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輝 孫新杰 朱斌

摘要 ? ?櫟黃二星舟蛾多發生在交通不便的山區,為克服林間作業困難,提高防治效果,開展了在黃二星舟蛾幼蟲期于林間施放白僵菌粉炮的防治試驗。結果表明,施藥后第8天蟲口減退率達65.0%,第15天達到80.1%,防治效果顯著,幼蟲期林間施放白僵菌粉炮可作為防治此害蟲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 ?黃二星舟蛾;白僵菌粉炮;防效
中圖分類號 ? ?S476.12;S481+.9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17-0092-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櫟樹是南陽市山區造林綠化和發展香菇、黑木耳等林副產品的主要樹種,面積達50萬hm2以上,占全市林木的50%,是南陽市林業發展的重要支柱。近年來,以黃二星舟蛾為主的食葉害蟲發生危害嚴重,每年發生面積逾3萬hm2,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1-2]。櫟黃二星舟蛾多發生在山區、半山區等交通不便、缺少水利的區域,很難利用常規藥械噴灑藥物防治。2017年筆者參與了南陽全市櫟類食葉害蟲的調查與防治試驗,以期通過試驗找到無公害防治此害蟲的有效方法。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區概況
試驗林地設在南陽市淅川縣倉房鄉香煙寺林區,為栓皮櫟純林,平均林齡25年,樹高15~20 m,胸徑8~15 cm,郁閉度0.7~0.8,試驗區面積120 hm2,為櫟黃二星舟蛾常規發生區。2016年7月進行防治試驗時,黃二星舟蛾以幼蟲1~2齡為主,發生比較嚴重,平均蟲口密度為12.0頭/百葉。
1.2 ? ?試驗材料
供試藥劑為500億個孢子/g球孢白僵菌粉炮(江西天人生態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每個500 g,防治面積0.033 hm2。施藥時,點燃引線后,將粉炮拋到樹體上部,粉炮爆炸后,白僵菌孢子彌漫到樹林中,遇到標靶害蟲后進行侵染,在黃二星舟蛾幼蟲體內生存繁殖,殺死被侵染害蟲[3]。
1.3 ? ?試驗設計
防治前,在試驗區不同部位隨機設置5塊標準地,分別為試驗區西部(Ⅰ)、試驗區中部(Ⅱ)、試驗區東部(Ⅲ)、試驗區南部(Ⅳ)、試驗區東北部(不用藥作對照,CK),每塊標準地0.33 hm2。每塊標準地隨機選擇30株櫟樹作為標準株,并標記。于幼蟲第1~2齡期,選擇7月6—7日早晨(微風,空氣濕度75%以上),按照預先確定的施藥點進行施藥,每170 m2施放1個粉炮。
1.4 ? ?調查內容與方法
調查采取標準地標準株調查法。在每標準株的東、南、西、北4個方向用高枝剪分別剪取50 cm長枝條,核查樹葉數量,仔細調查防治前及防治后3、8、15、20 d樹葉上的活蟲數,分析各標準地櫟黃二星舟蛾蟲口變化情況。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評價防治效果[4]。
2 ? ?結果與分析
由表1可知,施藥后第3天櫟黃二星舟蛾開始死亡,第8天平均蟲口減退率達65.5%,第15天平均蟲口減退率達80.1%。另外,在翌年7月再次調查,發現蟲口密度已降為0.35頭/百葉,實現了持續控制蟲害,達到“有蟲不成災”的目的。
3 ?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采用球孢白僵菌粉炮防治櫟類黃二星舟蛾效果非常顯著,可以大幅度降低蟲口密度,迅速遏制危害,防治后第15天蟲口減退率可達80.1%。白僵菌藥效持續期長,可達20 d以上;同時又能在林間不斷繁殖生存,可以連續侵染殺滅害蟲[5-6];且該藥劑體積小、重量輕,使用方便,非常適用于山高路陡、交通不便、無水源的林區防治使用。在試驗中觀察發現,該藥劑在櫟類林間對害蟲的各類天敵沒有任何影響,可以充分保護和利用害蟲的天敵,提高林分的自控能力,維護森林生態平衡。
4 ? ?參考文獻
[1] 林曉安,裴海潮,黃維正,等.河南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5.
[2] 王邦磊,叢海江.林業有害生物及無公害防治[M].鄭州:中原農民出版社,2009.
[3] 叢海江,范培林,孫新杰,等.500億孢子/g球孢白僵菌粉炮防治楊樹食葉害蟲藥效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3(16):101.
[4] 陳華豪,丁思統,蔡賢如,等.林業應用數理統計[M].大連:大連海運學院出版社,1988.
[5] 陳可.生物農藥球孢白僵菌前景好[N].江蘇農業科技報,2020-01-18(004).
[6] 宣善濱,曹天文,王菊平,等.果園應用球孢白僵菌TST05菌粉防治桃小食心蟲試驗[J].山西農業科學,2016,44(7):100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