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國

摘要:針對當前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實踐需求日益增長和理論研究相對不足的實際,闡釋了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概念內涵,以陸軍合成部隊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為例,研究了試驗重點內容,梳理了試驗實施流程,初步回答了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是什么”、“試什么”、“怎么試”等基本問題,嘗試為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深入開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作戰效能;作戰適用性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increasing practical demands of the army equipment integration joint test practice and the relative lack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concept of the army equipment integration joint test concept is explained. Taking the army combined force equipment integration joint test as an example, the key content of the test is studied,? the test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s sorted out, the basic questions such as "what is" "what to test" and "how to test" of the army equipment integration joint test are initially answere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he army equipment integration joint test.
0? 引言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陸軍部隊正朝著信息化、模塊化、多能化方向發展,部隊裝備呈現出數字化、網絡化、體系化的明顯特征,這些對陸軍裝備試驗鑒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從以往側重滿足單裝戰技指標考核為主,轉變到滿足基于體系、完成聯合使命任務的能力考核為主[1]。相比于日趨旺盛的實踐需求,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的概念內涵、試驗重點、總體流程等理論問題尚未得到系統的闡述和分析,本文對以上內容展開研究,嘗試回答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 “是什么”、“試什么”、“怎么試”等基本問題,為陸軍裝備試驗鑒定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理論參考。
1? 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概念內涵
目前,裝備試驗鑒定領域對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尚無清晰權威的定義。綜合分析當前理論研究成果,我們認為,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是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的種概念,需要從整體與局部的角度,深刻理解和把握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的概念內涵。
1.1 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概念界定
一體化聯合試驗作為裝備試驗鑒定的最高形式,在國內外研究中均有所涉及。目前,美軍尚未對一體化聯合試驗作出明確定義,與之相關或相近的有“當某個系統被一個以上的軍種要求使用,或者必須與另一個軍種的設備通過接口連接時,就必須上馬多軍種試驗項目”的多軍種試驗鑒定[2];“檢驗軍兵種裝備在聯合作戰中的互操作性及體系配套性”的聯合試驗鑒定[3];“所有利益相關方協作規劃并實施各階段試驗和各類試驗事件”的一體化試驗鑒定[4]。國內學者在研究美軍做法的同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對我軍開展一體化聯合試驗進行探討。李亞軍等[5]指出:“一體化聯合試驗具有試驗體系一體化、試驗行動一體化、試訓演一體化的顯著特征”;張傳友等[6]認為:“一體化為試驗階段、試驗要素、試驗空間、試驗設施的一體化,聯合為聯合作戰背景、多靶場聯合、試驗力量及試驗實體的聯合”;黃東基等[7]提出:“一體化聯合試驗是以一體化聯合作戰為背景,涉及多軍兵種多領域的成建制、成體系裝備試驗活動”。這些研究成果為開展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參照裝備試驗鑒定首批指導性文件對相關術語的解釋[8],結合陸軍組織的成建制、成體系裝備檢驗評估實踐,筆者嘗試將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定義為:在完成單裝、裝備系統試驗鑒定的基礎上,以一體化聯合作戰為背景,以檢驗陸軍裝備體系作戰效能和作戰適用性,發現陸軍裝備體系短板弱項,強化陸軍裝備體系實戰運用,推動陸軍裝備體系建設為目的,涉及陸軍多兵種多領域的成建制、成體系的裝備試驗鑒定活動,是陸軍裝備試驗鑒定的最高形式。
