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自主學習已經滲透到幼兒園、小學以及中學中,這種學習方式逐漸取代傳統學習方式,變成了主要的學習方式。但是幼兒年紀小,自控力較差,缺乏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區域活動提升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
區域活動是根據幼兒發展需求創設的環境,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與能力,選擇相應的活動內容。然而在運用區域活動培養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問題。基于此,本文主要談談如何通過區域活動培養幼兒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區域活動的開展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幼兒教師對區域活動的性質理解有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缺乏對教育目標的準確把握,將區域活動理解成自由活動,導致區域活動的作用難以發揮。第二,幼兒的活動方式單一。在區域活動過程中,教師具有引導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存在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難以根據幼兒之間的差異性與區域空間的不同,設置合適的游戲內容。另外,在區域活動后,部分教師沒有反思活動內容,難以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致使區域活動不能有效開展。第三,區域設置形式化。部分教師設置的區域環境不夠完善。由于多數幼兒園的活動室面積較小,教師容易忽略區域位置以及區域之間的關系,導致區域之間動靜分配不合理、環境布置更換少等問題。
(一)符合幼兒興趣和年齡特點
教師在設置相關的區域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依據他們的需求設置區域活動。首先,教師在設置前可以先和幼兒一起商量,問他們想玩哪些區域,為幼兒提供選擇的機會,告訴他們不同區域的不同功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適合他們的區域。教師提供區域讓幼兒選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幼兒的自主性。
比如,針對年齡較小的小班幼兒,教師可以根據他們的情況設定角色扮演、過家家等區域活動;而針對大班幼兒,教師可以設立一些益智活動、美容美發或讓幼兒模仿成年人的樣子,調動大班幼兒的興趣,進而展開更加主動有效的學習。
(二)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
教師要充分認識并尊重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充分地表現自我、發揮自己的優勢,從被動變為主動,成為一個善于學習動腦的人。教師的引導必不可少,可教師更應給予幼兒更多的表現機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熱情,讓幼兒真正成為區域活動的主體,進行自主探索學習。
首先,教師應教會幼兒探索、操作的具體方法,讓他們在區域活動中自主選擇想要的活動材料,然后再進行操作。針對不同性質的活動,教師也要采用不同的指導方式,讓幼兒了解更多有關區域活動的知識,掌握大概的理論后再進行自主學習。
(三)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
為了實現幼兒自主學習,教師要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一名學者曾經說過:“對于幼兒生理以及心理的正常發展來說,準備一個舒適的環境是十分重要的,這樣才能夠促進他們自主的發展。”所以,幼兒教師應合理有效地安排區域活動的場所,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及輕松的學習氛圍,進而有效提高幼兒自主學習能力。
幼兒年齡較小,對一切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心。教師要針對這一特點創立區域活動。只有新穎、生動以及有趣自由的環境才能讓幼兒更加自在、無拘無束地去開展活動和學習。只有滿足幼兒需求和愛好的區域活動才能吸引幼兒的眼球,才能讓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所以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幼兒提供更寬容、更自由、更適合他們學習發展的區域,讓幼兒通過區域活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要利用區域活動提升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高度重視區域的設定,讓幼兒自主選擇區域進行活動,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和斗志。區域活動強調的是快樂,這種方式不同于傳統教學,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
(作者單位:海安市第三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