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楗
(中建五局第三建設有限公司,重慶 400000)
房屋建筑施工質量受方案設計、施工機械、地質水文條件、施工工藝及技術、施工管理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現代房屋建筑規模及復雜程度不斷提高,施工質量管理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另外,項目移交過程的隱蔽性工程也會給建筑質量造成較大影響。鑒于施工質量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復雜程度,有必要對質量管理措施做系統的總結。
現代房屋建筑施工特點可總結為三個方面:①房屋建筑工程基坑規模大、深度大,尤其在高層建筑及超高層建筑中,基坑必須確保房屋建筑結構的穩定性。為達到這一目的,基坑預埋深度一般不低于整個建筑標高的8%;②房建工程施工周期長、任務量大,主要是由于現代房屋建筑對其長效性提出更高要求,加之建筑結構、規模、新工藝技術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實際施工環節及步驟更加復雜,延長施工周期;③房屋建筑標高不斷增加,涉及更大的垂直運送量,因此需要配備性能優良、穩定性可靠的運輸設備,確保施工活動順利進行。
2.1.1 混凝土工程
房屋建筑地下室結構的混凝土施工中,多采用URA自防技術,在地下室內墻及頂端涂刷2mm厚的防水材料。若工程外墻高度超過7m,需使用190×190×190的小孔承重空心磚M5混合砂漿進行砌筑,其中,房屋建筑廚房位置墻體厚度以120cm為宜,要求在墻面設置預留口[1]。房屋建筑磚墻及混凝土柱的施工,需使用1:3的水泥砂漿,將全部豎井構造面抹平,同時在內墻墻體距地面的0.06m范圍內涂刷防水層。
2.1.2 鋼筋工程
鋼筋材料采購過程,嚴格依照采購清單要求確定鋼筋型號、規格、性能參數等,詳細審核供應商資質證明及鋼筋材料證明,必要時可借助專業設備進行鋼筋力學性能檢測。鋼筋到場后,對各類鋼筋做分別登記,避免不同規格、型號的鋼筋混放,防止出現錯用現象。鋼筋切割加工過程,依照鋼筋型號、直徑、長度、數量等信息,合理進行長短鋼筋的搭配,先切割長料后切割短料,盡可能減少鋼筋短頭的出現。另外,鋼筋施工過程可使用機械或人工的方式,調節鋼筋狀態,例如,若圓盤鋼筋直徑在12mm以內,鋼筋冷拉調節中,其拉冷率不得超過4%,以免出現鋼筋拉斷或彎曲問題。
2.1.3 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施工質量管理要求測量放線過程,嚴格依照圖紙要求進行模板安裝定位,可利用墨斗線,確定模板安裝控制線。模板工程施工需要依照平面控制網設置情況,在各防水保護層及樓板中間設置墻邊線及柱邊線,施工過程實時關注控制線狀態,避免影響施工精度。模板配置過程,應保證單面墻對應單塊模板,且要求模板高度及長度在4m以內,為模板吊裝及拆除提供便利。各模板拼接位置縫隙不應超過2mm,避免混凝土灌注過程出現漏漿。模板就位后,需徹底清除其表面雜質,確保生產混凝土體外表平整光滑,圖1為模板工程測量放線示意。

圖1 模板工程測量放線
2.1.4 節能技術
近年來,房屋建筑行業不斷朝節能化、綠色化發展,不少新型建筑節能技術被應用于施工過程,并成為質量控制重點模塊。建筑圍護結構設計中,多將外墻設置為200m的厚磚,而建筑內部多使用達到有關環保要求的顆粒保溫砂進行抹灰,將外墻傳熱系數控制在1.5W/m2,建筑外墻施工則需要在墻面敷設保溫板,并保證房屋建筑屋頂位置的傳熱系數在1W/m2左右[2]。另外,建筑外墻施工需與外窗選擇和安裝協調進行,確保外墻傳導系數在4.7W/m2以內,圖2為一種常見的節能外墻結構。

圖2 節能外墻結構
2.2.1 加強前期準備
房屋建筑施工開始之前,需組建專門的調研小組,對施工區域開展全面調查,了解現場真實施工情況,劃定可能對施工質量造成影響的外部因素,然后結合調研結果開展施工方案審核評估工作。針對方案中的問題和不足,及時與設計單位聯系修正,避免后期施工階段出現質量問題。同時,加強現場測量放線工作,準確獲取建筑標高、基準線及基準點位置,以保證施工精度。
