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黑龍江省現代農業以“智慧農業”為主要發展方向,積極探索農業托管模式,電商農產品銷售額顯著提高。基于此,政府在加強政策金融扶植、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推廣大數據金融等方面對振興龍江現代農業成效顯著。根據金融體系現狀分析給出未來發展的方向和建議,應增加農業科技創新金融支持強度、提高金融服務思想意識、改善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加強金融產業結構調整。
關鍵詞:金融支持;現代農業;黑龍江省
中圖分類號:F83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20)09-0073-03
民以食為天。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有的國家限制糧食出口,有的國家開始增加糧食儲備,糧食安全問題再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2020年5月22日北京召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糧食安全、現代農業等議題備受關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三農工作目標:落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舉措,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提高農民生活水平。關于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報告特別指出,要增加專項債券投入,支持現代農業設施、飲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金融支持已經成為我國現代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黑龍江省是我國糧食的主要產區。2019年黑龍江省糧食總產量達1 500.6億斤,居全國首位。2020年黑龍江省政府提出,要鞏固黑龍江糧食在“中國糧食”“中國飯碗”中的地位,當好糧食安全“壓艙石”,爭當農業現代化排頭兵。在金融領域,黑龍江省通過政策扶植、深化改革、產品創新等舉措有力實現金融支持現代化農業發展,但目前仍然存在資金投入力度不足、服務意識欠缺、金融制度規范欠缺等問題,未來發展應增加金融支持強度、提高金融服務意識、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等。
一、黑龍江省農業現代化現狀
2019年,黑龍江省糧食生產實現十六年連續豐收,總產量連續6年保持1 200億斤以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為6 084.65萬千瓦,耕種收機械化水平占比超過96%。黑龍江省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和產業體系,農業產業鏈逐步完善,現代農業是振興龍江發展的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
(一)探索現代農業新模式,實現農業生產全托管
農業生產托管是農戶等經營主體在不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條件下,將農業生產中的耕、種、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業環節委托給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完成的農業經營方式。農業生產托管是大農機社會化服務適配小農戶家庭經營的新型農業生產機制。黑龍江省積極探索新農業托管經營模式,成立農業合作社,致力于推廣農作物專業化種植。農戶在家庭承包經營權、生產經營單位不變的前提下,將生產環節托管給合作社。合作社向農戶提供農資供應、農機作業、配方施肥、收儲加工等綜合農事服務。
(二)精準、智慧農業,打造龍江農業信息服務體系
智慧農業是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去,應用計算機與網絡技術使傳統農業更具有“智慧”。通過農業大數據收集,實現農產品遠程診斷、遠程控制、災變預警等可視化智能監控。“智慧農業”與種植技術、現代生物技術等高科技相互協作,對提高全球農業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黑龍江省智慧農業發展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果。通過智能監控系統,農戶可以實時掌握作物生長情況,避免災害的發生,進而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農產品溯源體系能夠提升農產品的品牌附加值。通過引進高科技智慧農業,黑龍江省不僅大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更加速了農業創收,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三)加強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農業電商迅速發展
2017年全省農村電商主體已超過3萬家,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31.53億元。2018年黑龍江省農產品在淘寶網銷售額達到18億元。
2019年7月16日,阿里巴巴集團與黑龍江省政府達成戰略合作,憑借阿里巴巴集團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優勢,雙方將在普惠金融、數字農業、擴大內需、數字政府和企業上云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共建“數字龍江”,并助力黑龍江省以創新的方式做好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2020年新冠疫情對農產品銷售不利,黑龍江省為帶動農產品線上銷售,全面實現網絡“直播帶貨”,僅4月份總直播觀看量超800萬次,累計銷售農產品2.6萬余件,總銷售額200余萬元。
二、金融支持黑龍江省現代農業發展成效
為解決涉農融資困難,政府及金融部門通過加強金融政策扶持、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堅持“大數據金融”服務創新、拓寬涉農融資渠道等方式支持農業現代化向縱深發展。
(一)加強金融政策扶持,引導信貸投向
