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堅
摘要 ? ?牡丹自然盆栽由于地域限制、栽培技術等原因,在福建很少栽培。基于此,筆者根據多年的摸索和栽培實踐,從栽培品種選擇、花盆選用、栽培基質選用、適時栽植、澆水、施肥、松土、修剪等方面總結了福建高山地區牡丹盆栽技術,以期為我國南方地區推廣牡丹盆栽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觀賞牡丹;盆栽技術;高山地區;福建省
中圖分類號 ? ?S685.11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17-0114-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牡丹花朵嬌艷,色彩萬千,花香奇特。牡丹發展至今,已有逾2 000個園藝品種。作為我國傳統名花,牡丹可以春季賞花、夏季賞葉、秋季賞枝、冬季賞芽[1],是較好的盆栽花木。目前,春節促成催花盆栽牡丹的技術非常成熟,牡丹現已成為重要的年宵花卉,進入了尋常百姓家。然而,由于地域限制、栽培技術等原因,牡丹自然盆栽還未得到普及。福建等南方地區氣候濕熱,年平均降雨量達800 mm,因而不適宜種植牡丹。尤云桂等[2]通過多年來的調查和引進試種后發現,一些牡丹品種能夠很好地適應福建閩東地區海拔高度300 m以上山區的高山氣候,并且生長良好。筆者通過在壽寧縣農業科學研究所牡丹引種試驗基地的多年摸索,積累了栽培實踐經驗,現從花盆、基質、品種、栽植方法、日常管理等方面總結牡丹盆栽技術,具體介紹如下。
1 ? ?栽培品種選擇
根據野生種群分布和長期的地域性栽培,牡丹形成了以我國中原、西北、江南及西南地區為主的4個品種群,其中以洛陽、菏澤最為著名[3],現在一些學者增加了東北種群。經過長期的馴化和育種栽培,牡丹品種繁多,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目前,在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平臺登記的有紅、白、粉、黃、紫、藍、綠、墨及復色等九大色系逾2 400個品種[4]。首先,選擇株形緊湊、花枝長、根系不太大、體量矮小、抗水濕以及抗病強的牡丹盆栽品種;其次,考慮花形豐滿、花色艷麗的牡丹盆栽品種[3]。在南方種植中,要選擇較耐濕熱、適宜南方栽培的牡丹品種,大部分的江南、西南品種和國外品種都比較適宜,如寧國粉、西施、太平紅、丹景紅、島錦、海黃等;中原品種只有少數適宜栽培,如香玉、雪映桃花等;大部分中原品種對南方氣候適應性較差,在福建盆栽不適合,在引種時需要特別注意。
2 ? ?花盆選用
牡丹肉質根發達,最怕浸水,容易腐爛,因而在選盆時宜選擇容易透水的粗陶或紫砂盆,有利于牡丹根系的生長,最好不要使用不透氣的塑料花盆。在選盆時,還要結合不同種群根系和樹體特征,如中原種群牡丹品種根直立,根系發達,適宜選用較高的盆,盆高度以30~50 cm為宜;西北種群牡丹品種生長較快,需要選擇方便經常換盆的盆;西南和江南種群牡丹品種大部分植株直立,五至十年生的植株莖干粗大,植株高大,適宜選擇高大的花盆;江南種群牡丹品種側根發達,適宜選用口徑較寬的花盆。
3 ? ?栽培基質選用
牡丹大田栽培需要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pH值呈中性或偏堿性的砂質壤土,鹽堿土、黏土和澇洼地等均不適于栽培牡丹。由于牡丹盆栽的花盆空間有限,存在根系無法全部伸長、土壤容易板結、透水透氣不足等問題。因此,在配制栽培基質時,適宜選擇疏松肥沃、pH值呈中性或偏堿性的土壤。在福建高山地區以普通菜園土來配制為例,菜園土∶谷殼灰∶廢菌基渣∶有機肥=5∶2∶2∶1為最佳栽培基質,此類基質的保溫及保水能力好,牡丹生長旺盛,連年開花,注意廢菌基渣需經預先堆漚腐熟[5]。這種基質在福建高山地區既便于取材又價格低廉,可以推廣使用。
