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昕,何 堤,魯乃宏,鄧 瑩
腎性骨病是慢性腎衰竭的常見并發癥,是一種以不同程度礦物質及骨代謝異常為特征的代謝性骨病[1-2],貫穿于慢性腎病的全過程,呈進行性加重,可進一步引起殘余腎功能降低,導致內分泌、心血管等多系統病變,使維持性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3-4]。有研究發現,腎性骨病的發生與機體甲狀旁腺激素(PTH)異常代謝密切相關,一旦出現腎性骨病,患者體內PTH產生增多、降解減慢,引起心血管鈣化,致使骨形成率低下、類骨質積聚減少,從而增加骨折發生風險[5]。此外,腎性骨病患者由于持續蛋白尿可引起維生素D等骨代謝物質流失,進而造成骨代謝異常[6-7]。目前臨床主要采取血液透析(HD)及腹膜透析(PD)治療慢性腎病。本研究探討HD及PD對慢性腎病患者血清PTH、骨轉運生化相關指標及維生素D水平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納入及排除標準的行維持性透析治療的慢性腎病90例。納入標準:①行維持性透析治療>1年,且均符合相應透析治療適應證;②患者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①有原發性營養性佝僂病等其他原因導致的代謝性骨??;②先天性骨?。虎勰獧C制異常;④伴嚴重精神疾?。虎莺喜⒍嗯K器衰竭;⑥近期有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使用史;⑦出現急慢性感染;⑧合并惡性腫瘤。根據透析方法的不同,分為HD組和PD組,每組各4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和(或)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采用不同透析方法治療的慢性腎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治療方法 HD組采用德國費森尤斯透析器(表面積為1.4 m2),以碳酸氫鹽為透析液,透析液鈣濃度為1.5 mmol/L,血流量為250 ml/min,透析液流量為500 ml/min,每周透析2~3次,每次4 h,透析期間使用肝素充分抗凝。PD組采用連續性非臥床腹膜透析,使用Baxter Dianeal透析液,透析液鈣濃度為1.5 mmol/L,每日交換3~5袋,每次2 L。
1.3觀察指標 比較血清生化相關指標{鈣、磷、全段甲狀旁腺激素(iPTH)、骨源性堿性磷酸酶(BALP)、堿性磷酸酶(ALP)、Ⅰ型膠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25-羥基維生素D[25(OH)D]}水平,檢測腰椎、股骨頸骨密度,分析血清骨轉運生化相關指標與腰椎、股骨頸骨密度的相關性。
所有患者均于入組時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5 ml,以3000 r/min的速度離心5 min,留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Olympus 5431型)檢測血清鈣、磷、ALP水平,應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iPTH、β-CTx、TRAP5b、25(OH)D水平,應用凝集素親和法檢測BALP水平;所有患者均應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美國Hologic公司)進行腰椎、股骨頸骨密度檢測。

2.1血清生化相關指標比較 兩組血清鈣、磷、iPTH、BALP、ALP及25(OH)D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HD組比較,PD組血清β-CTx、TRAP5b水平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2。

表2 采用不同透析方法治療的慢性腎病兩組血清生化相關指標比較
2.2骨密度比較 兩組腰椎及股骨頸Z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HD組比較,PD組腰椎及股骨頸T值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3。
2.3血清骨轉運生化相關指標與腰椎、股骨頸骨密度的相關性 Spearman相關性分析顯示,兩組腰椎及股骨頸T值、Z值與血清iPTH、BALP、ALP、25(OH)D、β-CTx、TRAP5b水平無明顯相關性(P>0.05)。見表4、表5。

表3 采用不同透析方法治療的慢性腎病兩組骨密度比較

表4 采用血液透析治療的慢性腎病血清骨轉運生化相關指標與腰椎、股骨頸骨密度的Spearman相關性分析
腎性骨病是終末期腎病患者常見的代謝性骨病,以鈣磷代謝紊亂、25(OH)D水平降低、PTH分泌增多及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為主要表現,隨著病情進展,可引起血管鈣化及多系統病變,從而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8-11]。
骨活檢是診斷腎性骨病的“金標準”,但由于其為有創性檢查、重復性差且費用昂貴,臨床難以廣泛應用。目前多數醫院主要根據iPTH水平來診斷腎性骨病。近年來,多種骨轉運生化相關指標如BALP、β-CTx、TRAP5b等用于評價慢性腎病患者的骨代謝狀態。BALP是由成骨細胞產生,骨形成時,成骨細胞活性增強,BALP分泌增多,故BALP可作為反映機體骨形成的敏感指標[12-13]。ALP是成骨細胞膜上的一種蛋白,也是骨形成的重要指標。TRAP5b主要由破骨細胞產生,在骨礦質降解中有重要作用,能很好地反映腎性骨病破骨細胞活性[14]。β-CTx升高表示機體破骨細胞活性增強、骨吸收活躍[15-16]。此外,腎性骨病患者存在25(OH)D水平降低、iPTH水平增高表現。因此,聯合檢測血清iPTH、BALP、ALP、β-CTx、TRAP5b、25(OH)D水平能夠更好地反映慢性腎病患者骨轉運情況,提高腎性骨病的檢出率。

表5 采用腹膜透析治療的慢性腎病血清骨轉運生化相關指標與腰椎、股骨頸骨密度的Spearman相關性分析
腎性骨病的骨代謝改變以破骨細胞活性增強為主[17]。本研究顯示,兩組血清iPTH、BALP、ALP、25(OH)D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HD組血清β-CTx、TRAP5b水平明顯高于PD組,提示HD組相較于PD組的骨代謝更為活躍,高轉運性骨病發生風險可能更高。HD與PD均是終末期腎病患者常用的透析方式,并且與PD比較,HD能夠更好地清除小分子物質,但其對于大分子物質的清除效果較差。隨著HD模式的不斷優化及濾過、血液灌流等方式的應用,提高了HD對于大分子物質的清除效果[18]。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血清鈣、磷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HD組血清β-CTx、TRAP5b水平較PD組明顯提高,可能與HD組骨破壞增加有關,且骨破壞增加可能與多種致病因素存在關聯,如免疫系統改變可直接引起白細胞介素-6等骨轉運細胞因子的激活[19]。
骨密度為反映骨質改變的“金標準”,但靈敏度較低,難以反映骨代謝早期改變。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腰椎及股骨頸骨密度與血清骨轉運生化相關指標無明顯相關性。雖然骨密度無法明確腎性骨病的類型,但對于某個部位的骨礦化及骨量減少具有診斷意義,而骨礦化及骨量減少對于提示骨折發生風險具有重要價值[20]。本研究顯示,兩組腰椎、股骨頸骨密度較正常值偏低,且HD組腰椎、股骨頸骨密度T值明顯低于PD組,提示HD組腰椎、股骨頸骨折的發生風險更高,可能與長期應用肝素抗凝有關。有文獻報道,低分子肝素可抑制凝血因子Ⅹ活性,進而引起酶聯反應,從而抑制成骨細胞形成及成熟破骨細胞凋亡,造成破骨細胞活性增強[21]。
綜上,PD相較于HD治療慢性腎病能明顯降低破骨細胞活性,進而更好地控制骨密度,并且聯合血清iPTH、BALP、ALP、25(OH)D、β-CTx、TRAP5b及骨密度檢測有助于全面觀察腎性骨病患者的骨轉運情況,判斷骨代謝狀態,以指導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