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晨

【摘 要】 為進一步推進長三角區域各港口協同發展、促進長三角區域港口效率整體提升,分析上海港與長三角港口聯動發展的現狀,提出“一體、雙向、四聯、五接”的發展思路,構建市場化聯動、聯盟化聯動與一體化聯動的模式,并采取以下措施推進長三角港口群“一中心三群”戰略目標的實現:制定長三角區域岸線資源統一規劃;建立長三角港口設施協同投資機制;進一步優化長三角內河碼頭布局;創新長三角港口運營合作新模式;打造智慧、綠色、平安港口群;港航優勢協同,共推海外港口布局。
【關鍵詞】 上海港;長三角;聯動發展;綠色港口;智慧港口;產業鏈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長三角地區江浙滬兩省一市海岸線長 km,占全國的21%。長三角地區擁有8個沿海主要港口、26個內河規模以上港口,是我國港口密度最大的地區。隨著《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發布,長三角港口聯動發展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1 上海港與長三角港口聯動發展現狀
由于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特殊地位,上海港在長三角區域聯動中具有重要影響力,并且充當了長三角港口聯動的核心角色。具體聯動狀況主要表現為以下3個特征:
(1) 從聯動發展階段看,處于從要素絕對集聚向傳統要素擴散的過渡時期。2005年,上海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萬TEU,浙江省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520.80萬TEU,江蘇省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75.33萬TEU。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占長三角港口的75%以上,加之眾多航運資源的集聚,使得上海港在長三角港口中處于全要素絕對集聚的地位。但隨著長三角周邊港口的發展,長三角港口產業資源及航運要素逐步向江浙兩地轉移。從吞吐量來看,2019年,上海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萬TEU,寧波舟山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萬TEU,江蘇省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萬TEU,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僅占3個港口集裝箱吞吐總量的48.3%,寧波舟山港更是以萬t的貨物吞吐量超過上海港。新版《中國貨代企業名錄大全》顯示,截至2019年末,上海市貨代物流企業約家,江蘇省約家,浙江省約家。這說明上海在貨代、物流等傳統要素方面也越來越無明顯優勢。但是,上海市在現代航運要素集聚方面依然占據核心地位。截至2019年,上海航運和金融產業基地入駐機構和企業已達30家,船貨險保費收入41.3億元,同比增長11.3%,全國占比23.8%,處于領先地位。除了航運保險外,上海在海事仲裁、航運衍生品及航運咨詢等現代航運要素集聚方面也同樣處于主導地位。
(2)從聯動方向來看,上海港與江蘇省港口的聯動水平高于與浙江省港口的聯動水平。江蘇省港口地處上海西北處,是長江流域江海換裝、水陸中轉、貨物集散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區域港口。江蘇省港口貨物主要通過上海港出海,因此江蘇省港口與上海港的市場化聯動較為充分。上海港與浙江省港口在功能定位方面存在較大相似性,港口之間的合作聯動主要以行政化聯動為主。上海港與江蘇省港口的聯動程度高于與浙江省港口的聯動,與江蘇省港口的聯動主要是依托于上海港的“長江戰略”,先后布局了南京港、太倉港等重要港口。上海港與浙江省港口的聯動程度略低,但與洋山港區等的部分合作聯動成果極大影響了長三角的港口格局。洋山港區的建設,穩固了上海港在東北亞地區的國際集裝箱航運樞紐港的地位,成為促進長三角地區經濟加速發展的強勁動力。
(3)從聯動類型看,基于產業鏈的垂直型產業聯動模式占主導地位。一般來說,區域航運產業聯動的模式主要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經濟發展水平相近的區域,多以水平型航運產業分工與聯動方式為主;而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的區域,則以基于航運產業鏈的垂直型產業分工與聯動方式為主。目前,長三角地區港口聯動模式以基于航運產業鏈的垂直型產業聯動模式為主。上海市相對于長三角其他地區在航運金融、航運保險、船舶管理等高端航運服務方面仍占據主導地位,因此對于現代航運要素方面長三角各港口間的聯動是以上海港為龍頭,以基于產業鏈的垂直型產業聯動模式為主的。上海港是江蘇省港口通過長江出海的主要通道,兩個港口的定位存在互補,二者之間的聯動以基于產業鏈的水平型產業聯動模式為主。上海港與浙江省港口在定位、規模和發展方面均類似,二者之間的聯動也較少,屬于水平型產業聯動模式。
2 上海港與長三角港口聯動發展的思路
長三角地區產業呈梯度發展模式,上海市處于后工業化時期,江蘇省、浙江省處于工業化發展中期。上海市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城市,其綠色港口、智慧港口、平安港口建設均走在長三角港口群發展前列,其高端航運服務業產業鏈較為完善,支持類高附加值產業發展較快,對外輻射效應明顯,這種梯度發展模式對上海港與長三角港口提出了航運產業鏈條縱向聯動服務的需求。上海港是長三角港口群中效益最好、效率最高、綠色智慧引領最強的核心港口,也是“一體兩翼”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中產業集聚最高、創新能力最強、服務環境最優的全球航運資源配置核心區。因此,上海港與長三角港口聯動發展應采取“一體、雙向、四聯、五接”的思路,通過市場化聯動、聯盟化聯動與一體化聯動的模式,綜合推進長三角港口群“一中心三群”戰略目標的實現。
