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為民 盧玉文 秦延春
摘要 ? ?桂東南地區大面積種植秀珍菇,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也是我國南方秀珍菇栽培的主產區。由于該區長期處于高溫高濕的氣候環境,如果種植秀珍菇的培養料處理不當或出菇管理不善,就會遭受雜菌的污染,特別是鏈孢霉的感染。鏈孢霉是嚴重威脅秀珍菇菌絲生長的主要病毒菌,輕則減產,重則造成絕收,給菇農帶來毀滅性打擊。本文論述了桂東南地區秀珍菇栽培中鏈孢霉發生特點,分析了發生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為生產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 ? ?秀珍菇栽培;鏈孢霉;發生特點;發生原因;防治措施;桂東南地區
中圖分類號 ? ?S435.46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17-0100-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秀珍菇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味道鮮美,質地細嫩,纖維含量少,口感爽滑,富含礦質元素和多種氨基酸,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食品。種植秀珍菇能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廣大菇農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已經成為桂東南地區發展最快的食用菌品種之一。
桂東南地區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濕潤,雨水充沛,年平均溫度22 ℃,無霜期長,夏長冬短,根據秀珍菇的生長特性,該地區秀珍菇反季節栽培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因為雨量充沛,雨熱同季,高溫高濕的氣候環境導致秀珍菇生產中鏈孢霉菌危害嚴重。鏈孢霉生長周期短,蔓延速度特快,特別容易發生在使用木薯桿、桑枝桿、玉米稈、玉米芯等富含糖分和淀粉的培養料上,假若得不到有效的預防控制,幾天之內菌包上就會布滿橘紅色孢子,給菌包帶來毀滅性災害,嚴重影響秀珍菇生產的經濟效益[1-2]。
近年來,桂東南地區廣泛推廣使用木薯桿、桑枝桿、玉米稈、玉米芯等本地原料栽培秀珍菇,鏈孢霉污染嚴重。為此,筆者根據多年生產實踐,總結了鏈孢霉發生的特點,分析了發生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
1 ? ?發生特點
1.1 ? ?鏈孢霉特征
鏈孢霉亦稱紅霉菌、脈孢霉、紅蛾子、粗糙脈孢霉,在分類學上屬于子囊菌亞門糞殼霉科,在生長初期,鏈孢霉呈現白色、灰色,質地疏松呈絨毛狀,分枝,有隔膜,如棉絮狀。在菌絲上的分生孢子梗,呈現球狀懸掛,橘紅色。分生孢子大量堆積成團,形狀類似猴頭菇的子實體。
1.2 ? ?癥狀
常見的類型有粗糙脈孢菌和間型脈孢菌2種。接種后的秀珍菇菌包存放在培養室中培養2 d后,若發現菌包料出現大量疏松菌絲,并且呈白色或灰色分枝絨毛狀時,很有可能這些菌包被鏈孢霉感染了。
1.3 ? ?生長習性
鏈孢霉廣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中與禾本科植物上,在富含糖分和淀粉的培養基質上能快速生長,在培養料為木薯桿、桑枝桿、玉米稈、玉米芯等原料時發生的概率更高。鏈孢霉的孢子萌發、菌絲生長都較秀珍菇的菌絲生長迅速,并能快速穿出封口材料,擠破塑料袋,生長成大量的孢子團,高速繁殖。鏈孢霉屬于好氣性微生物,在缺氧或無氧環境中無法形成孢子,菌絲也無法生長;在氧氣充足及高溫高濕的環境中,分生孢子快速發展,6 d內便可長滿菌包。該菌主要通過分生孢子在空氣中傳播,鏈孢霉菌危害大、蔓延速度快、傳播力極強。
2 ? ?發生原因
2.1 ? ?包裝問題
如果菌袋破損、封口過松、封口材料(如棉塞)受潮或太濕、菌包滅菌不徹底,空氣中的分生孢子就會沿著菌袋的袋壁、袋口進入培養料中,從而導致菌包被鏈孢霉菌污染。
2.2 ? ?分生孢子具有較強的抗逆性
分生孢子具有較強的抗逆性,耐高溫、濕熱,在130 ℃環境下仍可生存,且經過高溫處理之后,在原料中會出現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而且子囊孢子的耐高溫能力更強。在25~30 ℃環境中6 h,分生孢子就會萌發出菌絲。但是,子囊孢子在常溫條件下不會萌發,有悶熱激發條件下會促使子囊孢子萌發。
2.3 ? ?栽培料問題
一是栽培料的質量要符合要求。原料要新鮮、無霉變、無結塊。秀珍菇大面積生產,使用木薯桿、桑枝桿、玉米稈、玉米芯等要進行預濕或發酵處理,木屑木粒一般要堆軟化后使用,基質配方中的雜木屑在使用前需經露天堆置處理至深褐色后再使用;拌料時間要充分,培養料吸水均勻,控制培養料含水量為55%~60%。在處理原料時,要掌握好培養料的pH值為7~8。二是鑒別培養料中糖分和淀粉含量是否過高。用替代配方培養料裝袋進行對比試驗,在相同的環境下培養,若替代配方培養料的菌包料未被感染,則說明菌包生產配方培養料中糖分和淀粉含量過高,是造成菌包鏈孢霉污染的原因之一。
2.4 ? ?生產栽培操作
