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曉
(1. 湖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2. 湖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湖南 長沙 410007)
近年來,因資江流域經濟發展,“三廢”排放量增加,導致資江河流域水質量大幅下降,水生生態系統遭到破壞,人民生活受到影響[2~3]。近期因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民眾對資江河流域保護意識也逐步提高,資江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伴隨資江沿線工業化、城鎮化、梯級建設等的逐步推進,流域生產、生活污染加劇,水環境形勢仍舊不容樂觀。本文主要對資江河流域主要污染源進行調查,為科學治理資江河流域污染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
資江流域涉銻企業多,涉銻歷史遺留問題較突出。資江流域涉銻工礦企業36 家,其中涉銻廢水排放企業31 家,銻排放總量共計約1 853.9 kg/a,主要的涉銻歷史遺留污染問題集中在臨近資江流域干流或主要支流,其中以錫礦山街道辦事處的錫礦山地區(即青豐河和漣溪河流域)問題尤為突出,資江流域銻污染場地面積合計約198.9 萬m2,遺留廢渣量約5 330 萬m3,滲濾水中銻排放量約1.5 萬kg/a。
通過調查顯示資江干流沿線涉銻企業以及水體銻污染情況主要有:邵陽市涉銻工礦企業13 家,其中涉銻廢水排放企業9 家,銻排放總量共計約1 206 kg/a。邵陽市主要的涉銻歷史遺留污染問題集中新邵縣龍山采礦區、新寧縣洄水灣片區、五里山片區和龍口片區,邵陽市銻污染場地面積合計約10.3 萬m2,遺留廢渣量約101.2 萬m3,滲濾水中銻排放量約508.3 kg/a。資江流域邵陽段共計監測29 個斷面,2012~2017 年銻濃度年平均監測數據表明,資江干流邵陽段所有斷面銻濃度均達標。資江支流邵陽段銻濃度現存3 個斷面銻濃度超標,分別為洞口縣畔上村斷面以及邵東縣的洪橋斷面和龍潭水廠,其余26 個監測界面銻濃度均達標,邵陽市縣級以上飲用水水廠除邵東縣龍潭水廠(已于2018年4 月停產)銻濃度超標外,其余飲用水取水點銻濃度均未超標。婁底市是“世界銻都”,涉銻企業14 家。銻排放總量共計約628.1 kg/a,礦山開采、冶煉、重金屬尾礦、冶煉廢渣和礦渣堆放以及直接向河流排放導致的銻污染主要分布在錫礦山街道辦事處的錫礦山地區,即青豐河流域和漣溪河流域,婁底市銻污染場地面積合計約5 204.2 萬m2,遺留廢渣量約101.2 萬m3,滲濾水中銻排放量約13 900 kg/a。益陽市涉銻廢水排放企業9 家,銻排放總量共計約19.8 kg/a。經初步核查,主要的涉銻疑似污染地塊有32 個,銻污染場地面積合計約87 萬m2,遺留廢渣量約24.6 萬m3,滲濾水中銻排放總量約612.7 kg/a。根據監測數據分析,資江流域益陽段銻濃度值總體呈下降趨勢,12 個斷面銻濃度均值由2018 年的0.005 0 mg/L 下降到2019 年的0.004 2 mg/L,市級飲用水源達標率100%。
資江干流現已建成城鎮居民聚集區污水廠12 處,污水處理方式主要有氧化溝、CASS 以及A-A2/O 改良型氧化溝工藝,年污水處理量共計50 萬t,出水標準整體均為一級B 標準(益陽城北污水處理廠為一級A 標準),具體城鎮居民聚集區污水廠情況如表1 所示。邵陽市資江干流有城鎮居民聚集區污水處理設施5 處,污水處理方式主要有氧化溝、CASS,年污水處理量24萬t,出水標準為一級B 標準。婁底市資江干流有城鎮居民聚集區污水處理設施2 處,污水處理方式主要有氧化溝,年污水處理量6 萬t,出水標準為一級B 標準。益陽市資江干流有城鎮居民聚集區污水處理設施4處,污水處理方式主要有氧化溝,年污水處理量16 萬t,出水標準為一級B 標準。截止2018 年10 月益陽市已完成資江干流唯一1 座出水標準為一級A 標準的益陽城北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方式為氧化溝+纖維轉盤濾池,年污水處理量4 萬t。

表1 資江干流縣級以上城市污水處理廠基本情況調查表
1.3.1 畜禽養殖污染
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率低。散小畜禽養殖戶大量存在,部分養殖戶未建設與養殖污染防治完全配套的糞污收集、貯存及處理利用設施,畜禽糞污不能完全資源化利用或無害化處理達標排放。同時,還有部分養殖戶因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虧多盈少,無力投入糞污治理設施,污染物直排現象存在。
1.3.2 水產養殖污染
資江干流河道已全面禁止天然水域投肥養殖,原有的資江干流大中型水庫庫區河道網箱養殖已經全部清退完成。目前,僅有新邵縣筱溪庫區還有22 家水產養殖場未完成退養(坪上鎮1 家,大新鎮21 家),柘溪庫區還有少量已退養的養殖戶網箱及圍網等廢棄物尚未完全清退外,資江干流其他縣市已全面完成了網箱養殖清退行動(見表2)。

表2 資江干流水產養殖新邵縣基本情況
