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硯 李海燕 李暢

創傷性腦損傷(TBI)是臨床常見病癥,是指由多種因素導致顱腦受到開放性或閉合性損傷,是造成外傷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以中重度TBI最為常見,若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極易引發低鉀血癥,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有研究表現,合并低鉀血癥TBI患者的病死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均高于血鉀正常患者。故早發現、早防治是降低中重度TBI并低鉀血癥病死率、致殘率的關鍵。因此本文就本院收治的88例中重度TBI患者進行分析,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18年1月~2020年2月在本院選擇88例中重度TBI患者作為研究對象,8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為58:30,年齡在45~72歲,平均為(62.33±6.04)歲;所有患者符合臨床中重度TBI的診斷標準。
1.2 方法
回顧分析患者病例,收集采納醫生與護理人員資料,設計自制調查表,并對所有患者資料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患者一般資料、創傷嚴重程度評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住院期間有無并發癥等。
1.3 觀察指標
總結分析所有中重度TBI并發低鉀血癥的危險因素。
2 結果
2.1 低鉀血癥的發生率
88例患者中,有53例患者血鉀<3.5mol/L,35例血鉀在3.5~5.5mmol/L范圍內,低鉀血癥發生率為60.23%。
2.2 中重度TBI患者并低鉀血癥患者危險因素分析
年齡≥60、ISS≤16、GCS≤8分、有并發癥均是中重度TBI并低鉀血癥的危險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目前關于中重度TBI并低鉀血癥患者危險因素的相關研究較少,本研究發現,年齡≥60、ISS≤16、GCS≤8分、有并發癥均是中重度TBI并低鉀血癥的危險因素。年齡≥60的老年患者,因其機體各項系統功能逐漸衰退,老年人攝入鉀的含量不足、排除低鉀增多等因素造成低鉀血癥發生;ISS≤16分主要是因為顱腦創傷越嚴重,造成交感神經處于過渡興奮的狀況,且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兒茶酚胺神經元損傷,使鉀離子向細胞內轉移引發低鉀;GCS≤8分患者出現低鉀血癥原因可能源于患者昏迷時,大腦皮質完整性被破壞,造成血中兒茶酚胺提升,引發低鉀;患者有發熱、嘔吐、腹瀉等并發癥,會加重患者病情,進而引發低鉀。綜上所述,中重度TBI患者極易引發低鉀血癥,對患者預后會造成嚴重影響,因此臨床醫師應增加對其危險因素的認知,針對極易發生低鉀血癥的中重度TBI患者,應依據患者具體情況評估危險因素,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防治,以此降低低鉀血癥發生率。
參考文獻
郭瑋瑋,陳艷莉,姚輝, 等.中重度創傷性腦損傷患者并發低鉀血癥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13(4):10-12.
鄧麗,張旭.急性頸髓損傷并發低鈉血癥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8,15(11):1658-1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