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

從記事時開始,家家的生活用水都要到附近的公用水管去買,每桶一分錢。由于供水點少,每次去買水都要排隊,大小不一的各式水桶歪歪地排放在公用水管前面。身強力壯者多數是挑水,老弱病殘者選擇抬水或提水。
我還小的時候,家里的水一般是母親去提,由于母親是小腳,提水很不方便,曾雇人挑過,后來因生活拮據,不再雇人挑水,我就和母親開始抬水。到我十四五歲時,有了一些力氣,便準備了一根扁擔和兩個小水桶,由我獨自去挑水。

后來,搬到道外同發街住的時候,擔水的地方更遠了,出院門后還需要再拐過一個街角。一位鄰居敏銳地發現,我們臨街的樓門口就有自來水的干線通過,于是他便邀集全樓居民商議,準備把自來水引到每一戶的室內。

對這樣一個利好方案,大伙兒自然興奮不已,一致同意費用均攤把事兒辦成。全樓鄰居分工明確,有的去自來水公司辦理報批手續,有的去請水暖工,有的去購買相關材料,接著就在樓門前挖了一個大坑,找到了自來水管線。很快,就把自來水管通到了各家各戶。
那時,我尚未成婚,對于接到室內的自來水管應如何處置,一無所知。待到自來水總閥打開之后,水從管子里噴涌而出,方才發現忘了安裝水龍頭這回事,小小的住屋里險些被“水漫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