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霞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所導致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可侵及機體多個臟器,最常見的是肺部結核感染。多數情況下,在人體感染結核菌后并不一定會即刻發病,多在機體抵抗能力下降或者細胞介導的變態反應升高時發病,從而出現一系列臨床癥狀,例如咳嗽、咳痰、乏力、盜汗以及消瘦等,非常不利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1]。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的大力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愈發嚴重,導致肺結核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因此,臨床務必要加以重視,積極尋求一種簡單、有效的治療方法進行疾病控制。在以往的臨床治療過程中,只有在患者確診后方予以6 個月異煙肼、乙胺丁醇、利福平以及吡嗪酰胺藥物治療,但是臨床治療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會引起諸多不良反應,臨床醫護人員及患者并不滿意[2]。利福平和利福噴丁屬于世界范圍內肺結核應用類藥物,已被美國Medical Letter 治療指南納入結核病的一線治療藥物中[3]。本次試驗選擇2019 年1~8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54 例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組給予福利平和利福噴丁治療,比較這兩種藥物在肺結核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不良反應,為臨床診治提供理論依據。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1~8 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54 例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7 例。對照組男15 例,女12 例;年齡20~68 歲,平均年齡(45.34±10.21)歲。觀察組男14 例,女13 例;年齡22~69 歲,平均年齡(45.32±10.20)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肺結核相關診斷標準;②肝臟功能正常者;③白細胞計數處于正常范疇;④充分履行告知原則,征得患者同意;⑤患者家屬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排除標準:①其他肺部疾病者;②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壓者;③意識障礙或溝通障礙者;④依從性差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需接受常規治療,藥物包括乙胺丁醇0.75 g、吡嗪酰胺1.25 g、異煙肼0.3 g,每天早晨服用1 次即可。
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利福平(哈爾濱三木制藥廠)治療,劑量0.45 g/次,1 次/d。連續治療2 個月調整用藥:利福平0.45 g/次,次/d,異煙肼0.3 g/次,1 次/d,連續用藥6 個月。
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利福噴丁(沈陽紅旗制藥有限公司)治療,劑量0.6 g/次,次/d。連續治療2 個月后調整用藥:利福噴丁 0.6 g/次,2 次/周,異煙肼0.3 g,1 次/d,連用6 個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反應、皮疹、肝臟受損以及白細胞降低。
1.4 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咳嗽、叩診濁音等)完全消失,為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咳嗽、叩診濁音等)明顯好轉,病灶范圍明顯變小,為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咳嗽、叩診濁音等)并未見任何減輕,痰菌檢測結果為陽性,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59%,高于對照組的70.3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11%,低于對照組的37.0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肺結核在目前臨床較為常見,具有高傳染性,主要傳播感染源是咳嗽、飛沫及痰液,已被列入危害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因素之一,臨床以乏力、盜汗、消瘦和低熱為主要表現,而女性患者多伴有月經失調。由于結核桿菌入侵機體肺部組織,可造成其呼吸系統異常,甚至部分患者肺部出現空洞現象,周邊組織伴有程度不一的纖維組織機化包裹,不利于藥物的良好滲透,導致臨床療效欠佳。對于康復時期的患者來說,一旦免疫力下降或者使用免疫抑制劑,便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疾病復發的風險,極其不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4]。因此,臨床必須要加以重視,針對患者實際病情給予合理化治療。
現階段,臨床尚未研究出肺結核特定的治療方案,以往治療中所應用的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異煙肼等常規藥物,雖然對結核桿菌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是長時間服用可導致患者出現諸多不良反應,繼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從而大大降低患者臨床治療依從性,導致預后改善效果并不理想。利福平與利福噴丁都是目前臨床常用的治療肺結核的利福霉素族抗生素藥物,但是相比于利福平,利福噴丁可更好的抑制結核桿菌,其用藥濃度高達利福平的2 倍,用藥后8 h 使機體內的血藥濃度至最高值,延長細胞半衰期,時間約為11 h,而利福平藥物只能增高患者機體血藥濃度,時間≤3 h,半衰期僅為4 h,所以利福噴丁的治療效果更佳[5]。另外,利福平在人體中的滅殺作用需要經過肝臟去乙酰基化實現,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損傷自身的肝臟功能;利福平藥物主要通過肝臟進行代謝,并經過分泌膽汁入胃腸道,最后方可排出體外,這一過程進一步加重機體肝臟功能的損傷和胃腸道反應,從而大大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6]。本試驗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59%,高于對照組的70.3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11%,低于對照組的37.0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足以說明相比于利福平,利福噴丁在肺結核治療中具有較高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不良反應更少。
綜上所述,利福平與利福噴丁均可有效治療肺結核患者,但相比之下,利福噴丁治療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可作為臨床理想的藥物治療方法進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