培養料配方不合理、高壓滅菌不徹底、接種操作不按操作規程執行、接種環境衛生條件差、工作人員未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以及冷卻室、接種室、培養室、出菇房等消毒不徹底,均易導致秀珍菇生產中鏈孢霉感染。各種各樣用具不潔凈,也會增加鏈孢霉感染幾率。培養料裝袋過緊或過松、含水量過高,袋子質量問題,袋子厚度不均勻,加輔料過多,在夏季高溫高濕期種植,外部環境空氣濕度大,培養室、出菇房通風不良,溫度過高等,也會導致鏈孢霉的大量滋生。生產栽培前應檢查曾經被污染的培養室和出菇房是否全面、徹底地進行消毒,經過檢測達標后方能使用。
3 ? ?防治措施
3.1 ? ?預防為主
菌包培養料既適合秀珍菇菌絲生長,也適合鏈孢霉的孢子萌發與菌絲生長,而且鏈孢霉孢子萌發、菌絲生長的速度快于秀珍菇,菌包培養料一旦被鏈孢霉感染,其營養促使鏈孢霉孢子快速生長,同時抑制秀珍菇的菌絲生長,因而損失就不可避免。因此,應樹立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防范意識,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使鏈孢霉的發生率降到最低[3]。
3.2 ? ?生產環境衛生
生產環境干燥、整潔衛生是減少鏈孢霉的重要途徑,為秀珍菇發菌、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將原料室、拌料室與培養室、菌種室等隔離開來,將感染區與易感染區分隔開,對菌種室、冷卻室、接種室、培養室和出菇房等進行定期清掃、消毒。對已受污染的培養室、出菇房,應用50%多菌靈粉劑800倍液噴灑或者應用70%甲基托布津粉劑進行消毒。若菌包已被鏈孢霉污染,需要將菌包作深埋或燒毀處理。當季秀珍菇栽培結束后,必須全面、徹底地進行打掃,并噴灑藥劑消毒處理[4]。
3.3 ? ?選擇優質菌種與優質菌袋
在栽培秀珍菇過程中,應選擇適齡、菌絲健壯、抗病性強、無病蟲害、無污染的優質菌種,選用抗病品種,即選擇子實體結構緊實或耐高溫的抗病品種作為母種,接種時適當加大接種量,以增強秀珍菇菌絲生長優勢,從而降低鏈孢霉菌的發生概率。菌袋應該選擇優質名牌廠家生產的完好無缺的塑料袋,厚度在0.5~0.6 mm之間。
3.4 ? ?培養料選擇與處理
培養料應選擇新鮮、無霉變、無蟲害的,受潮變質的應該經過曝曬、堆漚發酵處理后再使用。木薯桿、桑枝桿、玉米稈、玉米芯等在使用前一定要添加2%生石灰和0.1%多菌靈粉劑將其充分浸泡瀝干。夏季配料應盡量減少糖分含量、淀粉含量高的培養料的用量,并且要適當提高生石灰的使用比例;適當調整培養料的含水量,手握培養料,指縫間有水滲出,但不滴水為宜。培養料用多少就拌多少,應隨拌隨用,預防培養料發生變質,裝袋時應保持適當松緊度[5]。
3.5 ? ?嚴格執行滅菌和接種操作
菌包在消毒滅菌鍋中,不能擺放過緊過密,以免出現滅菌死角,保溫保壓之前一定要把滅菌鍋內的冷空氣徹底排放干凈,才能使滅菌鍋內有足夠的壓力、溫度達到滅菌效果。滅菌鍋與冷卻室間要做好消毒滅菌工作。接種要在超凈工作臺上或者接種箱內進行,并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接種時發現有破損菌包要及時貼補好。
3.6 ? ?菌絲培養期防治
使用化學藥劑防治時,要使用少量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交替使用殺菌劑,從而降低鏈孢霉菌的耐藥性。若發現菌包被鏈孢霉感染,應使用多菌靈或者來蘇爾溶液浸泡過的紗布包裹,然后進行深埋或燒毀處理。用硫磺、甲醛、敵敵畏等混合熏蒸培養室及出菇房進行消毒,或者用多菌靈、高錳酸鉀、漂白粉、甲基托布津等藥劑配成溶液用噴霧器噴灑消毒培養室、出菇房。
3.7 ? ?出菇期防治
秀珍菇如果在子實體階段發生鏈孢霉菌,則病源來自培養料及周圍垃圾等有機物上,特別是廢棄的、受污染的栽培袋,主要通過水傳播,尤其是補水加濕時,會大量傳播;此外,菇蚊、菇蠅活動和人工操作也會傳播病源。氣溫為18~24 ℃、通風不良和子實體表面有水膜時,發病較為嚴重。其防治方法:一是做到“打水不關門,關門不打水”,注意經常通風;二是做到及時清除病菇、死菇殘體,注意衛生;三是做到將發病子實體徹底清除后,在子實體幼蕾上噴施食用陳醋(稀釋 7倍),或于幼蕾期在菌袋上噴氯化鈉(工業鹽)500倍液;四是若在出菇時發生鏈孢霉菌感染,先用石灰蓋住,切不可噴藥于霉孢子上,以免造成孢子飛揚,助長其傳播。
4 ? ?結語
在秀珍菇生產過程中,應當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治療為輔的指導方針,科學管理,各個生產環節都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標準化生產、多方面控制把關,綜合把控預防鏈孢霉的滋生,促進秀珍菇穩產、增產,增加種植效益。
5 ? ?參考文獻
[1] 李巖杰,曹修才,張牧海,等.聊城地區平菇常見病蟲害及綜合防治技術[J].食用菌,2018,40(3):71-73.
[2] 張柳蓮,王慶福,黃清鏵,等.幾種殺菌劑對秀珍菇及鏈孢霉抑菌效果分析[J].食用菌,2017,39(2):65-66.
[3] 曹德賓,姚利,楊光,等.平菇生產中的多發性病害問題及其處理措施[J].食用菌,2013,35(2):58-60.
[4] 吳澤英.羅源縣秀珍菇栽培中常見病蟲害分析及防治方法[J].食用菌,2014,36(6):56-57.
[5] 包金亮,胡麗英.香菇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食用菌,2018,40(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