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博
近年來,乳腺癌等疾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乳腺癌是嚴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惡性腫瘤疾病,乳腺癌疾病不僅會危及女性的身體健康,同時也會嚴重干擾女性正常的生活,多數女性患者知道自己罹患癌癥后,往往會涌現出焦慮、抑郁、不安的負面情緒,對于后續治療活動造成較為明顯的影響[1]。除此之外,乳腺癌患者在患病之初,可能無任何明顯癥狀,即便有輕微表現,也容易為患者所忽視,隨著病情的發展,待確診之后,已然十分嚴重,無疑也進一步加劇了疾病治療的難度。三陰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是指患者的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原癌基因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均為陰性,臨床上通常采用化療的方式來進行治療,但不同的化療方式可能有不同的治療效果[2]。本次研究中即抽取78 例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吉西他濱聯合順鉑與紫杉醇聯合順鉑一線治療晚期三陰性乳腺癌療效,詳細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2 月~2019 年2 月收治的78 例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甲組(40 例)和乙組(38 例)。甲組患者年齡最小42 歲,最大60 歲,平均年齡(51.3±3.8)歲。乙組患者年齡最小41 歲,最大61 歲,平均年齡(51.8±3.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年齡≥18 歲;符合三陰性乳腺癌診斷標準;患者依從性較高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其他惡性腫瘤患者;嚴重感染性疾病患者;營養不良患者;依從性較差患者;精神疾病或既往精神疾病史患者。
1.3 方法 甲組患者采用吉西他濱聯合順鉑一線化療。給予患者葉酸,400 μg/d,連續7 d 后開始化療。化療方案:吉西他濱聯合順鉑,在第1~14 天,給藥1 次/d,7.5 mg/(m2·次)(1.2×105U/m2),共治療14 d,第1 個周期結束,間隔7 d,進行下一周期治療。后續化療方案如下:第2 個周期的第1 天開始,靜脈滴注吉西他濱(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287)500mg/m2+順鉑(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358)20 mg/m2,1 次/d,連用5 d,并需適水化利尿。休息3~4 d 后,進行下一個周期化療,如此規律進行。共進行2~4 個周期治療。化療過程中適當給予維生素B12和地塞米松,7.5 mg/d。乙組患者采用紫杉醇聯合順鉑一線化療。給予患者紫杉醇(江蘇紅豆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345)135 mg/m2,1 次/d。患者使用紫杉醇治療前12 h 和6 h 分別口服地塞米松20 mg,治療前30~60 min肌內注射或口服苯海拉明50 mg,靜脈推注西咪替丁300 mg 或雷尼替丁50 mg;然后給予順鉑,按體表面積20 mg/(m2·次),1 次/d,連用5 d。兩組均在化療前進行預防嘔吐治療,使用藥物為5-羥色胺3(5-HT3)受體拮抗劑,化療2 個周期后觀察患者療效。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毒副反應發生情況。參照世界衛生組織所制定的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將患者臨床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進展(PD)4 個等級,并計算DCR。DCR=(CR+PR)/總例數×100%。同時,對兩組研究對象在治療過程之中的毒副反應進行統計分析,所涉毒副反應主要包括白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血紅蛋白降低、惡心/嘔吐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甲組患者的DCR為60.00%(24/40),顯著高于乙組的36.84%(14/2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毒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甲組患者的白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血紅蛋白降低發生率分別為25.00%、27.50%、30.00%、35.00%,均低于乙組的63.16%、65.79%、73.68%、57.89%,惡心/嘔吐發生率25.00%高于乙組的7.8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n(%),%]
表2 兩組患者毒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n(%)]
一直以來,早期乳腺癌的診斷和治療都是臨床研究中的重點內容之一,做好晚期乳腺癌的治療非常重要,能夠幫助患者延長壽命,減輕痛苦。乳腺癌是目前世界范圍之內危害女性健康最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3]。乳腺并不參與人體的生命活動,因而并不會對患者產生致命的威脅,不過一旦癌細胞脫落、轉移,那么便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我國雖非乳腺癌高發地區,不過其發展形勢并不樂觀。近年來,我國乳腺癌發病率持續增長,遠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嚴重危害著我國女性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乳腺癌患病之初并無明顯癥狀,多數患者也難以察覺,直至確診時,病情已十分嚴重,平添后續治療的難度[4]。化療治療晚期乳腺癌是臨床上常用的方法,順鉑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一種新型內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劑,通過特異性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的增殖與遷移,并誘導其凋亡,從而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阻斷腫瘤細胞的營養供給,達到抑制腫瘤增殖或轉移的目的[5-7]。是現階段經多方研究認可的乳腺癌治療藥物,在實際工作中,多選擇將其與其他抗腫瘤藥物聯合化療,因此如何制定有效的聯合化療方案是現階段臨床研究重點。
本研究中,納入78 例患者進行觀察分析,結合最終結果,吉西他濱聯合順鉑的化療方案更理想,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結合本次研究數據來看,甲組CR 率為10.00%、PR 率為25.00%、SD 率為25.00%、PD 率為40.00%,DCR 為60.00%;乙組CR 率為2.63%、PR 率為18.42%、SD 率為15.79%、PD 率為63.16%,DCR 為36.84%;甲組患者的DCR 為60.00%(24/40),顯著高于乙組的36.84%(14/2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知采用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治療的甲組在治療效果上更為優異,與上文論述一致。再者,對兩組研究對象的毒副反應進行觀察,可知本次研究兩組對象的毒副反應主要集中在骨髓功能抑制、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惡心/嘔吐、肝腎功能損害、脫發等,產生毒副反應的患者均于停止用藥以及對癥治療后恢復正常。甲組患者的白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血紅蛋白降低發生率分別為25.00%、27.50%、30.00%、35.00%、,均低于乙組的63.16%、65.79%、73.68%、57.89%,惡心/嘔吐發生率25.00%高于乙組的7.8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知采用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治療的甲組除惡心/嘔吐等反應較為強烈以外,其他包括骨髓功能抑制、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不良反應較之乙組均顯著減少。提示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治療毒副反應相對較低,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本次研究所得結論與過往相關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可供參考,不過本次研究也存在許多疏漏之處,研究過程之中也未能有效摒除外界因素的干擾,致使數據結果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誤差,需待日后完善研究條件,予以進一步的驗證分析,以求提高結論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濱聯合順鉑化療一線治療的療效確切,毒副反應相對較低,能夠幫助患者控制病情,治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與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