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 司靜歌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 河南 鄭州450006)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 是指有活性的內膜組織種植在子宮腔以外的部位, 如卵巢、 盆腔臟器、 壁腹膜等, 且由于其周期性出血常導致患者產生劇烈疼痛, 病情嚴重時甚至誘發(fā)不孕, 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育功能影響極大[1-2]。目前, 臨床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主要方法為腹腔鏡手術。 然而, 單純的手術治療無法有效清除微小的病灶, 術后仍有一定的復發(fā)率[3-4]。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 (GnRHa) 可通過與自身受體結合的方式調節(jié)垂體功能, 改善個體卵巢持續(xù)分泌性激素的情況, 形成 “假絕經期”, 改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預后[5]。 基于此, 本研究旨在探討GnRHa 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及復發(fā)情況的影響, 以期為臨床提供更多參考依據,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我院收治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72 例, 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 例。 對照組年齡20~39 歲, 平均年齡 (29.50 ± 5.33)歲; 病程2~108 個月, 平均病程 (55.00 ± 13.60) 個月; 子宮內膜異位癥分期 (r-AFS): Ⅰ期9 例, Ⅱ期12 例, Ⅲ期8例, Ⅳ期7 例。 觀察組年齡21~37 歲, 平均年齡 (29.00 ±5.13) 歲; 病程3~112 個月, 平均病程 (57.50 ± 13.71) 個月; r-AFS: Ⅰ期10 例, Ⅱ期11 例, Ⅲ期9 例, Ⅳ期6 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①符合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治指南》[6]中相關診斷標準; ②肝腎功能及血尿常規(guī)正常; ③對本研究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 ①無法配合檢查及相關治療; ②身體重要器官功能不全; ③合并排卵障礙或生殖道畸形。
1.3 方法對照組采用單純腹腔鏡手術治療。 患者于經期結束后3~5 d 進行手術, 術前確定患者整體手術耐受狀態(tài), 取頭低臀高位, 行氣管插管全麻, 建立氣腹, 使用三孔法操作。 腹腔鏡下剔除囊腫, 剜出異位病灶, 若患者出現盆腔粘連, 需對其進行粘連松解術, 盡可能對卵巢、 腹膜及骶韌帶部位微小病灶進行電灼。 確切止血后, 使用大量生理鹽水對盆腹腔進行徹底沖洗, 關腹。 觀察組采用GnRHa 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 腹腔鏡手術方法同對照組, 術后1 周內聯合使用GnRHa (藥品名稱: 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 規(guī)格: 3.75 mg, 生產公司: 上海麗珠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93852) 進行治療, 在腹部前壁皮下注射3.75 mg GnRHa, 之后每4 周用藥1 次, 共需連續(xù)用藥4 次。 治療后, 兩組患者均隨訪18 個月。
1.4 觀察指標①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于清晨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其外周靜脈血, 分離血清后存于-20 ℃冰箱內, 采用放免法 (試劑盒購自北京原子高科核技術應用股份有限公司) 檢測血清促卵泡素 (FSH)、 促黃體素 (LH)水平進行, 采用化學發(fā)光法 (試劑盒購自美國Bayer 公司) 檢測雌二醇 (E2) 水平。 ②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后6 個月、 12 個月、 18 個月的復發(fā)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計量資料以± s 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清生殖激素水平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FSH、 LH、 E2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治療后, 觀察組的FSH、 LH、 E2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生殖激素水平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生殖激素水平比較 (±s)
時間 組別 n FSH (U/L) LH (U/L)E2 (ng/L)治療前 觀察組 36 5.46±1.33 6.71±1.59 189.45±42.28對照組 36 5.48±1.39 6.77±1.68 193.76±39.68 t 0.062 0.156 0.446 P 0.950 0.877 0.657治療后 觀察組 36 2.48±1.01 2.59±0.82 95.88±23.67對照組 36 3.86±1.39 3.97±1.19 157.35±30.49 t 4.819 5.730 9.555 P 0.000 0.000 0.000
2.2 復發(fā)情況觀察組治療后總復發(fā)率為13.89%,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1.67%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復發(fā)情況比較 [n (%)]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婦科多發(fā)病之一, 具有病程長、 病情易反復發(fā)作的特點, 其臨床表現主要有繼發(fā)性痛經且進行性加重、 慢性盆腔痛等, 常發(fā)于育齡期女性, 若不給予有效治療,病情嚴重時甚至可導致不孕, 危害極大[7-9]。 目前, 臨床常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 該術式雖可有效切除病變部位, 解除盆腔粘連, 恢復盆腔正常的解剖關系, 但患者仍會出現復發(fā)情況, 主要是因為手術治療僅能切除肉眼可見的病灶, 不能及時切除侵襲較深的病灶, 導致其在后期性激素的刺激下再次生長[10]。 GnRHa 屬于人工合成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 其與體內受體有較緊密的結合, 持續(xù)占用受體且不具備活性, 從而抑制生殖激素持續(xù)分泌, 使其異位內膜組織退化、萎縮, 最終達到減少患者疼痛及病情復發(fā)的目的[11]。 本研究中, 對照組采用單純腹腔鏡手術治療, 觀察組采用GnRHa 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 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后的FSH、 LH、 E2水平及總復發(fā)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 表明GnRHa 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純腹腔鏡手術治療。
綜上所述, GnRHa 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 有利于改善其血清生殖激素水平, 降低其術后復發(fā)率,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