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退伍27年的老兵,是有著28年黨齡的老黨員,他時刻沖在第一線,爭做抗疫排頭兵。他就是退伍軍人羅偉,一位在鼓樓衛生院工作了26年的公衛人員。
年近半百的羅偉,曾經無償獻血十余次,獻血總量超過3000毫升。如今退伍多年,心中仍懷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發揮著軍人敢打硬仗的作風,沖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羅偉剛剛在武漢做完手術一個月,按照醫囑,術后半年要好好休息,以保證手術效果與后期恢復。身為醫護人員的他,對自己的身體狀況自然了解,明知參加疫情防控對自己的健康百害無益,但因為擔心醫院人手不足,他并沒有遵從醫囑,而是直接返回了工作崗位。
羅偉所在的鼓樓轄區先后確診多名新冠肺炎感染者,對排查出的密切接觸者要進行居家隔離,排查出的疑似病例需由公衛人員轉運到集中隔離點,確診患者居家環境要隨時進行消毒……高峰期羅偉一天要和同事在路上往返20多趟,轉運40多人。
每天超負荷的工作,且面對的是一群高風險傳染人群,對尚在術后康復期的羅偉來說,是極其危險的。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況,醫院院長鄧顯章幾次主動打電話讓他回家休息,休養病情,但他拒絕了,他說疫情就是命令,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關鍵的時候除了堅守別無選擇。
羅偉的妻子王京霞,是麻城市人民醫院血透室護士長,當愛人羅偉拖著術后的身體奔忙在疫情防控一線時,她也同時奮戰在市人民醫院緊急成立的發熱門診。因疫情防控要求,考慮到血透室410位透析患者的安全,醫院將血透室作為重點防控部門。在發熱門診值守四天后,她被醫院召回到血透室。
王京霞帶領團隊嚴格把關,認真執行各項操作,血透室無一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
盡管知道丈夫大病初愈不能太過勞累,但她更理解曾身為軍人的他,內心的執著與堅韌……夫妻二人都忙碌在疫情防控戰場,基本沒見過面,更不用說好好照顧丈夫,心疼之余,她只能在偶爾的電話里一遍遍地叮囑。
雖然每天往返穿行在轉運、消殺途中,身體有些吃力,但羅偉說:“在疫情面前,正是體現一個公衛人責任與擔當的時刻,能實實在在地為疫情防控盡一份力,是我身為一個老兵、一個公衛人最大的驕傲,喊一聲‘到,要一生到!”
【評點】
這篇通訊,材料典型,內容詳實。通過對新聞人物的描寫,展現出特殊時期,一個群體的精神風貌。標題言簡意賅地表明所報道內容——身處抗疫一線的“排頭兵”;導語處簡要概述,使報道對象的身份特征一目了然;主體部分對報道對象的事跡一一陳述,以羅偉為主線,其妻子為副線,相互補充;結尾引用報道對象的話,突出主題,鼓舞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