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均珍
卵巢腫瘤為當今女性常見的婦科疾病,多為良性卵巢腫瘤,且病發于各年齡層次的女性中[1]。卵巢腫瘤在病發的初期通常不具有明顯的臨床癥狀,通過緩慢的病情發展,當腫瘤長成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會出現臨床表現,多為腹部脹痛、月經紊亂等[2]。卵巢腫瘤不經過及時的治療十分容易病變惡化,對女性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而臨床目前治療卵巢囊腫的方式主要采用開腹手術與腹腔鏡微創手術[3]。本文將探討腹腔鏡微創術治療良性腫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72 例良性卵巢腫瘤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6 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1~59 歲,平均年齡(35.12±7.97)歲;對照組患者年齡24~56 歲,平均年齡(33.22±7.60)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參照組經常規檢查后,參照組行開腹手術治療。首先,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處理后,行傳統開腹手術,開腹位置為腹部左旁正中或正中,以直視的角度采用逐層開腹的形式將腫瘤進行切除剝出,切除的部分通常為囊壁后的卵巢組織,最后采用人體可吸收的手術線對患者進行縫合處理。此外,在處理合并盆腔粘連時,需要在切除手術前采用粘連松解術,當卵巢恢復與輸卵管的正常解剖關系時,才能進一步的剔除腫瘤。
1.2.2 觀察組經常規檢查后,對觀察組行腹腔鏡手術。①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處理,將患者置于頭低臀高位,用該方式幫助患者建立氣腹,且保持13~14 mm Hg(1 mm Hg=0.133 kPa)的壓力;②切刀時選取位置為皮膚的左右側麥氏點與臍孔連線的中點,切刀時要注意控制切口范圍為1.0~1.5 cm,然后將Trocar 置入(0.5~1.0 cm),并根據屏幕所顯示的具體畫面進行操作治療判斷,以選取合適的切除操作角度。此外,還要及時的探查盆腔積液情況,對腹腔液進行吸引、反復沖洗處理,同時,還要松解盆腔與卵巢的粘連周圍組織,當卵巢恢復與輸卵管的正常解剖關系時,才能進一步的剔除腫瘤。最后采用電凝止血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止血處理,再將傷口縫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臨床相關指標(焦慮情緒、抑郁情緒、生活質量、疼痛)評分、并發癥發生情況。①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的病情得到了顯著的改善,臨床癥狀消失,無并發癥與副作用的發生;有效: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并發癥與副作用的發生率大幅降低;無效:患者的病情并未得到控制或發生惡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采用本院自制調查表評定患者臨床相關指標,包括焦慮情緒、抑郁情緒、生活質量、疼痛情況評分,量表為百分制,分數越高,代表治療效果越佳。③并發癥包括感染、大出血、腹腔粘連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22%高于對照組的9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與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50.04±15.37)min、住院時間(4.15±2.39)d 均短于對照組的(83.65±19.61)min、(7.32±3.35)d,術中出血量(50.51±16.42)ml 少于對照組的(96.13±20.69)m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相關指標評分對比 觀察組患者焦慮情緒、抑郁情緒、生活質量、疼痛評分分別為(95.21±2.65)、(97.14±2.32)、(96.46±2.11)、(97.13±2.03)分,均高于對照組的(90.12±2.35)、(91.42±2.74)、(92.13±2.43)、(92.34±2.36)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78%,低于對照組的19.4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與住院時間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與住院時間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相關指標評分對比(,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相關指標評分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表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作為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之一,卵巢能夠起到分泌類固醇激素的作用,同時還能促進女性產卵[4]。當卵巢發生病變,卵巢腫瘤會在一定程度上將女性卵巢正常的盆腔解剖結構破壞,導致卵子輸送障礙,增加女性不孕不育的幾率,甚至會引發流產,對女性的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威脅[5]。根據相關的數據調查,患有卵巢腫瘤的患者大都合并不孕癥,且隨著現代社會人們壓力的增加,卵巢腫瘤發生的年齡層次逐漸的走向年輕化[6]。因此,對于卵巢腫瘤的臨床治療,不僅要將治療目的放在腫瘤的治療上,還需要研究如何治愈患者的生育功能[7]。根據臨床試驗可知,傳統的開腹手術雖然能做到病癥緩解,但其伴隨的并發癥現象嚴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卵巢功能的作用[8]。因此,開腹手術運用于卵巢腫瘤臨床方面的限制較大,不是最佳的治療方式。而腹腔鏡微創術在治療卵巢腫瘤方面具備以下優勢:術中出血量少、手術時間較短,且術后恢復速度較快,所需費用較少,減少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操作精準、影響因素較少,且創口較小,不會對患者的其他組織部位造成影響;術后痛感較輕,患者的滿意度與依從性高[9,10]。表明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微創術更適用于治療卵巢囊腫,療效顯著。通過本文結果可知,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22%高于對照組的93.33%,并發癥發生率為2.78%低于對照組的19.44%,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焦慮情緒、抑郁情緒、生活質量、疼痛改善情況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卵巢腫瘤患者應用腹腔鏡微創術效果優于常規手術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等各項指標,促進患者身體功能恢復,且安全性與有效性高,因此,值得現代臨床醫學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