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我國古籍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為“半”之意,“分”是晝夜平分之意。正如春分一樣,陽光直射赤道,晝夜時間的長短再次相等,可以說秋分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日子。從這一天起,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2020年的秋分是9月22日。
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先后進入了秋季,日平均氣溫都降到22℃以下。北方冷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威力,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晴空萬里,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時節,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秋分后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下降的速度明顯加快。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氣溫降到0℃以下,已經可見到漫天雪花飛舞、大地銀裝素裹的壯麗雪景。南方地區秋分前后多綿雨,濕害嚴重,對秋收、秋耕和秋種影響頗大。
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逐漸下降。此時,棉花吐絮,煙葉也由綠變黃,正是收獲的大好時機。華北地區已開始播種冬小麥,長江流域及以南廣大地區正忙著收割一季晚稻,搶晴耕翻土地,準備油菜播種。秋分時節的干旱少雨或連綿陰雨是影響“三秋”正常進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別是連陰雨會使即將成熟的作物倒伏、 霉爛或發芽,造成嚴重損失。“三秋”大忙,貴在“早”字。及時搶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凍害和連陰雨的危害,適時早播冬作物可充分利用冬前的熱量資源,培育壯苗,實現作物安全越冬,為來年豐產打下基礎。南方的雙季晚稻正抽穗揚花,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低溫陰雨形成的“秋分寒” 天氣是雙季晚稻開花結實的主要威脅,必須認真做好預報和防御工作。
秋分之后,涼燥主氣,易發胃腸病或使舊有的胃腸病復發,因此秋分后養生很重要。在飲食上,因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盡量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
(本刊編輯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