2.2.2 確保材料質量
施工材料是影響房建工程施工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質量監管過程中,管理人員需對施工材料采購環節做適當干預,結合施工方案確定實際材料需求,并以此為基礎進行采購清單優化,確保所購買的材料質量、性能充分達標。材料進場前,檢查其出廠合格證等資料是否齊全,開展質量抽檢作業,不合格材料嚴禁混入施工現場。對于進場后的材料,依照現場施工資源配置方案,選取適當位置存放,并由專人負責管理,以免材料存放過程因外部因素干擾導致其受損或性能降低。
2.2.3 加強人員管理
人員也為房建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重點內容,現場施工人員技術水平、責任意識、操作規范性等均可能對施工質量造成不利影響。人員管理同樣需帶有一定的前置性,在正式施工前,組織有關人員開展專業技術培訓,明確本工程施工重難點、施工技術方案及標準,以規范施工人員操作行為。對于房建工程施工中的特殊工種,要求相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且通過技術水平測驗。
ITP(檢查和試驗計劃)為一種較新的施工質量管理模式,其最早被用于核電項目的管理,在提高建設質量、縮短施工周期方面取得顯著效果。ITP質量管理模式包括條件開啟、工序檢查和封閉驗收三個模塊。其中,條件開啟指的是某施工工序開始前必須完成的準備工作,完成準備工作后才具備開工條件,為房建工程施工開啟條件。工序檢查指的是將房建施工劃分為多道工序或環節,確定各環節質量檢測要點,在多方協調下開展質量檢查工作。封閉驗收環節需要完成各類持續性文件及之前驗收結果的審查,當全部實體工程施工完畢、待整改問題處理完畢、工程資料整理完畢等條件同時滿足后,可進行封閉驗收[3]。
ITP質量管理模式可覆蓋到施工質量管理的前、中、后三個階段,基于具體施工工序進行質量管理,以保證質量控制的全面性。此外,該管理模式還有助于區分各工程參與方的管理責任,發揮各方管理合力共同確保房建工程施工質量水平。
某房屋建筑工程規劃占地面積7851.45m2,總建筑面積34321.4m2,項目包括4棟高層住宅建筑,其中#2采用框架結構,其余為框剪結構。
為確保施工質量,該項目決定引入IPT施工質量管理模式,詳細劃分施工工序,確定施工質量管理要點,并對施工各參與方在質量管理中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進行區分,精細化開展施工質量管理工作。以鋼筋綁扎作業為例,項目施工方負責鋼筋綁扎具體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工作,確定鋼筋構件的規格、參數及相關技術指標;監理方與施工方一同開展進場鋼筋材料質量檢驗工作,重點關注鋼筋材料的規格、型號、性能等,結合實際情況設計質量抽檢方案,對鋼筋材料強度做實驗驗證。正式綁扎施工階段,施工方在現場開展樣本試驗,再次確定鋼筋綁扎技術方法的合理性,選派專門的質量監管人員,通過旁站、巡檢等監督方式,對施工人員施工操作的規范性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提醒更正。鋼筋綁扎完畢后,施工方進行施工質量自檢,檢驗合格后,向監理方及建設方提交質量驗收申請,進行系統性的質量驗收,合格后各方共同進行簽字確認,然后可進入到下一道施工工序。
以上施工質量監管方案執行后,該項目鋼筋綁扎工程未出現任何明顯的質量問題,各次質量驗收均一次性通過,且其人、財、物投入均要低于同類工程。
房建工程施工質量管理應將重點施工模塊作為核心,加強施工準備、材料質量管控及人員管理,同時依照房建工程實際特點,合理引入IPT質量管理模式,實現房屋建筑施工質量的精細化管理,使工程綜合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