綜合運用差別化存款準備金、再貼現、貸款規模控制等貨幣政策工具,增強涉農金融機構資金實力,引導信貸資金流向農業領域,緩解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12—2017年,黑龍江省涉農貸款余額年均增長17.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8.1%。截至2018年末,黑龍江省涉農貸款余額8 306億元,涉農貸款余額占全部貸款的40.7%。
政府通過發起產業基金、項目PPP等方式向農業輸送資金。龍江振興基金由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發起,分三期募集,目標規模100億元。其中,首期封閉資金規模32億元,由黑龍江省內企業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省產投集團、省交投集團、省農投集團聯合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該基金的主要投資方向為現代農業、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新材料、高端裝備與機器人、生物與新醫藥、航空航天、資源與環境、新能源與節能等領域。
(二)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完善農村金融體系
通過深化農信社改革,推動縣域法人金融機構有序建設,設立專業化的農業服務機制,構建商業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相互融合的農村普惠金融體系。全省初步形成多層次、相互協作、功能互補的農村金融體系。
黑龍江省農信系統現擁有80家經營法人機構,共有資產5 170億元,金融從業人員3萬人,機構總數1 947個,實現全省鄉鎮全覆蓋。2019年全省金融機構貸款增量為1 090億元,增速為5.8%。其中,省農信社增速拉動強勁,增量達249億元,占全省1/5,增速12.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6.6%。小額扶貧貸款、小微企業貸款、涉農貸款等均居全省商業銀行之首。至2019年末,省農信社累計投放客戶貸款達1 050億元,支持企業2 567戶。其中,累計支持設施農業、農業科技、農業產業化龍頭等現代化大農業領域貸款410億元,支持企業1 078戶;累計支持重點產業項目、行業龍頭等民營企業貸款586億元,支持企業1 478戶;支持黑龍江省“百大項目”9個,發放貸款50億元。
(三)推進金融服務創新,推廣大數據金融模式
“訂單+期貨+保險+貸款”產業鏈融資模式的研發使金融機構支農信貸投放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之間的通道更加暢通。以“保險+期貨”為風險管控手段,整合農業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將銀行信貸農業和生產訂單環節融入其中,打通農業生產全鏈條服務。在此模式下,保險公司為農業合作社設計“保險+期貨”產品,降低農業種植風險影響;通過保險公司風險分擔機制,銀行不再需要“強擔保”,可以更安全快捷地為農業合作社提供生產資金支持;搭建農業供應體系,為幫助農業合作社順利進行“訂單”對接,引入農業核心企業訂單,確保糧食銷售有兜底;銀行和保險公司合作建立分險機制,以此共同分擔信貸風險,還可以通過期貨進一步分散經營風險,大幅提高銀行信貸風險管控效率。2020年4月16日,中國郵儲銀行全國范圍內首批、6筆、1 800萬元“訂單+期貨+保險+貸款”產業鏈貸款在黑龍江省成功發放。
近些年,黑龍江省大力推廣“農業大數據+金融”融資模式,開發“黑龍江省農村金融服務平臺”,運用土地流轉和土地確權等農業大數據,推出了“農戶信用貸款”“土地抵押貸款”兩款普惠金融產品。農民通過手機APP等網絡平臺在線申請貸款,實現了農民貸款利息大幅降低和貸款周期大幅縮短。“黑龍江省農村金融服務平臺”共有三大系統產品。(1)“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貸款系統”。以土地確權信息為金融抵押貸款產品研發的核心支撐數據,精準采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信息,實現土地流轉、線上抵押的規范化管理,并與建設銀行“新一代”系統進行對接,可實現足不出戶、線上辦理。(2)“農業金融服務手機APP系統”。通過手機客戶端,農民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便捷申請信用貸款及土地抵押貸款,同時還提供了農業生產、農事指導、農資購銷、農村生活等農業農村生產服務。(3)惠農金融創新信貸及結算產品。目前,黑龍江省13個地市的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該系統辦理了貸款授信,已有403萬戶、2.3億畝土地的信息錄入“黑龍江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貸款系統”。2019年全省已發放貸款45億元,2020年貸款規模預計可以突破150億元。
“小金額”“短周期”“無有效抵押物”是農民資金需求的特點。基于此,黑龍江省深入推進與螞蟻金服集團金融合作,為農民提供快捷靈活、按日計息、免抵押、無擔保的信用貸款,日利率為0.2‰至0.45‰之間。目前全省總授信額度近百億元,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貸款慢、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
2019年8月,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與黑龍江省建設銀行、黑龍江省中國銀行、黑龍江省農業銀行、黑龍江省工商銀行等7家金融機構對接,全面利用農業補貼管理系統、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系統等省農業大數據開展金融支農服務。目前,各金融機構與省級土地確權系統關聯,密切配合,力爭實現政府與金融機構的數據互通,實現下行可追溯到農業投入品地塊,上行可追溯到實名購買。
(四)拓寬融資渠道,創新農業融資方式
以直接融資方式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籌集資金,支持企業利用發行債券融資,推動涉農企業新三板掛牌和發行上市進程。全省涉農企業債券融資余額120億元,同比增長9.1%。中央財政保費補貼中有15個農業保險品種,黑龍江省已開辦了10個。
三、金融支持現代農業未來發展建議
(一)增加農業科技創新金融支持強度
從貸款結構來看,黑龍江省涉農貸款在支持農業科技創新方面的資金占比較低。截至2019年,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僅為59.5%,支農科技撥款更是偏少。
要解決上述問題,首先,要拓寬融資渠道,構建金融投資主體多元化體系。設立農業投資,引導科技創新基金支持農業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以政府投資為主導,優化財政資金的配置效率,加強財政支持力度,實現有針對性、重點支持,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的引導作用。為調動企業和金融機構的積極性,政府應出臺一些相關的優惠政策,如利率、補貼、貼息等金融工具。其次,有效防范和控制農業科技貸款風險。可以適當調整貸款利率、抵押方式等,同時為大中型農業科技創新企業提供便捷、準確、適當的金融服務。
