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夏天悄悄過去留下小秘密,壓心底壓心底不能告訴你……”竹葉飄飄,清風徐徐,在綠波蕩漾的賀江邊上,翠竹掩映的涼亭里,一群歌唱愛好者帶著音響設備在放情歌詠。這是封開賀江碧道畫廊上一處動人畫面。
封開縣,位于廣東肇慶與廣西梧州的接壤處,兼具兩地風采和韻味。境內森林密布,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洲”。這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水陸交通方便快捷,旅游設施不斷完善,作為“嶺南古都、山水名城、國家公園”,封開全域旅游的美麗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七月清水灣,風吹白鷺還。竹蔭搖兩岸,漪翠映群山?!薄袄鹊喇嬛杏?,清波舴艋舟。鶯低驚水草,魚淺戲沙鷗。”……在封開這座詩意的小城,不少文人墨客留下優美詞句,嘆風光之秀麗、詠生活之美好。
來到臺洞村,封開首個濕地生態公園就在此。村內臺洞生態公園,是賀江碧道畫廊重要節點,是創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小康》記者了解到,借助省際廊道美麗鄉村示范帶建設的契機,該村將原來湖邊堆積的垃圾和發臭的湖水進行整治,通過打撈水葫蘆、種植美人蕉、荷花和沿湖各自然村的污水集中處理等方式對湖水進行治理,而今湖水水質得到明顯改善。

封開正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加快推進旅游振興,廣信塔是嶺南古都封開重要旅游景點。圖/ 張玉榮
“順著湖泊,彎彎曲曲的游覽線經過竹林、桉樹林,在庫尾通過木棧道就到了田園,接到山腳下,整個游程需要一個多小時。旁邊的公園改造成功后,既服務于游客也能服務于社區,整個生態公園的面貌會煥然一新。”封開縣全域旅游咨詢專家林善景對《小康》記者說。
臺洞村附近的勵志新村,成了群眾休閑旅游的新晉打卡點,每到雙休,人來車往。記者看到來往車輛很多是廣西的車牌,一部分是珠三角城市的車牌?!拔覀冞€在臨近開發有風情街,當地人可以賣特產,產業也得到帶動。因為環境越來越好,過來游玩的人也漸漸多起來?!苯阪傸h委副書記李東說。特產店附近,一群穿著民族服的阿姨在游玩。她們從梧州開了20多分鐘車到達,剛剛選購了些特產,中午準備去附近吃河鮮。
順著江邊,行走在賀江碧道畫廊中,處處有林,步步皆景,仿佛人在畫中游,畫在眼中飄。西部沿線,酒店、美食街、旅游廁所、旅游大數據中心等各方面配套設施正逐步完善,為全域旅游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與此同時,當地老百姓也從中受益。“除了搞農耕文化,農民還可養雞養鴨開民宿。農村依然是農村,但是跟旅游相結合,我們可以一邊吃農業的飯,一邊吃旅游的飯?!狈忾_縣旅發委辦公室副主任陳釗杰對《小康》記者說。
如果說西部沿線,水的詩情畫意盡收眼底。那么沿著U型旅游走向,在封開中東部沿線,山的俊朗厚重攬入心懷。這里,不僅有溶洞的絢麗多姿,也有遺址的古老神秘;不僅有廣信塔的典雅大氣,也有杏花十二座的幽靜婉約;不僅有喀斯特地貌的波瀾起伏,也有“天下第一石”的雄偉壯闊……
攀登廣信塔過程中,記者看到一群阿姨伴著音樂在起舞,不少游客在走廊游玩休憩。塔內展覽了封開本地的秦磚漢瓦宋瓷,還有書法大家的文墨,嶺南第一狀元莫宣卿的生平故事及詩作?!胺忾_正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加快推進旅游振興,廣信塔是封開重要旅游景點,塔旁的縣博物館同樣積極打造文旅新亮點。”封開縣博物館副館長袁一鳴帶著《小康》記者參觀了館內幾個展廳,感受封開粵語淵源、民俗風情、歷史人文等方面的深遠和厚重。
山見證著歷史的積淀。雄據縣城犀牛頭山端的廣信塔,盡攬三江美景,就像位智者,守護著廣府歷史文化。東部沿線往北,杏花十二座坐落在群山懷抱中,這座聞名四方的伍家大合院,迄今已近300年歷史。
再往北,便能瞥得“天下第一石”大斑石的壯闊,巍然屹立,遠看似座挺拔的山巒,紋理從上而下,宛如瀑布轟鳴直下,壯煞游人。繼續往北,還能和14.8萬年歷史的“封開垌中巖人”來個“照面”。位于漁澇鎮獅子巖西南山麓的黃巖洞遺址,同樣隱藏著遠古的神秘,是嶺南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文化過渡的典型。而這樣古老悠遠的歷史痕跡在封開數不勝數……
夏去秋來,龍山景區內,荷葉連連、龍山盤踞,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情景。“嶺南集團以創建肇慶首個4A景區及首家4星級酒店綜合體為建設標準,將龍山景區打造為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提供山水休閑假期及綠色生態會議,粵港澳大灣區最西端優質生活典范。”封開奇境嶺南東方酒店負責人池建輝告訴記者。
好山好水看歷史沉淀,生態食材探饕餮美味。封開的全域旅游打造有何特色?
“景區內旅游企業負責,景區外政府負責。比如路面修整、廁所建設、停車場打造、小吃街招牌和外立面的統一等都歸政府管?!焙觾嚎阪偽瘑T陳根對記者說。走訪中,記者發現在封開全域旅游的全線路上,政企共建非常明顯。
“政企共建,打造封開旅游發展新模式。政府建好基礎,做好配套。企業優化景區,完善產品?!痹诹稚凭翱磥?,封開的全域旅游有三大突破,突破景區圍墻,突破部門圍墻,突破城鄉圍墻。再有是創新治理,以標準化提升封開城市綜合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