4 ? ?適時栽植
適時栽植是盆栽牡丹成活與旺盛生長的關鍵。牡丹盆栽的時間應早于露地栽植,一般可以提前1個月,以9月上中旬進行栽植較為適宜。牡丹盆栽前,先將苗木挖出晾曬5~7 d,使根部失水變軟,以便于修剪和栽植。栽植前,將花盆放在水池中吸足水分。栽植時,先在盆底排水孔墊一瓦片,以有利于透水、防止漏土;再鋪上厚度為2~5 cm的小石子或廢棕繩等物,以有利于排水。栽植前,對苗木進行整形修剪,使地上、地下部分大小均衡,造型美觀大方,以便于栽培管理。栽前先剪去枯枝敗葉和過長的根,并且使用0.1%多菌靈和生根粉液浸根3 min進行消毒,然后把苗木放在盆中央,先將根系向四周散開,往盆的中間填塞栽培基質,避免中空;再往盆里慢慢添加基質,邊添加邊用手壓實,當基質加至距盆上沿3~5 cm時不再添加。上盆栽培的技術要點是“一提、二晃、三搗實”。栽好以后要立即澆1次透水,隔天再澆1次,使基質與根系充分接觸,促進新根盡早萌發。
5 ? ?澆水
因盆栽容量較小、裝土少、持水量小等,必須及時澆水,才能保證牡丹的正常需水量。但牡丹是肉質根,耐旱怕濕,不宜經常澆水。因此,應科學管水。在栽后澆透水1~2次后,牡丹進入冬季休眠基本不用澆水,適宜保持盆土干燥。植株生長旺盛的春、夏季,適宜10~15 d澆水1次,做到不干不澆、干則澆透,即所謂的“干干濕濕”。如果基質過濕,易使枝葉徒長、爛根。
6 ? ?施肥
盆中養分有限,因而適時追肥才能保證牡丹的正常生長發育。在牡丹生長期4—8月內,可以每隔15 d施復合肥1次,施用時要兌水,按肥∶水=1∶100的比例將復合肥溶解后澆施;花謝后噴施1次葉面肥,用磷酸二氫鉀作為葉面肥,按肥∶水=1∶1 000的比例噴施,使用時應加入附著劑,以增加肥效;在 10月施用有機肥1次,施肥量為1 kg/盆左右;入冬后牡丹進入休眠期,可以不追肥。
7 ? ?松土
盆栽牡丹因經常澆水,容易造成盆土板結,使得基質透氣性差、容易積水,如果不及時松土,牡丹不僅會出現生長不良的現象,還容易爛根,甚至死亡。因此,要勤松土。當發現基質中等程度板結時,要及時用小花鋤輕輕刨表面板結的基質,切記不要入土太深,否則會傷根。
8 ? ?修剪
整形修剪是牡丹盆栽的重要技術之一,可以使牡丹保持勻稱的株形、通風透光,有利于養分集中,使其生長健壯,花朵鮮艷。整形修剪的頻率正常是1年3次,第1次整形修剪在2月底至3月上旬,此時側芽與萌蘗芽長約10 cm,當花蕾直徑約為1.5 cm時,一般只留幾個健壯且空間合理的萌蘗芽,每個枝條保留1~2個外側花芽,摘除多余的花蕾;第2次整形修剪是在開花后,主要剪除殘花,減少養分消耗;第3次整形修剪在10—11月,在秋、冬季落葉后進行整形修剪,清除枯枝落葉,剪除生長過密的枝條,如內向枝、交叉枝、并生枝以及病蟲害枝等,保持植株美麗的造型,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9 ? ?參考文獻
[1] 王建章.盆栽牡丹種植管理技術[J].河南農業,2012(19):15.
[2] 尤云桂,林鸞芳,吳壽華,等.牡丹南移福建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7(8):149-150.
[3] 王蓮英,袁濤.牡丹花[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4] 尤云桂.南方培育牡丹春節催花關鍵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8(10):283-286.
[5] 尤云桂,林鸞芳,黃麗春.牡丹催花栽培基質篩選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7(19):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