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 房恒通 丁雪梅
摘要 ?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傳統的飼料學實驗教學還存在著許多與創新教育不相適應的地方,因而必須加強實驗教學改革。本文分析了飼料學傳統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飼料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并闡述了教學實踐與結果反饋,以期為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提供參考。
關鍵詞 ? ?飼料學;實驗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 ?G642;S816-4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17-0250-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feed science. Therefore, the re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must be strengthened. The paper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feed science, put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of feed science, and elaborated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sult feedback,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 ? ?feed science;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1]”。為適應畜牧業迅速發展及其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中亟須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飼料學是研究飼料的營養、飼料生產、飼料配合、人畜衛生、畜產品品質以及環境保護等的一門學科[2],同時它也是動物科學及相關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是動物繁殖和動物飼養管理的必備前提。針對目前飼料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為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重素質、提能力、瞄創新”為原則,本課題組在教學內容的優化整合和教學方法的多樣化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改革探索。
1 ? ?飼料學傳統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 ?授課方式傳統單一
飼料學實驗教學傳統的授課方式都是圍繞著教師“傳道”和“授業”進行的。實驗課設置圍繞“教”而展開,“學”限定在“教”之內。實驗課程進程一般為:教師準備好實驗中所需的實驗材料、實驗儀器和配制好的實驗試劑,教師演示實驗步驟,學生“照方抓藥”,操作過程程序化、簡單化,學生實質上是處于被動接受狀態;每組2~3人,實驗過程中可能只有1名學生全部完成實驗,其他學生不愿動手操作,敷衍了事,實驗后共享實驗數據,完成的實驗報告同一化。由于學生不參與實驗的前期準備工作,學生對基本操作的掌握不夠;學生對實驗設計、實驗步驟不求甚解,而且課前也未進行文獻查閱、資料分析。這些都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啟迪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1.2 ? ?實驗內容陳舊
實驗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對實驗課的重視不夠,開設的主要是驗證性實驗,有的甚至脫離生產實際。由于實驗課時少,儀器設備、實驗室場地和技術手段缺乏,飼料學實驗存在一些內容重復、陳舊、實用性不強、設計簡單孤立等問題。如常規飼料原料的識別、新鮮樣本的采集、初水分的測定、制樣及樣品保存等內容。實驗內容陳舊、系統性差,前后實驗的層遞關系不緊密,不利于學生綜合把握當前課程在學科中的地位、縱向知識的連貫性和橫向知識的關聯性,忽視了對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不利于激發學生研究興趣,與科技及產業發展對人才需求的矛盾凸顯,也跟不上生產發展的需要。
2 ? ?改革飼料學實驗教學的措施
2.1 ? ?教學內容的改革
教學內容的改革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在保留基礎操作的實驗基礎上,刪除相對陳舊和不適用的實驗,增加具有實用性、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新興內容。吉林大學動物營養與飼料教研室新增加了島津原子吸收光譜儀、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微波消解系統、全自動纖維分析儀。根據畜牧業發展需要,結合新儀器增加實驗,如飼料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測定、飼料中黃曲霉毒素的測定這類危害動物健康且影響畜產品品質的實驗項目。二是從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入手,結合大學生創新項目設計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三是吉林大學從大學二年級開始實行導師負責制,即在二年級時就可以進實驗室跟導師做項目,提前鍛煉動手能力。部分導師會提前布置畢業設計題目,學生可以邊學理論知識邊查閱資料,一方面對理論知識有一定補充理解作用,另一方面在畢業設計中涉及的飼料學實驗可以和教師探討,在飼料學實驗中完成。課題組在開設2019年飼料學實驗課程時,首先聽取學生對自己畢業設計的匯報,3名教師從理論依據、技術路線、實驗材料和方法等方面給予學生建議,對于設計合理的實驗給予指導,可在飼料學實驗課程中實施。如畢業設計題目:有機鋅對蛋雞產蛋后期蛋白質的影響和低蛋白日糧添加蛋氨酸對環頸雉育成前期屠宰性能及肌肉品質的影響,這2個畢業論文中涉及的飼料學實驗分別為飼料中鋅元素含量的測定—原子吸收光譜法和飼料中蛋白和能量的測定。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可以結合畢業論文設計,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創新性和主動性。四是以“賽”促“興趣”,全國動物科學技能大賽是由動物科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主辦的全國性的技能大賽,其中飼料學項目——魚粉中摻假物的識別實驗能快速鑒別魚粉中的摻假物,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認為這個項目也能快速解決生產實際問題,興趣很大,所以都積極主動訓練,最后在院內需要優中選優參賽。利用參賽,在實驗教學中提高學生實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學生重視實驗教學,在平時實驗中嚴格要求自己,扎扎實實地學習,認真獨立地完成實驗,達到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的目的。
2.2 ? ?教學方式的轉變
一是實現教、學互動。改變教師在課上主角的地位,由于課程內容的更新,有的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是在大學生創新實驗和畢業論文設計實驗中涉及的,所以課程教授模式由注入式向啟發式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課前主動思考問題、課上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與分析,探究實驗原理,最后教師總結問題和討論,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創新性思維。二是運用校內云平臺資源,采用翻轉課堂模式。由于時間有限導致授課課時量較少、教學手段單一,而翻轉課堂正好在時間上彌補了這一缺陷。學生通過在吉林大學課程云平臺,利用教師所提供的大綱、PPT和標準實驗操作等資料,系統學習了相關知識,并且提前有目的和針對性地對相關知識進行補充。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重難點問題進行系統的講解和剖析[3]。三是開放實驗室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場所。由于實驗項目內容較多,并且大多數實驗設計為有機實驗,前處理時間長,實驗耗時,而課表排課只能每天2~4個學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不能充分完成實驗,因而在課后開放動物營養與飼料學實驗教室,增加實驗時間,方便有實驗需要的學生隨時進入實驗室[4]。
3 ? ?教學實踐與結果反饋
通過飼料學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教學效果顯著提高。首先,教學內容的改變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性、主動性和科研積極性,有2名2018級學生申請了省級大學生創新實驗,明顯提高了學生對飼料學的興趣,也為學生今后科研或就業奠定了一定基礎。在2019年全國大學生動物科學技能大賽中,吉林大學2016級學生在魚粉中摻假物識別競賽單元獲得了99分全國第一名的好成績,這也反映了學生對飼料學實驗課程的學習態度逐漸端正和實踐技能的掌握程度有顯著的提高,表明改革后教學效果良好。
4 ? ?結語
在飼料學實驗教學改革中,堅持理論與實際生產相結合、課堂與網絡相結合,通過更新整合飼料學實驗內容, 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創新是一個民族不斷進步的靈魂,在教學改革的路上將繼續不斷地思考與摸索。
5 ?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謀求持久發展 共筑亞太夢想[R].北京:APEC會議,2014.
[2] 房恒通.飼料學[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7.
[3] 張晶,丁雪梅,沈景林,等.動物營養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5(8):253-254.
[4] 丁雪梅,張克英,吳彩梅,等.《飼料學》課程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3,34(增刊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