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永剛 潘丹紅 何杰


摘要 ? ?為篩選出適宜日本大粒蠶豆種植的栽培方式,開展了日本大粒蠶豆人工春化促早栽培試驗。結果表明,在黃巖地區日本大粒蠶豆人工促早設施栽培和人工促早露地栽培較對照常規露地栽培采摘適期分別提早了33 d和19 d。采摘適期提早的蠶豆銷售價格高,同時該技術的應用還能夠拉長蠶豆采收期,具有很大的市場前景,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廣。
關鍵詞 ? ?日本大粒蠶豆;人工春化;促早栽培;生育期;產量
中圖分類號 ? ?S643.6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17-0004-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鮮食蠶豆在臺州市黃巖區種植面積1 000 hm2,是深受當地喜愛的時令蔬菜。當地傳統種植方法一般為露地種植,10月中下旬開始露地播種,4月底至5月上中旬采收,采收期較短,上市時間集中,價格較低。近年來,蠶豆人工春化促早栽培技術逐步成熟,并且在人工春化的技術上配合越冬大棚設施栽培,進一步提早蠶豆上市時間,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蔬菜品質和農藥殘留問題也越來越關注。由此角度出發,本文選用日本大粒蠶豆品種,在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在有機種植條件下進行人工促早設施栽培種植試驗,以期為今后進一步推廣應用該技術提供參考。
1 ? ?材料與方法
1.1 ? ?供試材料
試驗材料為日本大粒蠶豆,成熟期較早,粒大、質糯、鮮食口感特佳。
1.2 ?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3個處理,分別為人工促早設施栽培(A)、人工促早露地栽培(B)、常規露地栽培作對照(CK)。試驗采用大區對比,每處理種植約320 m2。試驗按有機蠶豆種植模式進行管理,不噴農藥。
1.3 ? ?試驗實施
人工促早設施栽培(A)于9月16日、17日2 d將種子在陽光下曝曬。起寬1 m、高15 cm的平畦,保證畦面平整,鋪約0.5 cm厚的草炭;9月18日將蠶豆種子平鋪于準備好的畦面上,后覆蓋0.5 cm厚的草炭,澆透水后覆蓋3 cm厚的疏松泥土,適當澆水,保持土面濕潤為宜,覆蓋防草布保濕催芽;9月23日起,每隔1 d將土面挖開,挑取已發芽的蠶豆,其余放回,覆土繼續催芽,直至9月29日催芽結束。將催好芽的蠶豆用清水漂洗2遍,平鋪于網篩上瀝去表面水分,避免陽光直射。使用15 cm高周轉筐,每框鋪蠶豆3層,再蓋1層濕報紙,疊放入冷庫人工低溫春化,因冷庫運行需要設置一定溫差,故將冷庫溫度設定為3~7 ℃。10月25日,將人工春化處理后的種子進行播種定植。大棚寬8 m、長40 m,起8畦,畦寬(連溝)100 cm,畦面高25~30 cm,每畦種1行,株距30 cm,每穴播1粒發芽種子。多余的種子假植,以備缺苗補種。播種后澆定根水。于12月10日覆蓋棚膜(覆膜過早,溫度過高易導致蠶豆銹病),視天氣和氣溫白天打開側膜通風,16:00—17:00關閉棚膜夜間保溫,直至收獲。11月15日,蠶豆長至4片真葉左右摘心,促進側芽萌發。
人工促早露地栽培(B)除不使用大棚設施外,其他同處理A。對照常規露地栽培于10月21日、22日2 d將種子在陽光下曝曬。10月25日進行播種定植。畦寬(連溝)100 cm,畦面高25~30 cm,每畦種1行,株距30 cm,每穴播1粒種子。多余的種子假植,以備缺苗補種。播種后澆水,后期管理不進行摘心打頂。
2 ? ?結果與分析
2.1 ? ?生育期
由表1可知,處理A(人工促早設施栽培)開花日期較CK(常規露地栽培)提前了60 d,處理B(人工促早露地栽培)開花日期較CK(常規露地栽培)提前了49 d。說明催芽后采用人工低溫春化處理可以顯著提早蠶豆開花。處理A、B采收期較CK提前時間分別為33 d和19 d,較開花期的提前時間晚了近1個月,分析原因可能是開花后氣溫較低,豆莢生長緩慢,采收期不如開花期提早的天數多。
2.2 ? ?效益分析
由表2可知,由于上市時間的提早,處理A(人工促早設施栽培)蠶豆上市價格為12元/kg,處理B(人工促早露地栽培)蠶豆銷售均價為10元/kg,較CK(常規露地栽培)價格分別提高了9元/kg和7元/kg;產值處理A為119 556元/hm2,處理B為83 250元/hm2,較CK(27 927元/hm2)分別增加了91 629、55 323元/hm2。由此表明,蠶豆人工春化促早栽培增加經濟效益的作用非常明顯。
3 ? ?結論與討論
蠶豆催芽后進行低溫春化的種芽長度范圍,最短在催芽至70%露白即進行春化處理[2],也有在蠶豆長至5~6 cm高、具2片子葉時再進行春化處理[3]。本次試驗采用催芽至3 cm長后進行春化處理,處理后的種子設施栽培和露地栽培較對照常規露地栽培采摘適期分別提前33 d和19 d,春化作用明顯。單層薄膜大棚蠶豆開花結莢后因溫度低生長發育緩慢,如采用雙層薄膜大棚模擬春季蠶豆開花結莢小氣候,應能進一步提早蠶豆上市期,經濟效益更加顯著[4-6]。
4 ? ?參考文獻
[1] 馬靜靜,張興洪.綠色食品蠶豆人工春化設施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18(10):69-71.
[2] 曹玉杰,錢春桃,張興洪,等.蠶豆人工春化早熟栽培技術及其推廣應用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8(17):33-34.
[3] 王旭強,趙君,陳江輝,等.鮮食蠶豆人工春化處理大棚促早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15(19):32-33.
[4] 孫宇紅,王贇,陸錦明,等.上海地區鮮食蠶豆促成栽培新技術探討[J].上海農業科技,2020(1):78-79.
[5] 懷燕,宋度林,姚學良,等.不同品種與播期配置對春化栽培鮮食蠶豆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9,35(31):39-42.
[6] 薛晨晨,葉松青,張炯,等.不同春化時間對蠶豆生長和開花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18,59(9):1683-1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