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曦
泌尿系統結石在臨床中比較常見,近年來我國受此病困擾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25~40歲的青壯年。泌尿系統結石能引起多種并發癥,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甚至威脅生命安全。如輸尿管結石未能及時治療,則可能造成尿路阻塞,引發疼痛;如果結石過大,還可能引起腎積水、腎萎縮,影響患者的腎功能。目前,多數人對泌尿系統結石的知識掌握較少,對此病的預防意識也比較薄弱。泌尿專科醫師指出,掌握科學的預防方法對降低泌尿系統結石風險、減少結石復發至關重要。本文帶領大家了解泌尿系統結石的預防措施與治療方法。
泌尿系統結石指發生于腎、膀胱、輸尿管或尿道等部位的結石,其中腎結石、輸尿管結石最為常見。泌尿系統結石的發病原因非常復雜,從結石的成分來看,其主要為草酸鈣、磷酸鈣、磷酸鎂銨等,其中草酸鈣占比最高。醫學研究認為,泌尿系統結石是多種因素影響的結果,如遺傳、地域環境、尿路病變、飲食習慣和精神因素等。研究發現,現代人飲食習慣及生活模式的改變可能是引起泌尿系統結石的重要因素,“吃得好而運動少”導致機體脂肪及糖分儲存過高,蛋白質及草酸積存過多,使得尿中晶體物質濃度升高,長期處于過飽和狀態最終形成結石。
泌尿系統結石發作前患者往往無明顯異常,發作一般由于某種誘因,如劇烈運動、長途乘車、勞動等引起,患者突然出現腰部劇烈疼痛并向下腹、會陰部放射,同時伴有惡心、腹痛等。人們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則可能是泌尿系統結石,要立即就醫。一是腰部劇烈疼痛,多由于結石刺激到腎部、輸尿管黏膜引起,當結石堵住輸尿管時,腎部會出現收縮、痙攣,引起腎絞痛。二是出現血尿,當結石與輸尿管黏膜、腎臟發生摩擦時,可導致黏膜下的血管損傷破裂,血液從破裂處流出混入尿液排出體外。
1.合理飲水。大飲水量可有效增加尿量,降低尿液中的鈣離子和草酸鈣濃度,防止尿液中的礦物質形成結石。研究表明,增加50%的尿量可使人體腎結石的發病率下降80%以上。通常來講,合適的飲水量要以達到每天排尿2L才算足夠,一般每天飲水2000~3000mL為宜,且要根據當天的活動量、天氣等情況適當調整飲水量。飲水量可通過尿液顏色來判斷,尿液呈澄清透明或淺稻黃色表示飲水量最佳,尿液顏色的加深,則表示飲水量不夠。人們要注意飲水衛生,不飲生水。白開水是最健康的飲品,而礦物質飲料、甜飲、濃茶等均對預防結石不利。此外,如果當地的水源含鈣量較高,則最好軟化后再飲用。
2.注意飲食。在飲食上,人們應該減少食用草酸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甜菜、芹菜、菠菜、草莓、甘藍菜等,避免形成草酸鈣結石;控制蛋白質攝入,減少肉類、蛋類食物;減少鈉鹽的攝入,少吃高鹽食物;不要喝酒,尤其不要喝啤酒,避免導致尿酸結石;避免食用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限制牛羊肉的攝入量;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適當多吃谷類食物,飲食上做到粗細搭配,營養均衡。
3.加強運動。研究表明,喜靜懶動的人更容易患結石疾病,這是由于此類人群平時活動量小,易導致體內鈣質淤積在血液中,長此以往則形成結石。加強運動鍛煉則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從而及時幫助鈣質流向骨骼,不但有助于預防結石,而且對促進骨骼健康也有益。泌尿專家強調,泌尿系統結石患者要加強運動,多到戶外走走或跑步,這對預防結石復發十分有利。
4.其他預防措施。對于患有尿酸結石、胱氨酸結石等酸性結石的病人,口服枸櫞酸鉀能夠堿化尿液,對預防結石復發有利。感染性結石患者則要定期進行尿常規檢查,并根據檢查結果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進行預防性治療,防止尿路感染及結石復發。由于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等疾病引起的繼發性結石患者,則要盡快治療原發病,最大程度預防結石。
目前,臨床治療泌尿系統結石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1.體外沖擊波碎石術。體外沖擊波碎石術適用于結石直徑在2~3cm之間的病人,通過調整體位,精確定位結石位置后采取體外沖擊波碎石術,目的在于將結石粉碎后通過尿液排出。
2.微創手術。微創手術包括尿道軟鏡及經皮腎鏡兩種手術方式,前者是將超微導管從尿道進入,定位結石后采用套石籃將結石取出,也可先采用激光擊碎結石后將其取出;后者是從腰背部開一個皮膚切口,通過一根纖細的穿刺針進入病人腎臟,將腎鏡置入后采用激光或超聲擊碎結石后取出。
3.藥物治療。通常在小結石或術后殘余結石碎片排出時需要輔助藥物進行治療,用藥目的是利尿、解痙、松弛輸尿管平滑肌,以促進結石排出并緩解疼痛,常用藥物有尿石通丸、排石顆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