1.2 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內涵分析
為準確把握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內涵,可從以下幾個關鍵要素入手,深入剖析其本質特征:
1.2.1 試驗對象
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對象涉及陸軍多兵種多領域的建制裝備體系。從被試裝備所屬部隊類型看,可以是陸軍合成部隊裝備體系、陸軍空中突擊部隊裝備體系、陸軍特種作戰部隊裝備體系、陸軍電子對抗部隊裝備體系等;從被試裝備體系規模層次看,可以是陸軍建制營裝備體系、陸軍建制旅裝備體系等;從被試裝備所處全壽命周期階段看,可以是未定型裝備體系、已列裝裝備體系或含有未定型裝備和已列裝裝備的裝備體系。
1.2.2 試驗條件
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的突出特點是在一體化聯合作戰背景和體系對抗條件下開展試驗工作,需要構建近似實戰的試驗環境和要素完備的裝備體系。試驗人員應依據被試裝備體系在一體化聯合作戰中的使命任務,構建適用典型作戰行動、符合作戰對手火力打擊特征的戰場火力對抗環境;構建各類輻射源交織、用頻設備密集的戰場復雜電磁環境;構建反映高原、沙漠、海島、高寒、酷熱、潮濕等多類型自然特性的戰場地理環境等。同時,依據“橫向”功能互補和“縱向”要素一致的要求,構建起能夠與被試裝備體系功能互補、效果銜接、相互依存、整體獨立的陪試裝備體系,以及模擬預定對手裝備運用方式的對抗裝備體系,針對性檢驗陸軍裝備體系有效融入聯合情報體系、聯合指控體系、聯合機動體系、聯合打擊體系、聯合防護體系、聯合保障體系的能力。
1.2.3 試驗目的
開展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評估被試裝備體系在一體化聯合作戰條件下的作戰效能及作戰適用性,摸清陸軍裝備體系支撐部隊完成一體化聯合作戰使命任務的能力底數,查找陸軍裝備體系有效融入聯合作戰體系、發揮體系作戰能力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項和能力缺項,以及不同裝備體系在不同戰場環境、不同作戰對手、不同作戰目標、不同編配與運用方式下的效能差異,為新研裝備定型審查提供依據,為在役裝備改進升級提供參考,為優化裝備體系編配和強化裝備實戰運用提供借鑒[9];通過探索結合部隊演訓活動開展裝備試驗的方法途徑,建立實戰化訓練與裝備體系試驗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形成切合實際的試驗流程與標準,持續推動陸軍裝備試驗鑒定工作有序發展。
2? 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重點內容
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的試驗內容包括聯合作戰效能試驗、作戰適用性試驗、體系適用性試驗和在役適用性試驗,其中,聯合作戰效能試驗是對陸軍裝備在一體化聯合作戰過程中整體能力發揮程度和發揮效果的檢驗,是陸軍裝備自身能力設計特性的集中體現,是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關注的重點。
聯合作戰效能,是陸軍裝備體系在聯合作戰體系支撐下的整體能力表現。構建聯合作戰效能評估指標體系,應抓住被試裝備體系特點,既可以依據“整體論”思想構建基于整體作戰效果的聯合作戰效能評估指標體系,闡釋陸軍裝備體系完成預定任務的整體效果;也可以依據“還原論”思想構建基于各分要素作戰效能的聯合作戰效能評估指標體系,評估陸軍裝備體系各分要素作戰效能的高低。
2.1 基于整體作戰效果的聯合作戰效能評估指標體系
基于整體作戰效果的聯合作戰效能評估指標主要包括任務完成效益類指標、任務完成損耗類指標和任務完成時間類指標。任務完成效益包括己方作戰(作業)任務完成情況、敵方作戰資源消耗程度,如己方偵察、工程保障等作業任務完成情況、造成敵目標或裝備毀傷情況;任務完成損耗指己方作戰資源消耗程度及裝備體系同步性、抗毀性下降程度等;任務完成時間用以表征任務完成效率,主要包括作戰(作業)持續時間、指揮控制周期(OODA環時長)等,其中指揮控制周期(OODA環時長)表示作戰(作業)行動中“觀察(Observation)-判斷(Orientation)-決策(Decision)-行動(Action)”循環時長。
2.2 基于各分要素作戰效能的聯合作戰效能評估指標體系
分要素作戰效能主要包括情報偵察效能、指控通信效能、機動突擊效能、信火打擊效能、多維防護效能和綜合保障效能,各分要素作戰效能聚合表現為聯合作戰效能。各分要素效能是其在聯合作戰體系支撐下的綜合表現,應瞄準聯合作戰、立足體系對抗,重點檢驗其融入一體化聯合作戰體系的能力。
以陸軍合成部隊裝備體系情報偵察效能為例,旅屬偵察力量具有一定的地面偵察、空中偵察、電子偵察、情報傳輸、情報處理、情報分發共享等能力,可對旅作戰地域實施全時段、全天候、全區域不間斷監視。通常,旅可得到來源于集團軍的情報信息支援,聯合作戰條件下,還可以得到戰區陸軍戰場情報偵察旅、空軍偵察力量以及戰略支援部隊的情報信息支援,極大提高戰場感知能力。因此,在評估其裝備體系情報偵察效能時,應區分聯合情報接入能力、情報獲取能力、情報傳輸能力、情報處理能力、情報共享分發能力進一步細化指標,最終形成陸軍合成部隊裝備體系情報偵察效能評估指標體系,其中聯合情報接入與融合共享能力是考核的重點。
