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
摘? ? 要:線上課堂,給人全新的視角,帶來巨大的挑戰。高中語文研究性閱讀線上新課堂,立體、思考并舉,活潑、深刻同存,創設開放、多元、靈動的課堂模式,入情、進境、聯動、共研、分享,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閱讀任務為主線,以研究為核心,以分享為載體,關注學生個性,充分利用線上教學之契機,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溝通合作和個性發展的平臺,打開高中語文研究性閱讀線上教學新空間,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線上課堂;立體思考;活潑;深刻
一、線上課堂立體、活潑,喚起生命體驗
高中語文研究性閱讀線上課堂聯動、活潑但不失有序、嚴謹,立體、多元但不失思想深邃、意韻深遠,是豐富多彩的、體現時代特色的新時代線上課堂,它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品質。
1. 引音樂而造境
線上教學,要想盡辦法把學生從陌生、漠然帶入研究作品的激情之中。課前可以根據閱讀作品的特點,播放相關的音樂或文化節目,拓寬學生視野,打開文化視角。如婉約詞和豪放詞的比較研究性閱讀線上課堂,課前播放胡彥斌演唱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蔡琴演唱的《如夢令》(李清照)、周筆暢演唱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李清照),以歌聲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命感受,營造詩詞意境,體悟蘇軾詞的豪放壯闊、李清照詞的柔美婉約,把學生帶進課堂情境中,深入欣賞作品的意境,準確品讀作者的情感。
2. 借自錄配音朗誦而激情
新課標提出:“讓學生多經歷、體驗各類啟發性、陶冶性的語文學習活動,逐漸實現多方面要素的綜合性與內化。”強調了經歷、體驗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線上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配音的興趣愛好,激發學生的情感,營造課堂情境。學生給研究的閱讀作品錄制配樂朗誦,這要經歷深度解讀作品、深刻體悟作品思想、搜尋相應的音樂、查找對應的視頻、學會錄制朗誦微課、反復誦讀并達到聲情并茂的程度這一復雜的過程。這一過程學生很享受——經歷艱辛錄制好配樂朗誦視頻,在線上課堂供同學們分享。
線上教學,教師要開動腦筋讓學生動起來,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讓他們經歷各種實踐,感受各體體驗,深感到勞動付出帶來的成功、快樂和贊美,成就感油然而生。如,學生錄制辛棄疾的《破陣子》、柳永的《蝶戀花》的配樂朗誦視頻,所搜尋的畫面、相匹配的音樂以及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誦,無不感動著每一位學生,思接千載,內心涌動著深入研究的激情。
3. 喚起生命體驗以深讀
作者用生命譜寫作品,讀者用生命體驗去解讀作品。充分利用各種軟件,如利用“定邦”智慧云平臺展示研究成果,利用“問卷星”搜索、組合題目進行搶答以活躍氣氛,利用“釘釘”視頻會議云端進行面對面討論交流,利用微信展示微課、學生發言的視頻、解讀作品而繪制的圖畫,以此種種方式喚起學生的生命體驗,進入作品的意境,高效解讀作品,提高線上課堂效率。
二、線上課堂深刻、厚重,研討、創新,磨礪思維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注重個性化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研究性閱讀線上課堂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研究、創新、思辨,創造了多元文化氛圍,建立了立體式快樂課堂。
1. 閱讀任務設置與策劃,讓學生精讀起來
各小組事先對閱讀內容進行任務設置、策劃,并分配各小組成員應完成的任務。設置與策劃中既體現了學生的才思,又展現了學生的組織領導能力。如研究性閱讀任務“走近李清照”,小組分析討論后設置的任務為“脫俗之氣,滅俗之質”“歷經磨難的孤獨女子”“亂世中的美神,浮世中的珍寶”“一代詞宗,千古才女”“秋風黃花中的美神”“半生‘愁字的女人”,這些體現了學生研讀的睿智。
2. 群組合作探究,讓學生鉆研起來
新課標提出:“加強語文課程內容與學生成長的聯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發揮應有的功能。”教師要創設更多的機會讓所有學生參與閱讀研究,在其中發揮各自特長,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線上課堂,學生聯動,可在釘釘、微信小組群中合作探究,可進行視頻會議討論、文字交流、圖片分享、視頻欣賞探究。線上交流這種獨特的方式貼合學生的喜好,平時膽小、不愿說話的同學也開始有了表達的意愿。小組線上合作探究,可以綜合訓練學生搜索、分析、概括、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線上課堂思維碰撞更加激烈、精彩。
如在線上課堂上比較婉約詞與豪放詞的意象特點,同學們列舉了很多二者所呈現出的意象:婉約詞如楊柳、細雨,如梧桐、芭蕉,如西風、殘月,弱小卻不失柔婉,用小景抒柔情;豪放詞如高山大江,如名勝古跡,如滄海雄鷹,粗重強勁,用闊景抒壯情。同學們還深入分析了同一個意象在不同詞派中有不同的作用,同是月,婉約詞將之作為審美對象,豪放詞將其作為抒情的立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