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祺 劉波


摘要 ? ?本文利用常規氣象觀測資料、多普勒雷達資料等重點從天氣實況及影響、環流形勢分析、雷達圖分析等針對2019年7月19日發生在河套灌區的一次強對流天氣過程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探析了強對流天氣對農業的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防御措施,以期為強對流天氣的防御提供參考。
關鍵詞 ? ?強對流天氣;冰雹;降雨;冷槽;防御措施;河套灌區;2019年7月19日
中圖分類號 ? ?P458.1+21;S165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17-0184-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河套灌區是當前我國灌溉面積最大的灌區,地處內蒙古西部的巴彥淖爾市,其東部靠近包頭市,南部鄰近黃河,西部連接烏蘭布與沙漠,北部與陰山山脈的烏拉特山洪積扇、狼山等相互接壤。灌區東西長約250 km、南北寬大于50 km,引黃控制面積達到116.2萬hm2。該區域境內包括洼地、崗丘、沙地等多種地貌類型,整體而言,境內地勢呈現由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的變化趨勢。河套灌區地處中緯度地帶,在極地氣團的影響下,該地區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大陸性氣候特征,具有冬季嚴寒且漫長、夏季炎熱且短暫、春季風沙天氣居多等特點[1]。近年來,隨著全球加劇變暖,河套地區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頻率也居高不下,嚴重影響了當地農業生產[2]。本文以2019年7月19日發生在河套灌區的一次強對流天氣過程為例,從多個角度論述了強對流天氣的成因,并且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強對流天氣對農業的影響,以期為今后此類強對流天氣的預報預警提供一定借鑒與參考,進而保障農業安全生產。
1 ? ?強對流天氣實況及影響
2019年7月19日受到高空冷渦及夏季局地熱對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河套灌區出現雷陣雨、局地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過程,雹粒似黃豆大小,降雹時間持續10 min左右,降雹過程發生時巴彥淖爾市臨河區氣象局積極開展防災減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以盡可能減少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造成的影響及損失。
據統計,本次強對流過程發生時河套灌區干召廟民豐三組1個村一共5個社區不同程度受災,受災人口為1 200人。另外,還導致西瓜、尖椒、青椒、番茄、玉米、小麥、向日葵等244.4 hm2農作物不同程度受災,由此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到350萬元。
2 ? ?環流形勢分析
此次天氣過程是由高空冷渦甩出的冷槽攜帶的冷空氣與局地暖濕氣流相遇造成的。高層環流演變形勢:19日8:00, 500 hPa(圖1)位置處在貝湖以西形成了中心為568 dagpm的冷渦中心,并且巴彥淖爾市偏西存在冷槽,即將移動至河套灌區。8:00臨河站溫度露點差為0 ℃,空氣濕度較大。當日20:00,冷槽已經快速劃過河套灌區,過程已經結束,此次過程速度極快,局地熱對流占據更多主導因素。
3 ? ?雷達圖分析
自19日13:00開始,有強對流云系自西北向東南移動。利用外推法可知,該強對流云系將在未來1~2 h內影響河套灌區。由預報服務人員密切觀測可知,該對流云系發展強盛,中心回波強度達到55~60 dBZ,極易發生強降水或冰雹天氣。15:49雷達回波顯示強對流云系即將移動至河套灌區,見圖2。
4 ? ?冰雹對農業的影響及有效防御
4.1 ? ?冰雹對農業的影響
4.1.1 ? ?砸傷農作物。冰雹的降落速度較快,會使農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物理破壞,使得民眾遭受巨大的經濟財產損失。
4.1.2 ? ?土壤出現板結。出苗期的農作物大多數土壤均裸露在外,冰雹會夯實松散的土壤,導致土壤板結,對作物根系生長極為不利,嚴重影響農作物的呼吸作用及營養吸收。
4.1.3 ? ?遭受凍害與洪澇災害。通常情況下,冰雹災害發生之前天氣往往持續高溫、悶熱,冰雹災害發生之后溫度將會明顯下降,氣溫變化顯著極易導致農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壞,而且冰雹降落時還極易導致農作物出現二次傷害[3-4]。
4.2 ? ?冰雹災害的有效防御措施
4.2.1 ? ?災前預防。應在冰雹多發區域建立監控預測部門,在冰雹多發時段強化監測預報預警。成立專門的人工消雹作業組,增強工作人員的技能水平,確保科學開展人工防雹作業,既能提升人工防雹作業效果和準確性,還能最大限度減少冰雹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4.2.2 ? ?災后補救。應當盡快排出農田的積水。及時開展中耕、松土等養護操作。對受災較輕的農作物及時施肥,預防病蟲害發生,確保農作物恢復正常生長,有效提升其品質與產量。農作物受災比較嚴重時,應立即清除,再及時補種,減少由冰雹災害造成的損失。
5 ? ?參考文獻
[1] 袁慧敏,李瑞青.副高北抬過程中的“7.19”河套區域暴雨特征[J].農業災害研究,2018(5):24-28.
[2] 樊斌.2012年河套地區一次暴雨的天氣過程分析[J].內蒙古氣象,2017(4):23-26.
[3] 陳川珍,陳小龍,汪婉娥.惠安縣暴雨特征分析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J].農村實用技術,2019(8):107.
[4] 周志亮.暴雨天氣對農業的影響及對策初探[J].農業與技術,2018(1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