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智濤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加速了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因為疫情影響,我國大中小學校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開啟了線上教學的云課堂模式。
倉促間,網絡平臺經歷了從癱瘓至擴容的及時整改;全體教師緊張進行了一次信息化技術培訓,從網絡“菜鳥”演變成資深“主播”;全體學生居家學習,借助電腦、手機等工具,利用各種直播軟件直接參與教師的空中直播課堂,或者定時收看名師的直播或錄播課程,達到學習的目的。在實踐中,我發現以下六個方面因素會直接影響線上教學效果。
一、學生的自律程度直接影響學習效果
開學復課伊始,我校對線上教學情況進行了質量調研。調研數據顯示,線上學習加劇了學生成績的兩極分化,學困生明顯增多,低分率迅猛增長。調研數據讓師生不得不認真地反思線上教學的利與弊。
經調查顯示,凡是成績下滑嚴重的學生均與其線上學習的自律性有關——自律性弱的學生下滑明顯。有些學生設置屏幕保護,用一張動漫圖片遮住攝像頭,讓教師無法在空中課堂巡查到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態;有些學生心不在焉,課上隨意吃東西;有些學生定力不足,在家中頻繁走動;甚至有些學生一邊線上上課,一邊偷著打游戲……這樣的學習狀態如何確保學習效率?反之,自律性強的學生則會實現彎道超車,牢固掌握知識,在質量調研中脫穎而出。
二、家庭的硬件設備直接影響直播狀態
線上教學需要硬件支撐。當下,絕大部分家庭能夠自主購置手機或電腦設備。少數貧困家庭不具備條件,學校也以愛心資助的方式解決其硬件設備問題,確保人人都能進行線上學習。但是,從實際使用效果來看,使用電腦的上課效果明顯強于使用手機。一方面,電腦屏幕優于手機屏幕,大屏讓教學內容顯示得更清晰;另一方面,電腦對學生學習時的肢體狀態限制更多。手機在手,學生的活動范圍會擴大,坐、躺、走皆可,容易影響上課專注度。
家庭的網絡信號狀態也會影響上課效果。上課直播過程中,網絡慢、卡、掉等現象時有發生,課堂的連貫性易受干擾。期待5G信號的全面覆蓋能夠徹底解決網絡暢通度的問題,為未來的線上教學提供保障。
三、父母的督促管理直接影響課堂效率
學生在家參與線上學習,大大弱化了教師的課堂組織管理程度。雖然教師線上上課可以監控學生的學習狀態,但是,教師在授課時要全屏播放課件,監控的屏幕窗口必然要縮小,需要手動拖拉窗口按鈕,滾動監控學生的學習狀態。這樣,就給了學生“放飛自我”的空間。尤其是自控力弱的學生,更似脫韁的野馬,游離于課堂之外。
這時,父母的督促提醒就很有必要。初中學生的學習定力普遍薄弱,需要適時適度提醒。如果父母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那么孩子就不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有甚者,少數家長在教師授課期間喧嘩吵鬧,談笑風生,迫使教師打開靜音按鈕,避免對班級其他學生造成干擾。
教育改革任重道遠。學校教育只是教育改革的一個組成部分。一個人的成長還與家庭、社會等諸多因素相關。父母是孩子成長的一面鏡子。良好的家風、家庭環境等都對孩子影響深遠。
四、教師的教學藝術直接影響互動生成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素材的運用、教學風格的呈現、課堂管理的駕馭都會影響教與學的質量。在線上教學期間,教師對現代化教學技術的掌握水平參差不齊。這也直接影響了課堂效果,尤其是課堂中的互動生成。
有些教師能夠有效運用視頻、圖片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要求學生查找資料、自制PPT、演算展示,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能夠熟練掌握教學軟件的各個功能,正確迅速地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有效提問和回答,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正因為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良好,學習效果也十分顯著。
