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海 (吉林通化市第一中學校)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學生在進入高中以后不僅課程增多,還要面臨著高考,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習壓力。在這一關鍵性的時期,高中教師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在學習方面,還要在日常管理方面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保障。但是部分教師的心理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給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教師表現是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他們的責任意識明確,有較高的師德素養,那么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當中,從而給學生的學習提供有效的保障。但是如果教師的教學和責任意識缺失,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還會對學生未來的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目前我國很多地區的高中教師對自己的角色意識并不明確,不按照職業操守來約束自己,在教學的過程中與學生的矛盾不斷激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就給教育事業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教師教育工作離不開人際交往,除了要面對學生和家長以外,在還要面對社會各界人士,所以,人際交往也是影響他們心理的一個因素。一般情況下,如果人的心理比較健康,就會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展現出較為穩定、樂觀的表象。相反,如果人的心理缺失正確的導向,那么在人際交往中就會表現出缺乏正確意識的現象。在工作中亦是如此,高中教師的心理健康不過關,第一就是影響學生,和學生產生矛盾。第二就是和同事之間出現排斥,導致工作環境較差。第三就是和學生的家長之間無法協調一致,給教育帶來諸多不便。
教師的自我評價指的是通過對自己的認識和分析,從而達到突破自我的過程。教師需要擁有自我認知的能力,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要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教學目的是什么,并認識到與周圍的人正常的人際交往,最為重要的就是能夠意識到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出現的不足之處和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其次是在生活當中,很多教師的自我認識有所缺失,他們認為自己是教師就應該比學生和家長高一等,就算犯下了錯誤也認為沒什么關系,沒有責任意識。
情緒對于人來講是有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的。一般情況下如果人對自己的職業有責任意識,那么他們就會十分認真地對待工作,就算遇到了困難也不會退縮,會想辦法去解決,而且有些問題如果不太好解決的話他們也不會出現極端的行為和心理,而是從容樂觀地去面對,這就是人情緒的積極一面。相反,如果人的情緒穩定性較差,那么他們對待工作的態度就不正確,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會激發內心深處的不平衡,出現思想、行為上的極端情況。作為高中教師,他們的情緒至關重要,為人師表就是要給學生良好印象的,因為學生無時無刻不在觀察著教師的一言一行,還會有的學生視教師為模仿對象。但是教師的情緒不穩定的話就會給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有的教師因為一些小事就大動肝火,對學生謾罵,甚至毆打學生。
職業倦怠指的是人在工作上無法正確地面對壓力,從而產生的一些身心消耗疲倦的情況。出現職業倦怠的主要原因是在長期的工作當中由于各方面的壓力,沒有辦法有效地調節,所以在身體和心理上出現疲倦的現象。一般情況下它的表現是:工作的效率明顯下降,缺少對工作的積極性,在與人交往方面也十分的冷淡,沒有上進心。高中教師出現的職業倦怠是有很大危害性的,教師的工作職責是教授學生,會直接影響到對學生的教學行為,從而不利于學生日后的發展。同時,教師的身心疲憊也會表現在生活方面,導致生活的質量有所降低,干什么事情都沒有動力。根據相關的數據調查,我國高中教師的職業倦怠概率大概是55%,這就不得不引起重視。
教師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第一,教師的待遇和社會地位都相對比較低。在社會多元化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很多貧困地區的經濟也有所增長,但是教師的工資雖然說在衣食住行上可以得到保障,但是在結婚、娛樂、購房等高質量生活要求方面,遠遠不能滿足。第二,教學工作上的壓力。進入高中后學生即將面臨高考,而且課程也有所增加,這就給高中教師帶來了教學上的壓力。再加上學生家長給教師施加壓力,在重重壓力之下高中教師的心理健康屏障很容易破碎。第三,承擔多個角色的壓力。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教授學生知識點,還肩負著育人的工作,不僅如此,教師也有家庭,除了在日常工作還有家人需要照顧,這就給教師增加了多個角色的壓力。第四,自我發展的壓力。當前,許多高中教師是本科畢業,有部分是研究生畢業,在剛上班時他們的確很積極,但是時間長了就感覺到了“乏味”,在工作中感到疲倦。
教師心理出現問題的原因與自身有著莫大的關系,首先是他們除了身為教師之外還在生活中扮演著家人、同事、朋友、心理醫生等不同的角色,所以對自己是教師的意識便出現了薄弱的一面,時間久了會對教學產生厭倦。其次是如果部分教師道德品行不過關,那么在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展現的就不是一個良好的人生教育典范。最后是教師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方面。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現階段,社會給他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所以在教學當中部分教師出現一些心理問題。
學校是教師工作的主要場所,如果高中學校只一味地追求學生的升學率而不去考慮教師的教學和心理健康,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會降低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如果教師的工作每天都是機械化的,時間久了就會疲倦,一旦學校對此忽視,就容易造成教師心理問題的出現。
要想有效地提高高中教師的心理健康程度,在社會方面就應當做出改變,對教師的職業給予更大的尊重。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大責任,值得社會的尊重。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現階段,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工資也有所增長。社會上的許多人才都是在教師卓越的教育下逐漸成長起來的。可以根據教師當地生活水平來分析教師日常所需,然后以此來對高中教師的收入進行提高。除此之外,還要給教師設定升職空間,以此來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學校是教師工作的場所,教師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學校的影響。因此,學校應當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給教師提供一定的發展空間,創造一個和諧、積極的校園環境,以此來凈化教師的心靈,從而保證他們的心理健康穩步發展。
高中教師的心理與自身的關系最大,為人師表最重要的就是有健康的心理并正確地看待工作。在日常教學中,高中教師應當積極樂觀地對待工作,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教育好學生身上,對于生活上的一些壓力可以在校外將其釋放,積極地面對工作。另外,教師的職業是神圣的,高中教師不要低看自己的工作,要不斷地激勵自己去努力工作,學會合理的控制情緒,做到工作時就認真對待,工作之外該怎么放松就怎么放松,但是不能忘記自己的職業操守,以此來促進自己的身心健康與教學水平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促進高中教師健康的心理需要學生、學校以及家長等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從而為國家源源不斷地培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