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教育教學新時期,固化的游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的需要。本文主要從四點入手,談談幼兒教學活動中游戲精神的探尋與重塑,以期加深教師對游戲教學的認識,創設更高效的游戲教學課堂。
直接經驗是支撐幼兒不斷學習的先決條件,而直接經驗的積累則來自幼兒喜歡的游戲活動和日常生活。幼兒教師要重視幼兒教學活動中游戲精神的重塑,關注游戲給幼兒帶來的正面影響,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知識、汲取經驗、獲得成長。
愛玩喜動是幼兒的本性使然,單調無趣的知識講解會使他們逐漸失去繼續聽課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課前進行課堂活動的設計時,需秉持游戲精神,精心設計一些整合趣味性和教學性的游戲活動,將知識教學滲透于游戲活動中,讓幼兒在參與有趣的游戲活動的同時還能有效習得更多知識,做到在玩中學,收獲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另外,考慮到幼兒正處于知識啟蒙階段,探究欲旺盛,但很難長時間聚集精力,教師要利用多元的教學手段吸引幼兒注意力,其中游戲活動不可或缺。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基于幼兒的身心發育特征和課程教學目標為幼兒營造寬松多元、融洽愉快的游戲氛圍,繼而將知識講解滲透其中,重塑游戲精神,讓幼兒在玩中收獲知識和快樂。
在游戲教學中,幼兒沉醉于鮮活有趣的游戲世界中,用五彩繽紛的畫筆畫出一幅幅美好的圖畫,用各式各樣的積木搭建自己腦海中的建筑物,同小伙伴一起踢沙包、踢毽子,哪怕全身沾滿了泥土,哪怕多次嘗試也堅決不放棄。即便和其他同伴有爭執,即便有所落后,幼兒也能繼續前進。游戲教學結束后,每個幼兒臉上都充滿歡笑。在這樣的游戲氛圍中,幼兒是放松、快樂、自信、積極的,這樣的教學才是真正為幼兒而生的教學,同時也是對游戲精神的積極踐行和有力重塑。
教師在重塑游戲精神時,要有意識地凸顯幼兒的教學主體性,給幼兒創造更多自主游戲、自主學習的空間,摒棄過去由教師演示解析、再讓幼兒模仿學習的教學模式,而是讓幼兒勇敢嘗試,讓他們加入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安排中來。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參與到活動開始前的準備工作中,讓幼兒自己準備器材、場地,自己設計活動;在活動結束后,引導幼兒親自做好活動的后續整理事宜,比如讓幼兒將活動器材放回指定位置,做好活動場所的衛生等。另外,對于做游戲時遇到的難題,教師要引導幼兒學會基于多重視角自主探尋應對措施,并學會總結相應的規律,讓幼兒在一次次實踐和探索中獲得進步和成長,也獲得更多展現自我、發揮能動性的機會和空間。
教師要在一旁做好協調和指導,引導幼兒協同攻克難題,并在游戲完成后給以公正的點評,激勵他們勇往直前,充分發揮游戲精神的育人作用。總之,教師要將幼兒視為一物多玩活動不可或缺的參與主體,而并非被教育者,充分凸顯幼兒的自主性、獨立性、創新性,讓幼兒成為一物多玩活動的主體。
教師要做好游戲過程中的協調和指導工作,充分體現游戲精神,有序、安全地推進游戲活動。一是要確保游戲活動的自然屬性,二是要確保幼兒的安全性,將游戲教學的正向作用有效凸顯出來,讓幼兒在沒有太多壓力的環境中自由地玩耍、觀察、學習,為他們的學習和成長提供肥沃土壤。例如,教師可以適時組織一些種植游戲、攀爬游戲、探索游戲等,并將知識教育滲透其中,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充分發揮能動性和自主性。總而言之,教師一方面不能過度干預,要給幼兒留出足夠的創新、思考時間,另一方面也要留心觀察,適時引導,掌控好干預的度,在張弛有度中有序推進教學。
創新精神的培養必須從幼兒抓起,教師在規設各種游戲活動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幼兒的性格特征和能力水平,并以此為參照適當提高游戲的挑戰性和難度系數,鼓勵幼兒在游戲中發揮創新精神,敢于嘗試更多新的游戲玩法。另外,對于幼兒的創新想法,教師要及時給予認可和表揚,以鼓勵性評價強化幼兒繼續創新的信心。比如,在做塑料圈游戲時,大多數幼兒把塑料圈當成呼啦圈玩,但有幾個幼兒把塑料圈當成汽車輪子,當成跳房子的格子做其他游戲。此時教師應充分認可幼兒的創新玩法,同時鼓勵其他幼兒開動腦筋,思考一下塑料圈還有哪些不一樣的玩法。
綜上所述,教師要深化對游戲教學的正確認識,重塑游戲精神,運用多元手段促進幼兒成長,為幼兒創設更自由、更有趣、更高效的學習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