(1)“一體”。“一體”是指立足于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強大的集聚能力、輻射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主導上海港與長三角港口聯動發展,充分帶動長三角地區港口航運產業集群發展,打造具備國際一流水平的港口群品牌。
(2)“雙向”。“雙向”是指上海市要立足于自身優勢和需求,綜合考量江蘇省和浙江省兩省的優勢及短板,既要主動與江蘇省進行聯動合作,也要重視與浙江省進行聯動開發,綜合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與長江經濟帶戰略的實施,實現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一體兩翼”的雙向聯動發展格局。
(3)“四聯”。“四聯”是聯動的核心內容,是指上海港與長三角港口聯動發展要以港口橫向聯動為核心,以航運產業鏈的縱向聯動為支撐,實現港口的投資建設聯動、生產經營聯動、綠色平安智慧聯動與航運服務集群聯動的全方位聯動格局。
(4)“五接”。“五接”是為實現上海港與長三角港口的4個聯動提供支撐,要求蘇浙滬三地從制度、設施、人才、信息與政策等5個方面進行對接,保障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一體兩翼”聯動發展大格局的形成。
上海港與長三角港口聯動的思路見圖1。
3 上海港與長三角港口聯動發展的建議
在“一體、雙向、四聯、五接”的思路框架下,加快推進長三角港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整合資源,推動長三角港口的整體影響力。
3.1 制定長三角區域岸線資源統一規劃
從國家層面,統一協調長三角區域內的碼頭建設,按照各港口的特點及發展需求,合理規劃,優化資源配置,同時參與長三角地區各主要港口規劃的審查,監督區域港口規劃的執行。在省市級層面,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三地的港口應貫徹落實區域港口的統一規劃,嚴格遵守國家規劃審批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合作,共同規劃好長三角港口自然資源,使各港在科學規劃的港口平臺上有序競爭。在港口規劃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小洋山北側項目建設。
3.2 建立長三角港口設施協同投資機制
完善長三角港口設施協同投資機制,充分發揮長三角聯席會議的作用,完善日常溝通機制并定期開展高層會議,重點研究和解決長三角港口的投資問題,通過討論、咨詢、協調等方式來解決某些港口投資方面的特殊問題,促使各方達成共識并組織實施。同時,支持多元化的聯席會議參與主體,除長三角區域內的港航相關政府部門外,進一步提升大型航運企業的參與度,提升中谷物流等中小型港航企業的比例。
3.3 進一步優化長三角內河碼頭布局
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戰略,進一步發展江海聯運,以發揮江海聯運降本增效作用、提升江海聯運服務水平為目的,支持上海港進一步加強在長江流域的引領地位,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原則下,合理布局內河港口,尤其是加快對內河集裝箱碼頭的投資。鼓勵港口企業加強與經營內貿、內支線航線航運企業的合作,形成戰略合作關系,通過共同參股及經營等形式參與港口投資和管理,憑借港口及內河航運企業各自的優勢實現效益最大化。此外,鼓勵上海、浙江、江蘇三地的港口進行三邊合作,簽署“長江經濟帶港口投資三邊合作框架”,加強共同投資,避免港口投資中的惡性競爭。
3.4 創新長三角港口運營合作新模式
創新長三角港口群資本運作模式,構建交叉持股模式,長三角港口群可以上海、浙江、江蘇等地的港口為合作基礎,以兩省一市政府為紐帶,通過交叉持股互為股東模式,實現長三角港口的一體化。針對港航領域具體投資項目,推動資本要素資源在港口群內自由流通,充分發揮港口群資本集群效應。此外,注重構建三方合作保障機制,發揮資本實際效能,推進資本用到實處,保障交叉持股模式有效運行。
3.5 打造智慧、綠色、平安港口群
聚集港口、物流、海關、船舶等信息,建立統一數據標準和接口,整合利用平臺與企業開放數據,搭建匯總、篩選、分析、處理的云計算平臺,打造多功能、跨區域公益性長三角地區智慧港口信息平臺,促進長三角地區形成智慧港口生態圈。制定統一的船舶接用岸電連接標準,率先建立我國港口群船舶岸電示范區,推進長三角綠色港口群建設。根據國家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規、標準及國家安監總局的有關要求,針對港口建設與生產實行統一的安全監管,加強長三角區域港口之間的執法聯動,建立安全、統一、公平的港口大市場。
3.6 港航優勢協同,共推海外港口布局
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導向,鼓勵上海港等具有全球碼頭投資經驗的企業通過市場化手段參與投資建設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歐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港口。支持長三角港口企業與航運企業進行合作,共同參與海外大型港口投資項目。此外,鼓勵港口企業積極發揮其在港口建設、經營及管理上的優勢,將資源進行充分整合,促進港口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