,做大做強油品中轉也是寧波舟山港在浙江自貿試驗區建設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戰略任務。近年來寧波舟山港一體化發展的持續深入,為實現寧波舟山港原油碼頭產能的統籌優化提供了可能。
鑒于目前寧波舟山港域內各原油碼頭的股東成分、軟硬件條件、經營模式、業務特點等多有不同,區域內共享聯動機制不強,加之貨源腹地相互交織,造成碼頭資源浪費和貨源損失,甚至出現惡性競爭的情況,建議在港口集團層面成立“油品事業部”,通過對貨主碼頭收購、持股等形式,集中區域內原油碼頭生產經營控制權,進而增強對貨源、庫容、管線等資源調配的話語權,為各原油碼頭進一步釋放產能營造有利環境。
3.3 多元化中轉方式
管道運輸具有效率高、可靠性好、單位成本低等諸多優勢,是原油運輸的發展方向,但同時也具有初期投資大、建設周期長、靈活性差等特點。公司需在繼續保持原油管輸穩定運行的基礎上,利用水路、道路、鐵路等綜合交通網開展原油中轉業務,研究開發“原油多式聯運”。
水路方面,雖然寧波舟山港原油中轉業務起源于水水中轉,但隨著大型原油碼頭和長輸管道陸續投產,水水中轉貨源已逐年萎縮,而長江沿線和東部沿海地區的許多煉油廠尚未接入長輸管網,其原油運輸仍嚴重依賴于水運,因此將公司作為二程水運的中轉和分撥基地仍大有可為;道路方面,開發臨近地區中小油品加工企業客戶,發揮道路運輸靈活性和縱深性好的特點,開展門到門原油中轉服務;鐵路方面,與鐵路部門建立戰略合作,依托發達的鐵路運輸網絡開發油品加工企業客戶,將原油中轉業務向內陸地區延伸。多元化的原油中轉方式是目前突破管道運輸遭遇瓶頸的重要手段,將為公司充分釋放產能注入強勁動力。
3.4 提高碼頭穩定運行的保障力
貨源的增長和產能的釋放需有與之相對應的碼頭能力的提升,否則面對廣闊的市場終將望洋興嘆。碼頭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是充分利用碼頭設計通過能力的前提保障。充裕優質的港口資源、便利高效的口岸環境、綠色智慧的碼頭功能、合規兼容的運行標準、精良可靠的設施設備、安全環保的生產作業,以及高質量的服務品牌等,都應是公司在企業經營管理中需要營造的條件和追求的目標。
4 結 語
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石化能源需求持續穩定增長、國內煉化產能進一步擴大而原油產量增長乏力、全球原油供需平衡趨于寬松、國際油價持續波動走低、原油國際海運業蓬勃發展等多種因素影響下,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我國難以扭轉對海運進口原油依存度進一步上升的趨勢,大型原油碼頭公司必須及早行動,結合自身實際積極尋找充分發揮接卸能力的路徑和方法,為企業謀求更大發展和履行更大社會責任做好充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