資江干流兩岸流經邵陽、婁底和益陽3 個地市11個縣(區),2017 年現有耕地面積約540 萬畝,農作物播種面積約700 萬畝,化肥使用量約為21 萬t/a,農業面源的產生量約為:化學需氧量82 134 t/a,氨氮16 416 t/a,總磷4 100 t/a。鄉村段農田區域普遍存在農藥、化肥施用量偏高,利用率偏低的問題,大量的污染殘留隨降雨、灌溉和地表徑流進入資江,造成水體氮、磷濃度偏高。
由以上方法編程計算得到的次級方向圖和Grasp建模得到的次級方向圖一致,分別如圖8和圖9所示,說明了對反射面分析建模的正確性。
1)調查環境質量,摸清流域家底。對資江干流各市縣針對地表水、地下水、飲用水源地、河流底泥、土壤、生物等,嚴格根據采樣規范,查明資江流域銻含量分布情況,形成資江流域環境質量調查報告,評估流域環境質量狀況。
2)加強銻污染企業的監管,完善防流失、防滲漏等設施,減少污染排放。
3)以資江干流歷史遺留砷堿渣以及疑似場地土壤為重點,開展治理與修復。
4)強化環境監管,建立水質監測系統以及執法應急監測信息平臺。
制訂實施沿岸城鎮污水處理廠新改建、配套管網建設、污水泵站建設、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泥處理處置等設施建設和改造方案。加強污水和雨水管網建設,進行雨污分流,使污水全收集、全處理。
1)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穩步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整治行動,嚴格執行畜禽養殖分區管理制度。制定的專項退養方案,明確退養標準及補償標準,對資江干流兩岸500 m 范圍內禁養區規模畜禽養殖場(戶)全部關停或搬遷,對退養后的場地逐場逐戶清理修復,恢復生態環境。在禁養區開展經常性巡查,實行常態化管理,嚴防養殖反彈。
摸清資江干流兩岸500 m 范圍內無需退養的養殖散戶基本情況,建立臺賬,推進散小養殖戶開展種養結合,采取沼氣池、堆肥還田、有機肥等模式實現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確保養殖糞污不外排。散小畜禽養殖戶養殖糞污不能實現資源化利用或無害化處理達標排放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強制關停退養。
2)資江干流天然水域禁止投肥養殖。全面完成資江干流沿線網箱養殖清退工作,推進漁業生態健康養殖。規范河流、湖泊、水庫等天然水域的水產養殖行為,全面禁止資江干流天然水域人工投餌投肥養殖,開展人工增殖放流,恢復水域生態,保持水生生物物種的多樣性。
1)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逐年減少化肥使用量。在保障農業持續穩定發展和農產品安全有效供給的前提下,指導農民科學施肥,逐步減少化肥不合理投入。調整施肥結構及方式,深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到2020 年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0%以上,提高肥料利用率。組織實施節水農業暨水肥一體化技術示范項目。恢復綠肥生產,開展綠肥全程機械化輕簡栽培與高效利用示范,推廣有機肥(商品有機肥、堆肥、其他農家肥等),用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實現有機無機相結合,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逐年減少農藥使用量。因地制宜集成推廣適合不同主要農作物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模式,狠抓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推進工作,通過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措施,提高生物農藥使用比例,全面減少化學農藥使用。
2)促進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禁止秸稈露天焚燒,推廣秸稈粉碎還田、快速腐熟還田等技術,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探索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回收機制,加強化肥袋、農藥包裝、廢舊地膜等農業投入品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農膜回收率達80%以上。
1)資江干流存在幾種類型的污染源,其中由于涉銻企業較多,銻排放總量較大,而且存在著一定的歷史遺留污染問題,因此資江干流的銻污染較為突出。
2)根據黨中央的指導精神,為改善資江流域水體質量,經調查核實后總結出資江干流治理的重點,主要是工業污染,城鎮生活污水,農業面源污染等,以及同時需要加強流域的生態保護與恢復,以盡快實現協調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