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以雙
(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500)
在我國城市建設不斷加快的基礎上,對于建筑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就引入了諸多現代科技,而GPS技術的應用,能夠為城市建筑工程測量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在GPS技術的作用下,建筑測量的精準度得到顯著提升,為各項決策的制定奠定良好基礎,推動城市建筑工程水平的提高。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GPS技術也日益完善,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測繪方法,快速靜態定位與靜態定位,這兩種測量技術能夠滿足建筑工程不同的測量要求,為建筑工程的測量提供可靠保障。
GPS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即GPS接收裝置、地面監控系統以及空間衛星群,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為用戶提供精準的地面定位服務。在當前的GPS系統中,空間衛星群主要由24顆地球衛星組成,GPS接受裝置則負責進行衛星信號的接收,主要由天線、主機以及電源等組成,根據使用類型劃分,包括導航型接收機以及大地型接收機。在GPS當中,地面監測系統是其中最終的組成,主要包括主控站、監測站以及注入站等。在GPS技術的應用中,需要由地球衛星根據自身的測量,發射衛星信號,接收裝置在接收信號以后,對地球衛星與接收點的距離進行測量,然后利用計算機,對衛星的空間坐標進行測算,進而形成站點的位置坐標。在當前的GPS技術中,一些大型接收機的精度達到1~2mm,部分高精端的接收機,精度水平會更高。在使用過程中,為了對衛星鐘差、電離層以及衛星軌道誤差等因素進行控制,應該對載波相位測量值之間的差分值進行計算,以此為觀測值,實現坐標差精度的提高,GPS技術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
在當前的城市建筑工程測量中,GPS技術的應用十分廣泛,具有操作便捷、精確度高以及測量時間短等優點,但是同樣存在一些局限性,受地形以及高層建筑的制約,影響了測量的精度與效率。
2.1.1 操作簡便
在以往的建筑工程測量中,往往需要大量人工來開展相應的工作,但是在GPS技術的作用下,能夠有效減少人為操作的環節,主要依靠各種設備進行數據的測量與處理,采用自動化的方式,減少人工測量中存在的誤差。在建筑工程測量中,GPS技術的應用更為便捷,測量人員只需要進行設備安裝,連接電源以后,就可以進行工作。在當前技術水平不斷提提高的情況下,GPS技術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斷提高,數據測量的準確性也越來越高,同時在儀器規格方面也進行更新,增強操作的便捷性。

圖1 GPS技術工作原理
2.1.2 測量時間短
在GPS技術的應用中,能夠借助控制網布局,開展直接的測量,利用其中不同的觀測點,同時進行相關數據的測量,測量的時間得到顯著的縮減。特別是相較于人工測量來說,節省了一半以上的時間。與此同時,在進行測量的過程中,能夠實現全方位的覆蓋,提高測量的效率與準確性,避免由于測量不全面產生一些額外損失。
2.1.3 測量精準
在當前的建筑工程測量中,GPS技術的精準度得到顯著的提高,遠遠超過人工測量以及其他測量手段。GPS技術在應用中,距離越遠,其獲得的結果越精準,通常定位精度在1mm左右。
盡管在目前的建筑工程測量中,GPS技術有著諸多優點,但是同樣存在著一些不足,其自身的弊病比較明顯。首先,在進行測量的時候,會受到地形因素的制約,在一些封閉以及狹窄的地區,無法正常的使用。其次,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情況下,城市建筑的高度在不斷上升,會對GPS信號產生一定的遮擋,使得測量的準確性與連續性受到一定的影響。最后,在進行測量的時候,需要投入較大的成本,整個組織比較復雜,如果不能達到相應的測量技術要求,則很難保障測量的精準度。
隨著GPS技術的日益完善,其在建筑工程測量中的優勢愈加明顯,通過對城市建筑工程測量中GPS技術的應用進行分析,能夠更好地將GPS技術的優勢發揮出來,提高建筑工程測量的水平。
在進行建筑工程測量之前,需要進行測量點的合理選擇,保證其不會對GPS技術的測量精準度產生影響。首先,在進行測量點選擇的時候,應該保證視野的開闊,為信號接收設備的安裝提供便利條件,同時保證場內障礙物的高度應該在15°以內。其次,保障控制測量點內200m范圍內沒有大功率的無線電發射源,比如廣播電視臺以及微波站等,避免對信號接收設備產生干擾。控制測量點與無線電波傳輸設備的距離應該在50m以上,包括高原輸電線以及微波無線電信號傳輸通道等。最后,應該避免在高層建筑附近進行控制測量點的選擇,高大的建筑物會對衛星信號的傳輸產生干擾,為了對標識進行長期保存,所選取的區域應該保持地面的穩定性。
在工程測量當中,施工放樣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主要內容為基礎施工放樣、上部結構放樣以及高層建筑施工放樣等,需要保證其配合施工進度。對于基礎施工放樣來說,主要是在建筑施工的初期進行,主要為平面位置以及孔樁,所涉及的工作包括基礎模板位置放樣、開挖深度控制等,如果施工區域內存在較大的地形起伏,可以借助GPS坐標,完成相應的放樣工作。在GPS技術的應用下,能夠在避免目標來回移動的情況下,實現測量精度與效率的改善,如果測量中出現問題,應該借助其他定位方法,進行重新的建筑施工放樣測量。
在進行工程測量的時候,工作人員需要對測量的過程進行完整的記錄,對收集到的觀測數據以及測量方法進行整理,為后期的計算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數據測量整理應該分為三類記錄,包括觀測數據、測量手簿以及其他相關記錄,需要將接收機的初始信息、原始觀測數據以及GPS時間等進行整理,將其加入到觀測記錄當中。在這一環節中,必須要保證記錄的及時性,對于測量手簿的填寫來說,需要使用鉛筆,填寫完成以后,不得進行涂改與追記。與此同時,需要及時對相關數據進行備份,應對數據破壞丟失的情況。
在進行數據采集收集以后,應該借助科學的方法,進行相關數據的處理,將數據信息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在進行正式處理之前,需要對各種數據信息的準確性進行檢驗,同時保障數據的完整性與可靠性。通常來說,在對C、D、E級的GPS網基線進行解算的時候,可以借助接受設備的商用軟件進行處理。在RTK數據信息當中,所包含的內容較為廣泛,例如點屬性、點名以及三維坐標等,這就需要進行RTK數據信息下載的時候,應該根據建筑工程測量的實際需求,進行進度的測量。只有當相關參數符合建筑工程測量要求以后,才能開展后續的信息編輯以及輸出工作,增強測量數據處理的準確性,為建筑工程施工開展打下良好基礎。
在現代建筑行業的發展中,GPS技術作為其中最常見的測量方法,能夠提供準確的定位,為建筑施工開展提供便利條件。在GPS技術的應用下,建筑工程的施工測量時間將得到大幅的縮短,同時降低測量的難度,實現人力、財力以及物力的節省。因此,在城市建筑工程測量中,應該不斷的革新自身的測量觀念,將GPS技術的優勢發揮出來,實現城市建筑工程測量水平的提高,為城市化進程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