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洪飚 陳有奇 位永娟 吳賢龍
小兒尿道下裂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也是泌尿生殖器最常見的畸形之一。其致病機制復雜,現代研究發現,小兒尿道下裂的發生存在一定的家族傾向且部分還和內分泌因素和胚胎學因素等有關,若治療不及時,不僅會影響患兒日常排泄功能,甚至還會導致不孕不育癥狀。為此,加強早期治療尤為重要。手術是現階段臨床治療小兒尿道下裂的唯一方式,對于糾正尿道畸形以及促進功能恢復有重要價值。但實踐發現[1],傳統手術創傷較大,術后不利于患兒恢復,甚至會對其日常活動產生影響,進而導致其治療效果不佳。而近期有報道發現[2],改良尿道板縱切卷管尿道成形術能夠有效的降低患兒術后并發癥,進而改善其預后。為此,本次研究特選取90 例小兒尿道下裂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改良尿道板縱切卷管尿道成形術的應用價值和安全性,內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 年6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90 例小兒尿道下裂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 例。觀察組患兒年齡1~8 歲,平均年齡(4.12±1.34)歲;下裂類型:陰莖體型28 例,冠狀溝型11 例,陰莖陰囊型6 例。對照組患兒年齡1~9 歲,平均年齡(4.18±1.41)歲;下裂類型:陰莖體型26 例,冠狀溝型12 例,陰莖陰囊型7 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3]:經臨床檢查確診為小兒尿道下裂;存在手術適應證;無凝血障礙或精神障礙;非會陰尿道下裂;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手術禁忌證;存在免疫功能障礙或凝血障礙者;認知或精神障礙無法辨識醫護人員指令;合并其他泌尿系統感染類疾病;拒絕參與研究或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入手術室前,兩組均給予常規查體并排除存在手術禁忌證患兒。對照組接受傳統手術治療,即單純采用尿道板縱切卷管術,術中無需加蓋陰莖背側筋膜瓣,術后以抗生素抗感染處理。觀察組接受改良尿道板縱切卷管尿道成形術治療:取患兒仰臥位,行硬膜外麻醉,垂直牽引龜頭,以器械擴張尿道外口或直接剪開狹窄的膜狀尿道外口,于外口向陰莖遠端做一U 型切口,確保切口達到陰莖海綿體后,對尿道海綿體進行游離,準備吻合,以半環形切斷包皮內板,將近端陰莖皮膚向下牽引,將腹側全部纖維筋膜進行游離,并切除纖維條索組織,鈍性分離兩側陰莖頭翼瓣,并糾正陰莖下彎情況,操作完成后于尿道板正中位置全段切開,并展開皮瓣,留置硅膠導尿管,以可吸收縫線連續內翻吻合成皮管。然后間斷垂直褥式縫合尿道海綿體雙翼,包埋皮管前端。對陰莖兩側肉膜組織進行游離,確保游離組織帶能夠覆蓋形成尿道,然后將陰莖背側皮下帶血蒂筋膜進行游離,將其轉移至陰莖腹側,包埋皮管。由陰莖背側皮膚剪開,使其兩翼外展轉移覆蓋于陰莖腹側,確保覆蓋整個陰莖創面,間斷縫合切口,固定好導尿管。術后以抗生素抗感染處理。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記錄比較兩組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②對所有患兒進行為期1 年的隨訪,觀察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判定標準[4]:治愈:癥狀和體征恢復,陰莖伸直,排尿通暢且無不適,術后無尿瘺或尿道狹窄等癥狀發生;顯效:癥狀和體征恢復,陰莖伸直欠佳,自行排尿通暢但存在輕微疼痛;有效: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陰莖伸直尚可,能自行排尿但疼痛感較為強烈;無效:癥狀無變化,排尿困難且疼痛劇烈。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③記錄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感染、尿道狹窄、尿瘺和尿道裂開。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兩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表3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小兒尿道下裂是一種常見病,臨床以陰莖下彎、尿道開口異位尿道和包皮異常分布為主要特征,若不及時治療不僅會影響患兒日常生活,還會增加多種泌尿系統疾病發生率,對患兒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手術行尿道成形是現階段臨床治療尿道下裂的唯一手段,但目前臨床手術種類復雜多樣,如何選擇安全性高且成形好的術式是臨床面臨的主要問題[5-7]。尿道板縱切卷管尿道成形術是一種新型術式,具有操作簡單、并發癥發生率低和尿道外口美觀的優點,近幾年被廣泛應用于尿道下裂治療中且其效果良好。
本次研究發現,在小兒尿道下裂治療中應用改良尿道板縱切卷管尿道成形術相較于傳統手術其效果良好且安全性更高。對其原因進行分析發現,改良尿道板縱切卷管尿道成形術是近幾年引進的新型手術方式,對于早期修復尿道下裂有重要價值。既往馮東川等[8]學者在研究中發現,在尿道下裂治療中應用尿道板斜切延長縱切卷管尿道成形術可以顯著的提高手術效果,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且容易在基層醫院開展。就上述結果可知,改良尿道板縱切卷管尿道成形術在治療尿道下裂中的價值值得肯定,對于早期促進患兒康復有重要意義。而改良尿道板縱切卷管尿道成形術是在傳統尿道板縱切卷管尿道成形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其手術優化更為明顯[9]。而其優勢相較于傳統尿道板縱切卷管尿道成形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①取材簡單可以簡化手術操作,進而縮短手術時間;②尿道板皮膚能夠良好耐尿液刺激,進而可以降低遠期尿結石的發生;③尿道口在原尿道基礎上可以保留其延續性,無需再次進行環形吻合,進而避免尿道狹窄的發生;④龜頭兩翼海綿體能夠完整的包埋皮管,進而可以提高龜頭的美觀程度;⑤利用陰莖背側皮膚包埋成型皮管,可使新尿道能夠得到足夠血供,進而減少尿瘺的發生。既往茹偉等[10]在研究中發現,在尿道板縱切卷管尿道成形術中以小一號支撐導尿管可以極大的降低患兒并發癥發生率。而鄭妍等[11]學者通過對比尿道板縱切卷管尿道成形術與Onlay-tube-onlay 術在小兒尿道下裂中的價值發現,尿道板縱切卷管尿道成形術與Onlay-tube-onlay 術治療小兒尿道下裂均有較好的效果,其中Onlay-tube-onlay 術手術時間較長。上述結果均證實改良尿道板縱切卷管尿道成形術在小兒尿道下裂中具有良好效果。本次研究結果和上述學者調查結果基本相符,進一步表明改良尿道板縱切卷管尿道成形術的效果優于傳統尿道板縱切卷管尿道成形術。但限于研究樣本量,部分學者發現[12],改良尿道板縱切卷管尿道成形術在手術過程仍存在部分風險,雖本次研究未見,但今后在臨床實踐中還需要充分的掌握改良尿道板縱切卷管尿道成形術的適應證,以此保證臨床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綜上所述,將改良尿道板縱切卷管尿道成形術用于小兒尿道下裂中效果良好,可縮短患兒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