同理分析一體化聯合作戰對其它各分要素作戰效能需求,得出各分要素作戰效能的考核重點:指控通信效能重點考核聯合體系融入能力、動中通聯能力及軍兵種聯合能力,信火打擊效能重點考核空地協同的自主引導打擊能力,全維防護效能重點考核對空抗擊能力,綜合保障效能重點考核空地聯合的工程保障能力與聯勤保障部隊支援下的后裝保障能力。以此構建的聯合作戰效能評估指標體系在兼顧系統性和完備性的同時,更加突出了試驗重點。
3? 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實施流程
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是按照試驗組織實施方案,在試驗想定的引導下,實施預定的各項試驗內容和試驗項目。下面以陸軍合成部隊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為例展開研究。
3.1 構設戰場環境
按照以紅藍自主對抗為基本形式、以全程檢驗和全程量化為基本方式的總體要求,綜合運用實裝與模擬相結合、內場與外場相結合、室內推演與實彈攻擊相結合等多種手段構設聯合作戰戰場環境[10]。主要包括體系對抗環境構設、機動對抗環境構設、多維對抗環境構設、實兵對抗環境構設、實彈對抗環境構設等。
3.2 構建裝備體系
依據“全要素、全層級、全網系”要求,圍繞情報偵察、指控通信、機動突擊、信火打擊、全維防護、綜合保障、作戰適用性、體系適用性和在役適用性“六能三性”試驗內容,構建情報偵察、指控通信、機動突擊、信火打擊、全維防護、綜合保障等裝備體系,針對性檢驗各裝備體系遂行聯合使命任務的能力。
3.3 組織兵力行動
依據試驗想定及實際作戰流程,部隊行動主要劃分為戰備轉進、機動部署、組織戰斗和戰斗實施四個階段進行,各階段根據作戰任務進一步細分作戰行動。
3.4 全程采集數據
依據試驗需求和部隊行動,劃分不同的數據采集組,各組專職采集人員和兼職采集人員按需分布在試驗行動的各個點位,全程采集數據。各階段數據采集內容如表1所示。
3.5 開展試驗總結
試驗總結階段標志著部隊演訓行動的結束,也即數據采集行動的結束,主要包括復盤總結、撤場歸建、數據處理等內容,為后續開展試驗評估做準備。
3.6 組織試驗評估
試驗評估是將試驗所得數據及其它來源數據進行轉化處理后,作為評估指標體系底層指標輸入值,并基于特定的方法和模型,對被試裝備、裝備體系的作戰效能、作戰適用性、體系適用性及在役適用性等進行綜合評價并形成試驗評估報告的過程。主要包括評估數據準備、專項評估、綜合評估等環節。
4? 結論
當前,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方興未艾,引領著陸軍裝備試驗鑒定工作的方向。通過對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的概念內涵、試驗重點、實施流程等內容的研究探索,進一步明確了開展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的思路和方法。陸軍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下一步,將重點研究試驗行動設計、試驗數據采集管理及分析評估等問題,不斷提高試驗的可行性及試驗結論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帥,廖學軍,張宏江,等.裝備體系作戰試驗總體方案設計[J].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2019,33(3):10-16.
[2]Defense Acquisition University. Test and evaluation management guide [M].6th ed. Virginia: The Defense Acquisition University Press. 2012.
[3]傅妤華,劉建湘.美軍武器裝備聯合試驗概述[J].軍事運籌與系統工程,2008,22(2):76-80.
[4]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 DoD Directive 5000.02.Operation of the Defense Acquisition System [EB/OL]. [2015-01].http://www.dtic.mil/whs/directives.
[5]李亞軍,龔少華,張國強,等.武器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初探[J].靶場試驗與管理,2010(3):1-10.
[6]張傳友,薄云蛟,李進.海軍武器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體系結構框架及模型總體設計[J].裝備學院學報,2014,25(4):118-123.
[7]黃東基,羅宏,羅歐.芻議裝備一體化聯合試驗[J].火箭軍指揮學院學報,2018,35(2):29-31.
[8]曾相戈,司洪偉,楊嘉霖,等.裝備試驗鑒定術語:TE-AAA-001-2019[S].北京: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2019:1-2.
[9]王凱,趙定海,閆耀東,等.武器裝備作戰試驗[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
[10]耿振海.炮兵部隊跨區基地化訓練戰場環境構建的實踐探索[J].現代兵種,2015(1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