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娟 張亞瑋 曹旭升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泛指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干結和排便費力等癥狀。臨床調查研究發現,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發生和精神壓力及日常飲食習慣等有關,而部分長期濫用瀉藥也會導致該病發生[1]。為此,加強早期治療尤為重要。現階段臨床針對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療多以促胃動力藥為主,其目的是通過提高患者胃腸動力,進而促進消化,增加排便的通暢性,由此達到治療目的。而近期有學者發現[2],單一使用莫沙必利其不良反應較高且治療周期較長,若在其基礎上聯合使用乳果糖輔助治療則能夠極大的改善上述現象。為此,本次研究特選取122 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分析莫沙必利聯合乳果糖的治療價值,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9 月~2019 年9 月本院收治的122 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61 例。其中,治療組男26 例,女35 例;年齡58~79 歲,平均年齡(64.24±4.93)歲;病程1~8 年,平均病程(4.06±1.32)年。對照組男24 例,女37 例;年齡60~79 歲,平均年齡(65.01±4.67)歲;病程1~9 年,平均病程(4.15±1.62)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或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符合《功能性便秘的羅馬Ⅳ標準》[3]相關診斷標準;無胃癌、直腸癌等嚴重胃腸道疾病;無藥物過敏史或禁忌證;無免疫功能障礙。排除標準:存在嚴重精神障礙或溝通障礙;合并胃癌、直腸癌等惡性腫瘤者;存在嚴重心、腎功能障礙;合并免疫功能障礙;藥物過敏及拒絕參與研究者。
1.3 方法 治療前兩組均接受常規查體、皮試和基礎營養支持。對照組以莫沙必利治療,即口服莫沙必利(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315,規格:5 mg×24 片),5 mg/次,3 次/d,以治療1 周為1 個療程。治療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聯合使用乳果糖(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730,規格:100 ml/瓶)口服治療,其使用劑量根據個人情況進行調整,一般情況下,初劑量30~50 ml/次,3 次/d,維持劑量10~20 ml/次,3 次/d,以治療1 周為1 個療程。兩組同時觀察4 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肛門直腸動力以及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①以胃腸功能消化檢測儀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肛門直腸動力進行評價,包括直腸靜息壓、肛門括約肌壓力、最大收縮壓、肛門括約肌靜減壓、最大耐受量、直腸順應性和直腸最低敏感量。②療效判定標準:治愈:排便間隔時間和大便形狀恢復,排便困難和大便干結等基礎癥狀消失;好轉:基礎癥狀明顯好轉,且3 d 內排便次數>1 次,排便吃力感較治療前明顯好轉;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且排便時間較長、次數較少。總有效率=(治愈+好轉)/總例數×100%[4]。③不良反應包括腹瀉、腹痛、皮疹、頭暈。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肛門直腸動力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直腸靜息壓、肛門括約肌壓力、最大收縮壓、肛門括約肌靜減壓、最大耐受量、直腸順應性和直腸最低敏感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直腸靜息壓、最大收縮壓、最大耐受量、直腸順應性、直腸最低敏感量均優于治療前,且治療組患者最大耐受量、直腸順應性、直腸最低敏感量改善程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95.08%高于對照組的75.4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3.28%低于對照組的21.3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肛門直腸動力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肛門直腸動力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n(%)]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一種常見病,多見于老年人和女性,其病因目前尚未明確。但臨床調查發現,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發生主要是因為其進食較少,胃腸功能下降導致腸管內消化液減少、腸管張力和蠕動能力下降,進而導致其排便出現障礙。另有學者發現[5],長期精神緊張或存在較大壓力也會增加功能性便秘的發生率。而便秘的發生不僅會損害患者身體健康,還會影響其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為此,積極采取有效治療尤為重要。傳統針對便秘的治療多以酚酞、大黃等藥物為主,雖能夠起到緩解便秘癥狀的效果,但其副作用較高,且無法根治癥狀,進而導致其應用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6]。而本次研究將莫沙必利聯合乳果糖用于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療中取得良好效果,現將其結果總結如下,以此為臨床提供治療根據。
本次研究發現,聯合用藥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單一用藥,且能夠顯著的改善患者肛門直腸動力,降低不良反應發生。對其原因進行分析發現,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出現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患者胃腸功能減退,且腸蠕動能力和消化液分泌減少。為此,提高腸胃蠕動功能尤為重要。莫沙必利是一種促胃動力藥物,對于提高胃腸功能有重要意義。現代藥理學發現[7],莫沙必利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興奮胃腸道膽堿能中間神經元和肌間神經叢的5-HT4 受體,進而促進乙酰膽堿的釋放,最終增強上消化道包括胃和小腸的蠕動,可有效的加快胃排空的作用。藥代動力學作用發現[8],莫沙必利口服吸收率高達99%,能夠在短時間內達到峰濃度,進而其起效較快。而乳果糖是由半乳糖與果糖組成的二糖,屬于人工合成產物,其藥理作用機制是通過吸收乳果糖,而結腸作用可將其轉化為低分子量有機酸,進而降低腸道內pH 值,且能夠通過保留水分增加糞便的體積。而利用上述作用可以極大的刺激結腸蠕動,進而緩解便秘癥狀,恢復結腸的生理節律。既往張靜等[9]學者通過分析莫沙必利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療效發現,莫沙必利能夠極大的提高胃腸蠕動功能,進而改善消化不良現象。而陳丹等[10]學者通過分析乳果糖聯合益生菌對老年重癥肺炎患者腸道微生態的影響發現,乳果糖類藥物聯合益生菌類藥物能夠有效改善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的腸道微生態環境以及臨床病癥,減少抗菌藥物帶來的損傷。由此可見,莫沙必利和乳果糖在慢性功能性便秘中均存在良好效果,但就研究結果看,聯合用藥的優勢明顯高于單一用藥。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單一用藥,其涵蓋治療面較小,兼顧性較弱。而聯合用藥可以通過藥物之間的共同作用,進而達到更為良好的效果。莫沙必利是促胃動力藥,而乳果糖屬于糞便軟化劑[11-14],前者通過提高胃腸蠕動功能和提高胃酸分泌進而增強胃腸功能,而后者主要是將干結和硬結的糞便進行軟化進而促進糞便的排泄,二者聯合,相輔相成,進而其效果更好[15-18]。
綜上所述,在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療中聯合莫沙必利和乳果糖能夠提高患者胃腸功能,改善便秘癥狀,安全性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