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榮
摘要: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促進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增多。水利工程建設和我國的國計民生密切相關。它不僅調節地表水和地下水,而且精確緩解各種水旱災害,因此,對水利工程的研究和建設具有關鍵意義。因而自然科學的連系水利工程與水土保持是非常重要的,在此過程中要本著人與自然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利用對水利工程的建設來做好水土保持的工作,從而更好的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本文就水土保持的方法及水利工程的發展趨勢展開探討。
關鍵詞:水利工程建設;水土保持;發展趨勢
引言
在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的過程當中,很容易會對周圍環境造成相對較為惡劣的影響,因此必須要進行了解水利工程建設所帶來的優勢以及水利工程有可能會帶來的一些弊端,例如土壤的減少或者影響到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及洪澇災害等各方面的問題,盡量將可持續發展當作戰略的根本目標,做到保護生態環境,維持我國的水土保持,使我國的水利建設能夠與生態環境相結合,促進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1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隨著生態環境的重視,預防為主,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要加強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具有重要作用:(1)減少對土地和植被的擾動,減少水土流失,修復水生態系統。(2)延長水利設施使用壽命,如:水庫加強水土保持,可以減少水庫及河道中泥沙,泥沙減少之后,水庫的庫容量就會增加,因此可以提高其防洪抗災能力,延長水庫使用壽命。(3)還可以調節水文循環,優化水資源合理配置。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要把水土保持貫穿始終。
2造成水土流失發生的原因
通常來說,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如下。(1)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之中,相關工程人員對四周植被的保護不重視。因此,在水利建設過程之中,這些植被遭到破壞,使得表層土壤具有的抗腐蝕和抗壓的能力變得很弱,以至于這些地區的水土流失率很高,特別是一到下雨天,水土流失就很容易發生。(2)在水利工程建設之中,如果路內坑方量比填方量大的時候,一些工人經常采用棄渣法的處理方式,從而造成水土流失。(3)有些工人在處理土坑的過程中,使用的方法不合理、不正確,也導致水土流失的狀況發生。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設之中,勞動者進行水土保持作業過程中,應該根據實際的情況來分析,找到合理的處理方式,以此防止水土流失的發生,確保后續建設項目的有效性。
3治理水土保持的有效對策
3.1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能力
在建設水利工程的過程中,施工區域原本的地表植被一定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施工單位在竣工之后,如果能夠重視對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工作,就能很大程度上減弱因植被破壞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3.2水利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防治分區
首先是基礎開挖的方面,在防治區域之內的工程要按照地形和建筑物的實際情況,還有水文特點等各方面來進行基礎開挖。在水利建設項目施工的時候要合理安排排水工作,以及在施工場地必須設置比較合理的排水溝,可以將基礎開挖放在防止內容當中去,將其當作是水土流失方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工程來給予實施。而岸墻工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指的就是將坡腳部分的草坡植被必須要完成一定的處理任務,避免產生水土流失。在周圍區域要種植一些植物,使其可以形成保護帶。再次就是堆渣場應當與項目的地形以及實際施工相互結合起來,選擇周圍已經被廢棄的土坑,并且挑選出一個相對合理的堆渣場,使用各種方法來完成對其攔截的任務。在完成水利建設項目之后,要對堆渣場進行綠化。比如把對渣場的土地整理平整之后施肥,種一些耐活的樹種。再次,就是施工場地方面在實際進行建設的時候,場地要能夠及時完成排水的任務。這樣可以有效地解決排水溝出現水土流失的問題。在完成建設項目之前,要對空閑場地進行綠化種植,使其能夠符合水土保持的設計方案要求。最后就是道路的施工問題,在道路施工的過程當中,對這一片區域需要進行主要的防治,對于兩邊的排水溝當中堆積的雜物,要能夠及時采取相關手段將其處理,讓排水溝能夠始終保持在一個暢通的環境內。與此同時周圍樹木也應當予以及時補種,來盡量讓道路的水土流失的問題得以解決。在臨時施工的過程中,就會產生一些臨時需要完成的施工項目。
3.3以科技推動水土保持
科技可以不斷推動生產力發展,水土保持也要加大對于創新技術的投入力度,利用智能化手段代替人力進行危險作業,切實提高水利工程的運作效率。同時也要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模擬大數據來,完成水土保持中的變量的動態控制,維持水土保持工作在一個平衡狀態中變化,保證整體水利工程順利施工,發揮數據信息應有的導向性。結合具體的工程橫縱斷面,完成模型輔助過程,綜合估算環境變化引起的徑流變化,擬合出非平穩條件下的水文評估守則,分析不同流域水文的時空演變特點,實現對水利工程的綜合治理。例如,管理人員可以應用GPS、遙感紅外技術獲取數據,應用于重點河流,湖泊的水情管理與實時保護。相關人員要利用集約化的網絡監控,實現數據與技術的結合水土保持管理。利用現實性的模具轉化理念,完成水土保持工程的基礎分析,通過數字化信息化模型實現對數力資源的基礎性監控,利用統一的數據格式和遙感技術標準,完成數據處理,數據分析等一系列的管理水土保持工作。
3.4生態手段防護
生態手段防治水土流失是較為經濟、長遠的措施。主要是在水利工程周邊種植多種植物,提高生物多樣化程度,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工程建設中生態環境的自我修復能力和抗干擾能力。植物根系不僅能加固泥土,防止水力侵蝕,并且上部莖葉能降低風速,防止風蝕侵蝕。生態手段不僅在工程施工時可以保持水土,也可有效提高該地區水土保持能力。
4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趨勢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能夠有效的減少水土流失的狀況出現,保證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所以在水土流失治理過程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起著很關鍵的作用。例如,利用梯田的方式,不僅能夠對土壤的保水能力進行提高,還能夠提高土壤的抗洪能力,使得水利工程的使用壽命變得更長。
5結語
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的水土保持防治是十分必要的。需要相關水利建管單位勠力同心,共同加強水土流失的治理,樹立水土保持的觀念,加強人為因素的控制。在制定水土保持的措施時要注重因地制宜,強化政府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政策制定和監督作用,做好水土保持綜合管理工作,推動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孔暉.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工作之我見[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9(6):8~9.
[2]王斌.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12):42+44.
[3]鐘世德.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存在問題及治理對策[J].四川水泥,2019(6):311.
(作者單位: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紅石峽水庫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