(二)提高農業金融服務思想意識
實施東北全面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要部署,是一項長期、重大的任務,要認識金融服務對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認識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對促進東北地區全面振興的重要意義。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黑龍江省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不斷提升服務功能,創新服務手段,全力做好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各項金融工作。
金融機構要增強服務意識和參與意識,轉變服務方式,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單純的資本服務為多元化服務。要根據企業性質和產品特點,制定差別化的信貸政策和信息服務,細化和提高服務水平。中介服務機構能夠為農業科技金融供求雙方提供信息咨詢、市場分析、交易代理等服務,要重視中介服務促進資本市場和信用體系協調發展的作用。
(三)改善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積極推進農村經濟主體信用信息數據庫和服務平臺建設,加強農民和新型企業整合。采集農業經營主體信用信息,建立信用評價機制,建立健全信用評價體系,探索信用評價結果發現客戶、創新產品和動態管理信用風險的功能。要積極宣傳金融知識和信用知識,普及數字金融平臺和新型信貸方式,培養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者的金融質量意識和誠信意識,不斷改善農村信用環境。打擊非法逃債行為,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完善農村金融風險預警和處置體系,妥善處置農業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四)加強金融產業結構調整
1.建立大數據平臺,推進智慧農業發展
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確定了國家頂層設計的大數據發展,這表明大數據與農業的結合已是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建立全國范圍內的農業大數據平臺,利用綜合數據平臺控制農業生產,可以記錄和分析農業種植和流通過程中的動態變化。通過數據分析,制定相應的調控管理措施,使農業高效有序發展。因此,發展智慧農業須建立全國性的農業大數據平臺,同時還要依托農業大數據提供服務和信息支撐,建立數據收集、共享、分析和使用機制。
2.規范發展互聯網大數據金融平臺
加大投入互聯網農業創新金融支持平臺搭建,為融資機構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信息、業務處理、信貸資源歸集、支付結算等服務,有效銜接農業創新基金需求側和資金供給側,在信貸和稅收政策方面向互聯網金融傾斜,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激發互聯網金融市場活力。嚴格監督、打擊網上金融活動中的違法現象,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可以保證財政能夠有效支持農業現代發展,使數字金融平臺綠色健康發展。出臺鼓勵科技創新、金融投資、金融監管、市場交易等法律法規,可以有效控制農業科技創新企業與金融機構的合作風險,使農業科學化,為農業科技的發展和農業科技企業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3.重視新型金融人才培養
金融市場新增金融機構數量保持快速增長、各類金融業務不斷融合創新,對金融人才的知識結構、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智慧農業的發展,尤其是TMT中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與金融的融合,推動了新經濟和新業態的發展。金融從業人員的視野、背景和影響力成為決定企業發展前景的重要因素。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滿足對金融人才多樣化的需求、培養更多高素質復合型金融人才,客觀上需要我國金融人才培養模式與時俱進,做出相應調整,做到系統化、專業化、規范化,同時,也應該具有包容性和創新性。
四、結語
發展現代農業對促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實現農業經濟進步、促進農民增收具有積極作用。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強有力的金融支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強和完善農業支持和保障體系,這對新時期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發展具有指導意義。黑龍江省既是農業大省,又是糧食生產基地。農業是黑龍江省的支柱產業,黨中央、黑龍江省政府高度重視這一地區的農業發展。近年來,黑龍江省農村金融改革有了長足進步,現代農業也隨之發展壯大。未來我們應繼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進黑龍江省現代農業更強、更好、更快發展。
參考文獻:
[1]鄧軍,曾方然,陳中,曲春成.金融支持龍江現代農業發展問題研究[J].黑龍江金融,2019(2).
[2]唐江云,劉永波,胡亮,曹艷,唐慶祥,向平.農業科技創新與金融支持體系研究[J].農業科技管理,2019(5).
[3]倪偉齡.黑龍江省農信社創建農村金融工作新局面調研紀略:擔當盡使命 敢為天下奇[N].經濟日報,2020-01-23.
[4]王秀娟,華凈,康孟珍,王浩宇,袁勇,王飛躍.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透明農場[J].智能科學與技術學報,2019,1(4).
[5]吳曉艷.新形勢下復合型金融人才培養體系構建[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2).
收稿日期:2020-07-13
作者簡介:王丹陽(1996-),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研究生,從事貨幣金融與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