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寧, 孫楠平, 陳寧寧, 劉英麗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八八醫(yī)院 麻醉科, 河南 鄭州450000)
手術治療是臨床常見的治療手段之一, 患者在實施手術治療前一般需要進行不同程度的麻醉[1]。 目前, 臨床常用的麻醉方式有兩種: 全身麻醉和非全身麻醉。 部分非全身麻醉患者因在手術過程中仍保有意識, 更易感到無助和脆弱, 出現(xiàn)負性情緒, 這不僅會給患者帶來更大的痛苦, 同時也影響手術進程,不利于術后恢復[2-3]。 因此, 為了減輕非全身麻醉患者術中不適感和術后疼痛程度, 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意義重大[4]。 基于此, 本研究旨在探討手術室無痛護理對非全身麻醉患者舒適度及疼痛程度的影響,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8 年3 月至2019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105 例行非全身麻醉手術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 根據(jù)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 (n=50) 和觀察組 (n=55)。 對照組中, 男26 例, 女24 例; 年齡32~73 歲, 平均年齡 (49.12 ±4.56) 歲; 麻醉方式: 連續(xù)硬膜外麻醉15 例, 神經(jīng)阻滯麻醉22 例, 局部麻醉13 例。 觀察組中, 男28 例, 女27 例; 年齡31~74 歲, 平均年齡 (46.45 ± 5.26) 歲; 麻醉方式: 連續(xù)硬膜外麻醉16 例, 局部麻醉19 例, 神經(jīng)阻滯麻醉20 例。 兩組患者的性別、 年齡、 麻醉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①非全身麻醉; ②無手術禁忌癥。排除標準: ①有精神疾病障礙, 無法交流; ②臨床資料不全。
1.3 方法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 內容包括術前對患者進行訪視,為患者講解手術流程及注意事項, 術中維護靜脈通道安全, 保證術中器械用物無菌, 術后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 協(xié)助患者返回病房, 并交接護理用物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手術室無痛護理, 具體措施如下: ①成立無痛手術管理小組, 定期采取病例討論、 個案分享、 正式授課、 模擬演練等方式進行無痛知識相關培訓, 通過學習無痛相關知識來提高護理人員對疼痛管理的認識及護理專業(yè)知識。 同時, 根據(jù)護理人員的不同個性特點, 使用評判性思維來應對臨床工作, 通過更深層次的思維解決患者的疼痛感, 以改變護理人員的觀念, 讓其能夠更加了解手術室護理的重要性。 ②術前護理: 護理人員可在手術室張貼笑臉疼痛評分尺, 給患者提供一個溫馨、 舒適、 無痛的手術室環(huán)境, 并與患者進行適當溝通, 為其講解麻醉方式、 手術方式、 術后愈合過程及術后如何緩解疼痛, 以此來緩解患者不良情緒,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應對手術。 ③術中護理: 護理人員予以患者無微不至的關懷, 由于非全身麻醉患者仍會存在一定的意識, 護理人員可與患者聊天, 通過說話來轉移患者的注意力, 緩解其疼痛感, 也可通過播放音樂、 全身放松療法、 按摩、 冷熱敷等方式來減輕患者的疼痛。 ④術后護理: 手術完成后, 待患者情況穩(wěn)定則及時將其送回病房, 告知患者及家屬需要注意的事項, 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
1.4 評價指標①舒適度。 采用Kolcaba 舒適狀況量表評估兩組患者術中0 h、 1 h、 2 h、 3 h 的舒適度, 滿分100 分, <60分為低度舒適, 60~90 分為中度舒適, >90 分為高度舒適; 分數(shù)越高表示舒適度越高。 ②疼痛程度。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 評估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2 h 的疼痛程度, 分值0~10分, 其中0 分為無痛, 1~3 分為輕度疼痛, 4~6 分為中度疼痛, 7~10 分為重度疼痛; 分數(shù)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嚴重。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 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標準差 (± s) 表示, 比較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舒適度觀察組術中0 h、 1 h、 2 h、 3 h 的舒適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術中舒適度比較 (±s, 分)

表1 兩組患者的術中舒適度比較 (±s, 分)
組別 n 0h 1h 2h 3h觀察組 55 61.23±7.51 68.82±5.68 73.25±1.42 84.42±1.22對照組 50 51.51±6.50 55.30±4.51 57.56±5.69 66.78±2.42 t 7.058 13.418 19.792 47.803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疼痛程度術前, 兩組的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術后, 兩組的VAS 評分均明顯高于術前, 但觀察組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VAS 評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VAS 評分比較 (±s, 分)
組別 n 術前 術后 t P觀察組 55 3.20±0.71 3.98±1.52 3.448 0.001對照組 50 3.42±1.12 7.92±1.45 17.367 0.000 t 1.213 13.559 P 0.228 0.000
目前, 手術治療方案已被臨床廣泛應用, 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然而, 由于手術患者存在年齡、 社會文化背景、 情緒、 心理等因素的差異, 其承受能力也有所不同。 文化程度低、 意志不堅定的患者對疼痛的耐受程度往往較低, 在進行非全身麻醉手術時, 會有較強烈的疼痛感, 同時還會產(chǎn)生明顯的負性情緒,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術治療效果。 另外, 手術本身屬于入侵性操作, 也會對患者的機體造成一定的傷害[5-6]。因此, 采用有效的護理干預改善非全身麻醉患者術中舒適度與術后疼痛感十分必要。
常規(guī)護理方式因護理內容過于單一, 已經(jīng)無法滿足患者對護理的需求。 無痛手術護理是近年提出的一個新型護理理念,其主要目的是減輕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不適感和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減少術后疼痛引發(fā)的各種不良癥狀[7-8]。對于非全身麻醉手術患者, 手術室無痛護理在保證手術順利完成的同時還可以消除其緊張、 恐懼的心理情緒,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疼痛感; 同時, 手術室無痛護理給患者提供了人性化的護理服務, 充分發(fā)揮護理人員的作用, 亦充分體現(xiàn)了人文關懷。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術中0 h、 1 h、 2 h、 3 h 的舒適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術后VA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P<0.05), 表明手術室無痛護理可減輕非全身麻醉手術患者疼痛感, 提升舒適度。 究其原因在于: 手術室無痛護理通過在手術室張貼笑臉, 能夠給患者提供一個溫馨、 舒適、 無痛的手術室環(huán)境; 術前手術方式、 麻醉方式及緩解疼痛方法的講解, 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 避免患者在術中因緊張而導致疼痛劇烈, 同時在術中采取按摩、 播放音樂等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轉移了患者的注意力, 對減輕患者疼痛具有較好的效果, 疼痛的減輕亦使患者術中舒適度明顯提高。
綜上所述, 手術室無痛護理可有效改善非全身麻醉患者的術中舒適度, 減輕其術后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