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子君 趙振彪 員軍鋒



摘要 ? ?本文對定邊縣玉米全程機械化綠色高效栽培技術集成進行了探索,即在該技術應用中主攻機械粒收,顯著提升了定邊區域玉米生產工作效率,達到節本增效和提質增效;同時,應優選耐密抗旱早熟品種,采取全膜雙壟溝播、水肥一體化、機械粒收等技術,實現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可為促進玉米產業脫貧致富的持續性和穩定性提供參考。
關鍵詞 ? ?玉米;全程機械化;高效栽培;技術集成;基礎;路線;效益;陜西定邊
中圖分類號 ? ?S513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17-0032-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針對定邊區域及周邊地區玉米生產現狀,開展了玉米全程機械化綠色高效栽培技術集成,在應用中主攻機械粒收。由于機械粒收是當前定邊區域實現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瓶頸[1],突破這個瓶頸,能推動定邊區域及周邊地區玉米產業大力發展,能快速擴大定邊南部山區玉米播種面積,明顯加快產業扶貧步伐。定邊縣處于農牧交錯區,畜牧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1/3,占種植業產值的1/2[2],玉米全程機械化綠色高效技術集成與應用對于保障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促進種植業與養殖業良性循環都具有重要意義。
1 ? ?技術集成的基礎
2019年,全國玉米播種面積4 128.4萬hm2,總產量為26 077萬t,單位面積產量6 316.5 kg/hm2。定邊縣玉米播種面積5.26萬hm2,占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28.35%;總產量為45.94萬t,占糧食總產量64.76%,平均產量8 733.8 kg/hm2。近3年,定邊縣糧食播種面積及玉米播種面積情況如圖1所示。當前,定邊縣玉米生產機械化狀況是在耕地、播種、施肥、鮮穗收獲、秸稈還田或打捆等方面實現了農業機械化,但在玉米收獲方面,機械收穗占90%,人工收穗占10%。玉米鮮穗收獲后,通常需集中晾曬,籽粒脫水至14%~20%,然后機械脫粒出售。
定邊縣北部風沙灘區井水灌溉設施齊全,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覆蓋面積大,秸稈還田范圍廣,大型農機保有量高,是定邊縣玉米生產的優勢區域。定邊縣南部山區屬于雨養農業區,當地已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10年,常年種植地膜玉米接近2.67萬hm2,該區域面積占全縣61%,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小型配套農機具保有量能滿足當地農業生產需求,是定邊畜牧業產值較高的區域。
2 ? ?技術集成路線
2.1 ? ?定邊南部山區旱作玉米豐產高效栽培技術模式
2.1.1 ? ?技術路線。定邊南部山區旱作玉米豐產高產栽培技術路線如圖2所示。
2.1.2 ? ?技術指標。一是品種選擇。選用早熟(生育期110~120 d)、耐旱、穩產(產量達到9 750 kg/hm2)、耐密(密度5.7萬~6.0萬株/hm2)、抗倒伏、抗病(抗斑病、抗穗腐病)的品種,優先選用陜單650、陜單620、錦華207、金通152、迪卡517、中單909等品種。二是整地播種。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選擇晴朗無風天氣,利用機械滅茬殘膜回收+耕地施肥+全膜覆蓋+播種,一次性完成作業。當日滅茬的耕地,力爭當日完成全地膜覆蓋和播種,最大限度保持土壤水分。同時,施用玉米專用緩控釋配方肥(26-10-12)375~450 kg/hm2,機械一次性施肥。三是機械收獲,適時晚收。當玉米生理成熟以后,乳線消失,籽粒底層黑點出現,以推遲15~25 d為宜,含水率降至20%左右,用機械籽粒直收,籽粒破碎率 ≤5%。
2.2 ? ?定邊北部風沙灌溉灘區玉米全程機械化高效栽培技術模式
2.2.1 ? ?技術路線。定邊北部風沙灌溉灘區玉米全程機械化高效栽培技術集成路線如圖3所示。
2.2.2 ? ?技術指標。一是選用高產耐密品種。選用中熟(生育期120~125 d)、高產(產量達到13 500 kg/hm2)、耐密(密度7.50萬~8.25萬株/hm2)、抗倒伏、抗病(抗大斑病、小斑病、絲黑穗病)品種。優先選用陜單650、陜單620、錦華207、金通152、迪卡517、中單909等品種。二是整地施肥。利用機械滅茬整地,施農家肥45~75 t/hm2,深耕25 cm以上。施玉米專用緩控釋配方肥(26-10-12)600 kg/hm2用于底肥,隨機械播種時一次性施入。三是機械單粒播種和鋪設滴灌帶。用機械一次性作業完成單粒播種、鋪設滴灌帶、噴施除草劑,播深4~6 cm,適當深翻,確保種子緊貼深土。種植密度7.50萬~8.25萬株/hm2。2行之間鋪1條滴灌帶。四是田間管理。前期蹲苗,促進根系生長,一般在出苗后50 d左右灌溉。全生育期灌水7~8次,灌水量為4 500~5 250 m3/hm2,分別在玉米拔節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前、吐絲后、成熟期5個時期進行灌溉。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全生育期追施尿素525~600 kg/hm2,其中,7葉展追施10%、10葉展追施20%、13葉展追施25%、16葉展追施30%、吐絲后追施15%。五是機械收獲。當玉米生理成熟后,乳線消失,籽粒底層出現黑點時,推遲15~20 d,含水率降至20%左右,機械籽粒收獲,籽粒破損率小于5%。
3 ? ?技術集成的效益
3.1 ? ?經濟效益
在經濟效益方面,定邊縣玉米全程機械化綠色高效技術集成與應用,能顯著提升玉米生產的工作效率,達到節本增效和提質增效。尤其解決本區域機械粒收的問題,機械粒收使種植戶可直接銷售或將玉米籽粒送交收購企業,節省收穗運回場地費,解決沒有場地晾曬的問題,省去了玉米脫粒環節,也省去了裝袋裝車環節。根據種植大戶李登云估算,機械粒收相比當前機械收穗,可節約2 250元/hm2,定邊縣2019年玉米播種面積近5.3萬hm2,節約1.2億元左右。
3.2 ? ?社會效益
在社會效益方面,定邊縣玉米全程機械化綠色高效技術集成與應用,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約了人力成本,還可以降低晾曬、脫粒過程中籽粒的損失,解決定邊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最后一公里”問題[3],迅速擴大玉米種植面積,促進玉米產業脫貧致富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3.3 ? ?生態效益
在生態效益方面,定邊玉米全程機械化綠色高效技術集成與應用,顯著增大玉米秸稈粉碎還田數量,培肥地力,減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理化性質[4];增強玉米生長中的抗性,明顯減少了農藥使用量;同時,節約了能源消耗,玉米加工企業可及時加工生產,減少營養損失,提高畜牧養殖業飼料利用率。
4 ? ?參考文獻
[1] 柴崇文,王克如,謝瑞芝,等.玉米機械粒收質量現狀及其與含水率的關系[J].中國農業科學,2017,50(11):2037.
[2] 中共定邊縣委史志辦公室.定邊年鑒[M].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18.
[3] 李少昆,王克如,謝瑞芝,等.機械粒收推動玉米生產方式轉型[J].中國農業科學,2018,51(10):1842.
[4] 高飛,崔增團,孫淑梅,等.甘肅中東部旱區秸稈還田量對土壤水分、玉米生物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16,34(5):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