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
高血壓是心血管內科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通?;颊卟〕梯^長,病情容易出現惡化,若不能及時給予有效治療很可能危及機體重要臟器,甚至引起大血管疾病等,危害性極大。有報道稱,高血壓的基本特征為舒張壓和收縮壓的持續升高,部分患者可同時出現腎、心臟功能障礙等,或可出現器質性損害的問題,現階段臨床上對于該疾病尚無確切療法[1]。因此,臨床上必須要進一步加強對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不斷探尋治療高血壓的有效方法和途徑,盡可能提高患者療效,改善其病情和預后。現階段,臨床上對于高血壓的治療仍以藥物治療為主,良好的藥物治療能夠實現對患者血壓水平的有效控制,其中,美托洛爾以及厄貝沙坦等均屬于高血壓常用藥,均能夠在高血壓的治療中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有研究認為,高血壓治療中單一用藥在降壓時間及有效性上有一定局限,而通過聯合用藥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降壓效果,提高療效[2]。為探討高血壓的有效治療方法,為今后的高血壓臨床藥物治療工作提供良好的參考依據,本次研究選擇2017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84 例高血壓患者給予分組治療,分析應用厄貝沙坦聯合美托洛爾治療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84 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2 例。對照組男22 例,女20 例;年齡46~74 歲,平均年齡(60.8±8.2)歲;病程2~10 年,平均病程(5.2±1.6)年。研究組男23 例,女19 例;年齡47~75 歲,平均年齡(61.2±9.3)歲;病程2~9 年,平均病程(4.9±1.4)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接受臨床相關檢查并被確診為高血壓,其臨床診斷與世界衛生組織關于原發性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相符。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限鈉、限脂等常規治療。對照組采用厄貝沙坦進行治療,初始藥物使用劑量為150 mg/d,1 次/d,之后根據患者病情變化調整藥物使用量,最高藥物使用量控制在<300 mg/d,持續用藥6個月。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美托洛爾進行治療,初始使用劑量為12.5~25.0 mg/d,根據患者病情變化調整藥物使用劑量,最高藥物使用劑量控制在<200 mg/d,持續用藥6 個月。藥物治療過程中叮囑患者注意體重控制,合理參加體育鍛煉,有效改善體質,具體實施中可通過慢跑或者打太極拳等方式進行鍛煉。同時,叮囑患者遠離煙酒,保持清淡飲食的原則,盡可能保持心情愉悅,切勿過分焦慮。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治療后血壓水平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效果參考文獻 [3] 分為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不良反應包括發熱、腹瀉、皮疹、低血鈣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7.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劑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086,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壓水平對比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收縮壓為(147.5±1.2)mm Hg、舒張壓為(80.2±1.1)mm Hg,均 低 于 對 照 組的(169.4±1.3)、(92.5±1.0)mm Hg,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80.223、53.621,P<0.05)。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者中發熱1 例,腹瀉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8%;對照組患者中發熱2 例,腹瀉2 例,皮疹2 例,低血鈣2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9.0%。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086,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n,%)
高血壓作為臨床常見慢性疾病之一,病程長,病情極易出現反復,要想徹底治愈有一定困難,目前臨床上尚無治療該疾病的確切療法。高血壓發病原因復雜,現階段臨床上對于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尚未形成統一認識,大部分認為與遺傳因素、精神因素、年齡因素、生活習慣因素、藥物因素以及疾病因素等有關[3]。有研究認為多基因遺傳是造成高血壓的常見因素,在所有高血壓患者中,存在遺傳因素的占30%~50%[4]。①精神因素:長時間的精神緊張以及焦慮等可能會增加高血壓的發病風險。②年齡因素:一般而言,年齡越高則高血壓發病風險越高,其中年齡>40 歲者在高血壓發病率上高于年輕人群。③生活因素:飲食結構不合理,例如攝入鹽分過高或者低鉀飲食、酗酒、吸煙等不良飲食習慣以及生活習慣均可能誘發高血壓。④藥物因素:有調查稱,避孕藥、消炎止痛藥物以及激素藥物等的應用可能導致高血壓[5]。⑤疾病因素:肥胖、糖尿病以及腎動脈狹窄等疾病均可能導致高血壓發病風險增加。有報道稱,近年來高血壓發病率呈現出逐年遞增的態勢,且發病人群日趨年輕化[6]。因此,臨床上必須要進一步強化對高血壓患者的治療,盡可能促進患者病情的改善。藥物治療是目前臨床上治療高血壓的常見方法,也是主要療法。美托洛爾以及厄貝沙坦均屬于現階段臨床上治療高血壓的常用降壓藥物,其中美托洛爾屬于β1受體阻滯劑的一種,而厄貝沙坦屬于血管緊張素(Ⅱ型)受體拮抗劑的范疇,兩種藥物均能夠使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的有效下降,發揮良好的降壓效果。對于降壓藥物使用劑量,藥物使用劑量越大降壓效果越顯著,然而,如果藥物使用劑量超過安全范圍則可能導致機體損害,誘發各種不良后果[7]。對此,相當一部分研究主張在藥物控壓期間通過聯合用藥的方式針對高血壓患者實施治療,盡可能改善降壓效果,并減少藥物副作用的發生率,盡可能使其藥效更為持久。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086,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收縮壓為(147.5±1.2)mm Hg、舒張壓為(80.2±1.1)mm Hg,均低于對照組的(169.4±1.3)、(92.5±1.0)mm Hg,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80.223、53.621,P<0.05)。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086,P<0.05)。該研究結果與郭萍等[8]相關研究結果基本相符。根據郭萍的相關研究,觀察組89 例高血壓患者接受美托洛爾聯合厄貝沙坦治療后取得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7%,明顯高于單純使用厄貝沙坦對照組的79.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23.274,P<0.05)。這說明,美托洛爾聯合厄貝沙坦治療高血壓確實能夠發揮明顯的藥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美托洛爾片作為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長期應用可減慢患者心率,同時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患者心排出量不變,能夠減輕患者心臟負荷,使患者收縮壓下降。美托洛爾的應用還能夠抑制高血壓患者交感神經活性,使患者心功能指標得到改善,幫助患者減輕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癥狀,有利于運動能力的改善。
綜上所述,高血壓病情較復雜,治療難度大,目前臨床上尚無根治高血壓的確切療法。藥物治療是目前臨床治療高血壓的常用方式,美托洛爾以及厄貝沙坦的聯合使用可使高血壓患者病情改善,有效降低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發揮顯著的降壓效果,同時可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應用效果顯著,值得在今后的高血壓治療中進一步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