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淵
《今日生活》是揚州電視臺的一檔方言類民生新聞服務節目,創辦于2005年。節目以“快樂生活、服務生活”為宗旨,以平民化的視角關注百姓生活,洞見人生百態,體味人情冷暖,彰顯社會正能量。“向上向善”是貫穿日常節目的精神線索,“慈善公益”也是全年多個系列的大主題。
2016年初,正值《今日生活》溫暖大行動的第十個年頭,同時也是微信公眾號等網絡新媒體形式興起的一年。《今日生活》在傳統線下送溫暖的同時嘗試創新,牽頭聯系了騰訊公益和愛德基金會(江蘇省內有資質的公募機構),堅持通過合法的方式建立《今日生活》溫暖大行動的網絡籌款。《今日生活》每天播出一個溫暖故事,并首次將捐款頁面的二維碼掛在屏幕上,讓每一位觀眾在深受感觸的那一刻,拿起手機,微信掃一下,進行捐款,金額不限。第一檔節目播出后的第二天早上,捐款金額已經達到10萬元。通過線上線下、微信公眾號與電視的結合,短短一個月時間,我們共籌得了網絡善款37萬余元,讓30戶困難家庭得到了一份可觀的救助款。
隨后2017年的溫暖大行動,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2016年9月1日實施)的保障,有了之前的經驗和資源積累,我們又細化到為每一戶困難家庭單獨建立網絡捐款賬戶,募集網絡善款達到了60多萬元。2018年,我們也采用同樣的模式,募集網絡善款超過了100萬元,其中家境貧寒的高考生徐桂磊一戶家庭接受的網絡捐款就接近20萬元。在隨后錄制的《揚州人真好》現場,我們將每一筆錢分別交到了每個家庭代表的手中,完成了溫暖的跨媒介傳遞。
每年的12月31日晚上,很多揚州人會守在電視機前看本臺的跨年直播。《今日生活》欄目也會在揚州文峰寺(鑒真東渡日本的出發地)進行跨年祈福活動。無論是“溫暖大行動”還是“跨年祈福”,《今日生活》欄目定制的“紅圍巾”都是一個重要的符號。而在2016年到2017年的祈福季中,我們也策劃將工業化制作的紅圍巾,更換為了老百姓自己手工編織的羊毛圍巾。在臨近跨年的一個月前,通過電視和新媒體宣傳,我們免費發放了1000份毛線,讓市民認領。大家親手編織紅圍巾后,再送回來,就可以獲得《今日生活》愛心證書和精美的紀念品。結果在3天時間里,1000份毛線就被市民爭相領完,之后的十幾天時間里,我們也陸續收到了幾乎全部數量的愛心紅圍巾。
市民親手編織出各式各樣的紅圍巾,雖然式樣并不統一,但是它們加持的內涵和溫度已經升華,再搭配上統一制作的“福”字繡花標簽,這些愛心圍巾的儀式感也出來了。同時,很多市民編織圍巾的過程和幕后的生活故事,也被制作成了一個個暖心的節目,讓跨年前的一個月都充滿了溫暖的氛圍。在隨后的“跨年祈福”和“溫暖大行動”中,這些有人情味的紅圍巾也傳遞到了有需要的人們的手中,圍在身上,倍感溫暖。
每年4月下旬,揚州城會迎來一場體育盛會,即鑒真國際半程馬拉松。從2016年開始,《今日生活》借著“揚馬”的熱度,開啟了一個新型的公益互動。我們與“動動App”聯動,通過電視、微信公眾號,發起了“為儀征山區孩子買鞋”網絡捐款和“愛心助跑捐步數”的公益行動。其中的“捐步數”,就是在記步App的輔助下,將參與活動市民一個月的步數轉化為善款(來自捐款、贊助和溫暖基金)。電視宣傳片一播出,跑步群里就加入了2000多人,大家在群里分享運動心得,電視上也相應播出跑者的故事。隨著參與市民的增加,在“揚馬”前后的一個月里,各個體育公園和對外操場上,都有《今日生活》愛心助跑團的身影。最終,所得善款為1000多名揚州市儀征山區困難家庭的孩子買了新鞋。在接下來的一年里,“愛心助跑”行動所得善款翻倍,為2000多名孩子買了新鞋。
從各種新技術高速發展的2016年開始,《今日生活》欄目嘗試了很多的創新公益慈善行動,每個項目在線上線下和電視屏幕前都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尼爾森統計,揚州臺《今日生活》欄目為2020年上半年度地方頻道收視排名冠軍,榮獲收視長虹節目。我們每一個《今日生活》電視人,秉承“向上向善”的初心,不斷接受新鮮事物,勇于去嘗試、去駕馭,用創新思路開拓我們和受眾的視野,耕耘出更多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