有些教師的課堂則完全成為教者個人的“一言堂”,從頭至尾只是教師個人的傳授與講解,幾乎沒有學生的參與和互動。教師在課堂中關閉了所有學生的聲音,只在提問時讓回答者打開聲音。有時,被提問的學生“千呼萬喚始出來”,因為學生已習慣處于靜音狀態,并沒有實際參與到課堂中,對教師講授的內容時常處于“斷片”狀態。這樣的線上學習令人擔憂。
所以說,線上的教學時長要合理控制,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照搬線下的教學時間安排,既毀了學生的視力,也無法確保學生的課堂專注度。線上的教學內容也要精心選擇。我們要放慢教學節奏,活用教學手段,加強師生互動,才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否則,在“滿堂灌”的應試課堂上,教者看似教得用心,實則收效甚微。
五、作業的評改反饋直接影響知識鞏固
當下現代化的教學軟件幾乎都開發了作業的評改和反饋功能。然而,相較于線下的作業批改,線上批改還是體現出一些不足之處,影響了作業批改的精細程度,無法全面準確、真實有效地通過學生作業來反映線上學習的知識鞏固效果。
受屏幕制約,有些作業在批改時需要教師不斷滾動界面,再使用各個批閱功能一一進行判斷,指出學生的錯誤,寫出正確答案,做出反饋,煩瑣耗時至極。尤其是有些教師使用手機進行批改,需要不斷放大圖片,仔細辨識學生作業內容,反復切換界面保存作業反饋結果,既費力又傷眼。
受上傳圖片制約,教師所要批改的作業都是學生在作業本上完成后再用手機拍攝并上傳的。有些手機像素高,拍攝畫面清楚,字跡清晰可辨,教師批改起來就順暢輕松許多;有些學生沒有調整好拍攝距離和光線,拍攝圖片模糊,教師就難以順利進行作業批改并及時掌握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
毋庸置疑,線上教學的作業批改,明顯加重了教師的工作負擔,也直接損傷了教師的視力,真是“想說愛你不容易”。但是,廣大教師的敬業奉獻精神支撐起疫情期間家庭、社會的和諧穩定。他們及時的作業批改反饋、規范有序的課程教學,成為助力學生直面困境的力量源泉。
六、學校的課程設置直接影響辦學品位
受疫情影響,線上教學的時間在不斷延長,致使學校無法對學期教育教學工作進行長遠持續的整體規劃,在課程設置上也顯得被動而局促。
線上教學伊始,一些學校只是先行設置了各年級主學科課程的教學安排,然后讓史地生學科進入線上學習課堂,最后才安排音體美等技能學科開始線上教學。同樣,因為受到一些條件的制約,這些學校難以將諸如信息課、閱讀課以及綜合實踐活動課等課程安排進線上教學中。如此斷層、脫節的課程設置,一方面影響了學生對文化課及活動課的課程認知,另一方面也直接影響了學校的辦學品位。尤其是一些農村學校在課程設置上隨意縮減,體現出學校重視分數、輕視能力,育人觀念局限,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但我相信,針對未來的線上教學課程,我們可以從容科學地系統開發,創意多元地設計安排。充分利用名師課堂資源來引領教師專業成長、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必將成為新時代學校研究的重要課題。
實踐證明,線上教學加強了名師課堂的示范輻射作用。優秀教師的空中課堂可以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方便各地教師參考借鑒,方便學生深化學習。學校甚至可以開發出全國名師與本地教師共同完成的課堂教學模式。線上教學必將成為學校打造師資隊伍的訓練場。對于廣大教師而言,線上直播課都是公開課,學生可以錄制,家長可以參與,社會可以評價。這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隨著網絡時代的強勢推進,知識與信息的傳播形態嚴重沖擊了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傳統的線下班級授課模式必將發生根本性改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將通過教育信息化,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數字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新的教學組織形式已經應運而生,借助疫情期間的實踐探索初具規模,初見成效。
未來,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必將加快構建進程,信息技術必將與教育深度融合。對于線上教學,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