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
創造力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游戲作為幼兒發展的最基本途徑,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有重要作用。紙質材料在生活中是再常見不過的,是容易收集且易于發揮幼兒創造力的低結構材料。紙質材料種類豐富、色彩繁多、可塑性強,筆者將其作為科學區的主要材料,并與其他材料有機結合,運用在科學探究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一次游戲中,幼兒給游戲區的材料分類,發現紙質品數量最多。正值班級材料庫創設階段,孩子的舉動讓我想到,何不按材料屬性來分類,既能讓孩子們充分熟悉材料的性質,也能讓游戲材料分門別類,一目了然,方便幼兒整理與拿取。幼兒通過熟悉材料、分類擺放、繪制標記,把班內的材料按屬性分成了四大“家族”,其中“紙的家族”數量最多。在開展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對紙的熱愛超出了我的預期,幼兒不斷摸索、創造,每天都有新發現。
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兒園課程要聚焦兒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只有兒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以調動,兒童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體。有了充足的材料,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組合材料,充分挖掘材料中所蘊含的科學性,遇到困難能通過假設、驗證等方法不斷地調整、改進和創新,將簡單的紙質材料玩出新創意。
玩法一:“形狀大力士”。幼兒將卡紙分別折成三棱柱、長方體和圓柱體,依次在三種柱體上放書,記錄數量,以此探索承重力與圖形邊數的關系,邊數越多承重力越大。
教師指導:選擇同一種材質、大小、厚度的紙張,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玩法二:“吹不動的紙”。幼兒將硬卡紙兩邊豎直折疊,立起來,對著紙吹風,通過實驗感受風向與氣壓的關系。
教師指導:引導幼兒尋找最佳吹風點,成功找到紙吹不動的秘密。
玩法三:“紙家族的多米諾”。幼兒用各種材質的紙設計多米諾機關,記錄各個材料間成功連接方式,在熟悉不同紙制品特性的基礎上,合理利用,完成多米諾。
教師指導:考慮不同材料的重量、大小和高度等,根據其特性確定材料的擺放位置、間距和前后關系。
玩法四:“紙牌懸浮術”。杯子裝滿水,幼兒將紙牌前半部分浮在水面,在后半部分放上硬幣,探索水的張力與硬幣的重力相同時,紙牌和硬幣能保持平衡的秘密。
教師指導:用其他更大材料代替杯子,嘗試探索水的面積與張力大小的秘密。
玩法五:“戳不破的紙”。幼兒將紙杯挖洞,用橡皮筋、紙巾將紙杯封口,用筆戳紙,通過加入食鹽,發現作用力的分散。
教師指導:選用的筆或棍狀物品不宜過尖,在壓強合適的情況下更易成功。
愛迪生說:“科學需要幻想,發明貴在創新”。幼兒期是想象力與創造力發展的黃金期,這個時期的幼兒思維跳躍,創新力與想象力的潛力巨大,也是可塑性較強的時期,但是培養創造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敏銳的觀察,有意識的啟發,并適時給予支持,鼓勵幼兒自主探究。
觀察一:幾個幼兒正用紙質品玩多米諾,想用紙杯疊高推倒排列的大紙盒,嘗試調整紙杯高度、間距,均未成功。他們向我投來求助目光,我說:“我們來看看這兩種材料哪不一樣吧”,孩子們馬上答道,高度、重量、形狀……晨晨:“我好像知道原因了”,大家又興奮地回到游戲中。
分析: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是激發創造的重要方式,我間接提示打破了幼兒的思維“邊框”,讓其有更多想象的空間,舉一反三,尋找更多新的可能。在平時的探究活動中,教師要容忍,允許幼兒與眾不同、天馬行空的想法,引導幼兒多角度、多維度思考問題,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方式。
觀察二:兩個孩子在探索紙牌懸浮術,原來用來加重量的硬幣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兩塊磁鐵,但是紙牌也能保持平衡。我說:“你們今天有很棒的新發現哦”。宣宣說:“我想沒有硬幣,用其他東西肯定也可以的,不過我試了好多種磁鐵才選到合適的,下次我還要用其他材料代替。”
分析:在這個案例中,我對幼兒的創新舉動給以積極有效的評價,對其行為持欣賞、肯定態度,這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產生起到激勵作用。幼兒的創造性行為具有不穩定性,教師需要給予肯定,積極強化,才能鞏固幼兒的創造性行為,進一步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幼兒在紙質材料游戲互動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科學探索的快樂,更重要的是生成了發散思考、舉一反三、創新創造的探究品質,這與班內材料庫的建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材料自選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幼兒的積極性和探究欲。正是在材料任選的情況下,幼兒與同伴交往頻率增高,想象的火花不斷摩擦、升華,創造力也隨之發展。
(作者單位:張家港市機關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