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翟旻
高血壓是一種在臨床中比較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通常需給予患者長期用藥治療,控制患者血壓水平,如血壓控制不理想,則極易誘發高血壓性腦出血、高血壓性心臟病等嚴重并發癥,對患者心、腦等臟器帶來嚴重損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硝苯地平屬于臨床常用降壓藥物,具有副作用小、藥效持續時間長等特點,但由于硝苯地平有緩釋片與控釋片兩種不同劑型,其治療效果方面也存在一定差異。本次針對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本院收治的104 例高血壓患者進行研究,對原發性高血壓治療中,硝苯地平緩釋片與硝苯地平控釋片治療的效果進行對比,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本院收治的104 例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2 例。對照組中,男27 例,女25 例;年齡41~77 歲,平均年齡(61.2±7.6)歲;病程1~14 年,平均病程(8.2±3.3)年;合并冠心病24 例、合并高血脂13 例、合并糖尿病9 例。觀察組中,男26 例,女26 例;年齡42~79 歲,平均年齡(61.7±7.4)歲;病程1~15 年,平均病程(8.4±3.2)年;合并冠心病25 例、合并高血脂12 例、合并糖尿病10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本次研究符合倫理學要求,患者及家屬均知情,且自愿參與。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符合高血壓臨床診斷標準的患者,診斷標準:舒張壓≥140 mm Hg,收縮壓≥90 mm Hg。
1.2.2 排除標準 ①合并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②合并繼發性高血壓的患者;③近期有心肌梗死或卒中病史的患者;④心力衰竭及3 個月內服用降壓藥物治療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15 mg 硝苯地平緩釋片(揚子江藥業集團江蘇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6198)口服治療,早晚各服藥1 次;觀察組給予30 mg 硝苯地平控釋片(上海現代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079)口服治療,于每天清晨7:00 服藥,1 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2 個月,治療期間禁止服用其他對血壓有影響的藥物。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舒張壓下降>20 mm Hg,收縮壓下降>15 mm Hg;有效:治療后患者舒張壓降至正常水平或下降10~20 mm Hg,收縮壓降至正常水平或下降5~10 mm Hg;無效:治療后患者舒張壓下降<10 mm Hg,收縮壓下降<5 mm Hg,或血壓水平升高。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血壓及24 h 平均血壓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在患者靜息狀態下測量患者舒張壓與收縮壓;于患者早7:00~9:00 至次日7:00~9:00,采用動態血壓監測儀對患者24 h 平均舒張壓、24 h 平均收縮壓進行測量;對比兩組用藥不良反應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中顯效33 例、有效17 例、無效2 例,對照組中顯效30 例、有效15 例、無效7 例。觀察組總有效率96.15%(50/52)高于對照組的86.54%(45/5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血壓、24 h 平均血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壓及24 h 平均血壓水平均優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血壓、24 h 平均血壓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對比(,mm Hg)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對比(,mm Hg)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對比,bP<0.05
2.3 兩組用藥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治療后,對照組中出現頭痛2 例、頭暈1 例;觀察組中出現頭痛、頭暈的患者各1 例。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5.77%(3/52)高于觀察組的3.85%(2/52),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高血壓屬于臨床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臨床中主要表現為體循環動脈壓升高,同時可合并諸多并發癥發生,并對心、腦、腎等臟器會產生損害,屬于常見的慢性疾病[2]。現階段,隨著人們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高血壓患者數量不斷增多,且呈年輕化發展趨勢,對人們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諸多研究[3]顯示,諸多心血管疾病均可由高血壓疾病誘發,因此高血壓是諸多心血管危象的獨立危險因子,為了降低高血壓患者出現嚴重心血管并發癥,對患者血壓水平進行有效控制至關重要。有研究表明[4],高血壓病的發病機制與心肌缺血疾病存在晝夜變化律動關系,因此在高血壓患者服藥治療中降壓藥物需具備持久的作用,才能在血壓波動時發揮較好的降壓效果,對心血管風險事件進行預防。
臨床中對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主要通過長期服用降壓藥物控制血壓水平,預防相關并發癥的發生,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改善。所以對降壓藥物的選擇與使用直接影響患者血壓控制效果。硝苯地平屬于臨床常用降壓藥物,該藥物為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對鈣離子經慢鈣通道進入肌體細胞的過程是阻滯作用,同時對冠狀動脈平滑肌細胞、外周阻力血管及心肌細胞均能發揮特異性作用,從而使不完全阻塞區域的血管得到擴張,使冠脈平滑肌張力下降,對血管痙攣進行預防,使狹窄血管血流量增加,提高血管供氧量[5]。硝苯地平在臨床應用中主要包含兩種劑型,即硝苯地平緩釋片與硝苯地平控釋片,硝苯地平緩釋片在急性血壓升高緩解中有顯著的效果,在用藥3 h 后隨著藥物有效成分的釋放,使需要濃度達到最大值,釋放速度呈不規律態勢下降,通常在用藥16 h 后,血藥濃度降低至無法控制血壓的水平[6];而硝苯地平控釋片在用藥后6 h 內達到血藥峰值,16 h 內科持續、穩定釋放硝苯地平有效成分,用藥24 h 內血藥濃度仍可維持在平穩狀態,所以對患者血壓水平、24 h 平均血壓水平有持續穩定控制的效果,能夠對患者心肌缺血癥狀有效糾正,使患者缺血總時間減少,最終實現治療效果的提升[7]。此外,在用藥不良反應方面,兩類藥物的不良反應癥狀也基本相同,都以輕度頭痛、頭暈為主要不良反應,通常無需針對性處理,癥狀均能自行緩解,所以用藥可靠性較高。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應佐華等[8]在其研究中認為,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釋片進行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7.28%,高于采用硝苯地平緩釋片治療的85.3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為本研究結果提供佐證,表明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釋片治療,對患者血壓水平能夠有效控制,對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效果明顯。治療后,兩組血壓及24 h 平均血壓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水平,且觀察組血壓、24 h 平均血壓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治療中,硝苯地平緩釋片與硝苯地平控釋片均能達到降低患者血壓水平的效果,但由于治療后觀察組血壓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證實硝苯地平控釋片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控制方面效果優于硝苯地平緩釋片。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觀察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在原發性高血壓治療中硝苯地平緩釋片與硝苯地平控釋片的用藥安全性均比較高。
綜上所述,對高血壓患者采用不同劑型硝苯地平進行治療均能達到控制患者血壓水平的目的,但硝苯地平控釋片的血壓控制效果更好,且用藥安全可靠,療效確切,所以在臨床中更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