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明代中后期后繁榮的社會經濟帶動了民間肖像畫的興起,這一興起也標志世俗社會的成長,這是值得欣喜的社會進步。人物畫也脫離了過去千篇一律的概念化范式,進入“寫真”的層次,即人物的精神面貌、個性特征得到畫家和普通民眾的重視。這種人物畫的突破體現了對人性、對個體的尊重和理解,而不僅僅是為了統治階級皇權需要歌功頌德,美其名曰“明勸誡,著升沉”。因為需要描繪人物的個性特征,所以運用西方繪畫語言就不可避免。在素描、人體解剖學缺位的條件下,明清肖像畫依然體現了極其精彩的一面,從畫法上看,就有波臣派和江南派,兩者都重視色彩、筆墨的運用以及凹凸關系的表達。晚清任伯年骨法用筆寫肖像,將西方素描與傳統線描有機結合,堪稱中國畫水墨肖像精彩一筆。本期專題集中展示明清肖像畫的經典作品,同時配有專家學者的精彩闡述,以饗讀者。

[清]黃梓 鄭成功畫像軸 130cm×65cm 紙本設色款識: 壺蘭黃梓敬寫。百字贊。儼乎其神,若有思。藹乎其容,若可即。蓋其氣吞湖海,胸藏甲兵。自為秀才,便以天下為己責。而況遭時艱,能不奮然一擊。睹公雄姿,直欲一蹴而抵黃龍府,又何有半壁,無忘以淝水之捷;足快人心,偶托賭墅以自適。公之勝算,早在局中,是豈尋常所能測識。螺陽王忠孝拜手敬書。鈐印:王忠孝印(白) 愧兩(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