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霞
摘? ? 要:農村小學的教學質量低下,究其原因,大多數課堂死氣沉沉,老師們還是走那條熟悉的老路——“滿堂灌”,學生只會傾聽,根本沒有時間思考問題,也不愿意闡述自己的觀點,以至于教學質量低下。我們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敢說、想說、會說,讓數學課堂更加精彩,為打造高效課堂而努力!
關鍵詞:數學課堂;敢說;想說;會說;精彩
上個學期我上了一節“小數加減法”的數學公開課,有個資歷較深的老教師對我說:“李老師,你的課堂氣氛非?;钴S,你的學生怎么那么能說呢?”在農村小學任教26年,經常聽到有的老師這樣抱怨:“我們班的學生不肯動腦筋,不肯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那些數學題我已經講過N遍,還是有許多同學做錯了?!憋@而易見,有部分教師仍不肯放手讓學生說,而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停留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上,沒有真正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因此,學生越來越懶,只會傾聽,不去動腦、動口,數學邏輯思維能力越來越差,教學質量也隨之越來越低。當務之急,我們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數學課堂上敢說、想說、會說,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說”出精彩。
在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會說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特別是農村小學的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相對較差,更需要長期的訓練和培養。經過多年實踐,我對學生“說”數學能力的培養,有一些心得體會。
一、以鼓勵為主,讓學生敢說
許多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自導自演,看似精彩,卻沒有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據了解,他們很少花時間讓學生去說,怕學生說不清楚,會浪費時間,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他們一致認為學生只要會答題就行了。我覺得這種陳舊的教學思想將阻礙學生個體的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也因此停滯不前。我們應該轉變角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以鼓勵為主,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讓學生敢說。
記得去年剛接手四年級這個班時,我對本班學生還不是很了解。在“認識更大的數”這節課上,我先讓學生自己一萬一萬地數,數到十萬;然后采用接力賽的形式讓學生一千一千地數,數到十萬。“一千、兩千、三千、四千、五千……”學生們井然有序地往下數,當輪到小田數的時候,他站起來,低下頭,一言不發。不知誰說了一聲:“老師,他不會說話的?!蔽耶敃r愣了一下,心想如果自己和以前那幾個教他的老師一樣放棄他,怕他浪費40分鐘寶貴的上課時間,他就永遠不敢回答老師的問題,真就成為學生們心目中不會說話的“啞巴”了。我靈機一動:“如果我能利用這個機會幫助小田同學樹立自信心,打開他的心扉,那將是幫助孩子成長的契機?!庇谑牵荫R上說:“不是啊,小田同學是會說話的,我今天早上聽見他跟他的小伙伴講話??!他可能沒準備好,我們下午上數學課的時候,再叫他數,好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好”。
下午上數學課的時候,在小組數數PK賽中,輪到他時,我問:“小田同學,你來回答,可以嗎?”他慢慢地站起來,過了好一會兒才點點頭。同學們用懷疑的眼光看著他,我心里也忐忑不安,真怕他答不出來。只見他低著頭,用很小的聲音數著:三千,四千,五千……當時我心里甭提有多高興,帶頭為他鼓掌,馬上夸獎一番,讓學生們為他熱烈鼓掌。我看見他笑了。就是這樣一件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卻使他有了很大的改變,他在課堂上敢舉手發言了,似乎找到了久違的自信。從此以后,在數學課堂上,我把更多的發言機會讓給他,慢慢地,他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好,回答問題的聲音也越來越大了。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肯花時間和心思去培養自己的學生,以鼓勵為主,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從敢說開始,數學課堂將會越來越活躍,教學效果也會越來越好。
二、以問題為誘因,讓學生想說
在課堂上,雖然學生敢說,但他們往往有時候不知道說什么,這就需要教師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的心理和需求產生碰撞,從而有一種積極想解決問題的欲望,急于去說出問題的解答方法。平時,我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激發學生想說的興趣。
1. 談話導入問題,讓學生想說
上課伊始,我們不要急于授新,而是要學會和學生聊天,在談話中提出問題,激發學生“說”的興趣。例如在上“小數加減法”這節公開課時,我先跟學生聊母親節那天給媽媽送什么禮物,然后告訴學生自己收到的母親節禮物——女兒送了我一套裙子(上衣125元,裙子241元);再告訴學生春節期間老師在同學微信群搶了3個拼手氣紅包(1.25元,2.41元,2.76元)。接著讓學生根據這些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都把小手舉得高高的,爭先恐后地提出問題,并闡述解答的方法。
2. 教師要學會“裝傻”,留機會給學生說
如果我們還是用老一套的教學方法,每一個數學問題都告訴學生答案,學生就會覺得在課堂上只要聽一聽老師講課,作業會做就行了。這樣教出來的學生既沒有上進心,又不善于思考問題,不會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更不會有創新意識。《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互相交流思維的過程與結果,能積極地表述自己的觀點與見解。在數學課堂上,我們應該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去說。因此,教師要學會“裝傻”,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急于告訴學生答案,而是放手讓學生互相討論,讓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教師只要適時點撥就行了。
例如,在教學“百分數的認識”這一課時,我先創設以下情境:在一場畢業班學生籃球友誼賽中,XX小學隊獲得了一次罰球的機會,學校準備派下列三名隊員中的其中一名去罰球。我開始“裝傻”,對學生說:“作為XX小學籃球隊主教練的我,一時半會兒也不知道該派哪名隊員去罰球,你們愿意幫幫老師嗎?老師這里有他們三個人的投籃情況,咱們一起看看吧!”
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紛紛地說出了自己的答案:
生1:我覺得應該派何X杰去罰點球,因為他命中次數最多。
生2:我覺得派歐陽X源或陳X勛去罰點球,他們失球數最少。
生3:我認為應該看他們三個人的命中率,才知道誰的水平高。
可見,老師會“裝傻”,學生會“說”,這樣的數學課堂就是高效的課堂。
三、以課堂為陣地,教學生說
每當我接手一個新的班級,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學生:老師提問他時,他站起來只會說一句“老師,我不會”。我想這些學生大多數是因為之前缺少訓練,老師指導得少,自己不知道怎么說。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多下功夫,教會學生怎么說。
1. 做好示范,為學生導航
要想學生在課堂上會“說”,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知道說什么、怎么說。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就要求教師做好示范,為學生導航。小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不強,但他們的模仿能力極強,只要教師在教學中做好示范,提供表達模式,語言精練、嚴密,具有啟發性,學生模仿著說,說多了,自然就會應用和延伸了。例如,在教學“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時,我先做示范,因為短的邊+短的邊>長的邊,如4cm+5cm>5cm,所以4cm、5cm、5cm這三根小棒就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然后鼓勵學生模仿著說,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