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樹輝
摘 要 在建筑施工監理工作中引入與運用信息化技術,不僅可提高實現信息共享,而且還可強化監理工作水平。對此,本研究作者結合自身多年工作經驗,重點探尋了建筑施工監理信息化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 建筑;監理;信息化
新經濟常態下,我國建筑行業迅猛發展,建筑項目不斷涌現,有力地促進了城市化建設進程。由于建筑項目普遍規模大、建設周期長,若在施工過程中未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監理,不僅影響了建筑施工順利進行,而且還難以保障施工質量,進而導致建筑企業損失慘重,社會形象一落千丈。對此,建筑施工中應廣泛開展監理工作,而信息化管理則是提高監理效率與質量的有效途徑,進而有效保障整個工程順利施工。
1監理信息化管理組織體系
在建筑施工監理信息化管理中,組織設計的設計應滿足如下要求:其一,基于建筑施工監理目標,盡可能減少監理工作中信息溝通環節,暢通溝通信息,實現共享[1]。其二,為了能夠彰顯出信息化管理的優點,建筑施工監理單位應開設工程信息文檔管理中心,廣泛收集與有效保存工程信息,實現共享。其三,施工監理信息化管理中組織結構,應注重可擴展性,引導監理單位按照施工與監理具體需求,合理調整組織結構。具體而言,在傳統建筑施工監理組織體系基礎上,監理單位應合理調整組織體系。首先,進一步優化監理工作崗位設置。例如,將信息工程師從傳統監理組織體系中獨立出來,并組建信息管理部門,廣泛收集與整理監理工作中所產生的各種信息,有利于監理人員有效溝通。其次,監理單位應注重提高信息部門的地位,促使其充分發揮信息管理職能,并有力地推動這一部門發展成為監理信息化管理中心部門。當信息管理部門獨立出來,同時承擔文檔信息管理與信息化系統管理兩項職能,積極發揮建立單位信息交流中心與共享中心的角色。
2采用高新技術實現智能化的交互工作
現階段,“互聯網+”時代下,建筑項目可借助云計算、人工智能、傳感技術對施工現場重點設備人員及行為進行全面監理[2]。在監理過程中,將傳感技術、虛擬現實等高新技術運用于建筑機械、人員穿戴中,促使各類物體能夠互聯,構建物聯網。例如,智能安全帽管理系統針對BIM、RFID、無線通信技術等各種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的整合,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化管理系統。通過智能安全帽管理系統的有效應用,其與施工人員進行完全的對應,針對各個人員均能夠進行唯一的身份識別,全面記錄施工人員的具體班次、崗位人員,實施監控施工現場總人數、班組、工種分布情況,實際施工情況。對于施工現場安全管理人員來說,能夠綜合參考安全標準、工程要求、施工動態,將有關的檢查信息錄入到系統中,綜合根據施工現場風險源情況,完善對應的監管工作,提升監理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3采集分析施工現場信息并進行共享
建筑施工監理工作具體分為現場 VR 演示、塔機安全監控、視頻監控、大體積混凝土測溫、安全防護、便攜式臨邊防護等工作,廣泛采集現場施工各種數據[3]。例如,可采用無人機全方位獲取施工現場,立足于實際情況,借助技術進行全面感知,協助分析風險預控等。又例如,高支模作為現階段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對應的施工難度更高,監理工作面臨的困境更大。通過高支模監控系統建設,其主要是在結構構件模塊、荷載高、傾斜敏感位置的桿件上面附加有關的智能設備,包括剛度儀、傾角傳感器、位移傳感器以及壓力傳感器等等,能夠全面監管軸力、傾角、位移以及變形等信息數據,使得高支模關鍵節點均能夠進行動態的檢測、預警、分析、警報,一旦某個監測點超出預警值,在施工現場安裝的警報器能夠及時報警,使得施工人員能夠及時采取應急措施。與此同時,有關信息也會及時推送給有關監理人員,使得他們能夠針對信息數據進行分析,制定針對性的應急預案,切實保障高支模的安全性。同時,滿足建筑現場精細化管理需求,進一步構建環保系統、安全事故防護系統、施工現場管理系統,促使監理人員全面掌握施工現狀,加快建筑施工行業信息化發展進程。智能工地整體監理計劃,則是以信息互聯為基礎,彰顯施工學科優勢之處,全方位監管工地安全進度、人工與材料,確保建筑企業與行業能夠共享數據。
4建立建筑工人人權保障預警機制
基于大數據,構建建筑工人人權保障預警制度,貫穿于整個項目始終,以此來維護建筑工人合法權益。建立信息化管理,首先應實施事前監理,為建筑單位提供高品質咨詢服務。在監管工程時,必須想方設法引導監理工作朝著更協調、更健康的法相發展。監理人員應認真、全面了解工程項目信息,及時同建設單位溝通,第一時間出具監理意見書。例如,招投標環節中,通過前期認真的調研,監理方應積極協助建筑方評標與簽訂合同,積極協助評標??傮w規劃環節,甲乙雙方簽訂合同后,在招投標時明確中標人、建成方與監理方三者之間為協作關系,構建統一的規劃方案。需求分析環節,監理人員應充分尊重承建方項目管理能力,開展職能范圍內的工作,不得影響承建方自主權。概要設計環節,針對數據結構與軟件系統結構進行概要設計,主要是系統結構設計和數據設計,采用數據結構定義軟件系統論證的方法,重點分析數據;詳細設計環節,監理工作人員應在設計前期提交詳細設計監理細則,并編寫監理周記,有效控制進度,并定期同承建方溝通,重點檢查文檔;編碼設計階段,對于編碼工作而言,結構化程序設計時重點,監理人員應控制語言語句與復雜結構;系統運行環節,采取初驗方法有效解決信息系統中用戶所提出的問題,提高信息化工程的質量。
5結束語
在建筑項目監理信息化管理中,不僅要求監理人員構建信息化組織結構體系,而且還應注重智能化的交互、采集與共享現場信息及建立建筑工人人權保障預警機制等,有利于實現共享信息。另外,為了能夠確保建筑工程施工監理信息化管理,監理單位應積極引入與運用新型技術,有力地保障監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進而提高監理信息化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祁均業.監理信息化手段在建設工程中的應用[J].建設監理,2019(12):61-63.
[2] 佘維東.淺談建筑施工監理信息化應用不足與發展策略[J].居舍,2018(21):17.
[3] 王春宏.現代智能建筑信息化工程施工中的常見問題和監理措施[J].住宅與房地產,2018(15):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