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 趙小雅
摘要:隨著《政府會計制度》的深入改革,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模式發生較大變化,有效地提升了財務管理的質量和效率。但與此同時,事業單位在適應新會計制度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面臨一些挑戰,但就長期發展來看,實行新會計制度是利大于弊,因此本文將重點對新會計制度進行分析,以實施背景為起點,深入探討新會計制度中的創新,從短期和長期兩個角度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進行分析,并根據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現狀,提出一些建議,以期望對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財務管理能力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事業單位;財務管理
引言
新會計制度在事業單位中實行,會在短期內影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但就其長期在事業單位中實行,也能夠為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帶來較為積極的改變,是提升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對事業單位的持續發展有絕對的幫助。因此,事業單位在實行新會計制度過程中必須要讓財務管理人員對其進行全面的了解,并對新舊制度下的財務工作做好銜接,讓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質量能夠不斷地提升,為事業單位提供持續發展機會。
一、新會計制度實施背景與創新
(一)新會計制度實施背景
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指出“建立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該制度的建立對于我國現行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會計體系完善較為有利。提出權責發生制的原因是政府會計經濟事務愈發負責,僅以簡單的收付實現制為政府會計核算制度無法滿足核算需求。權責發生制在2014年《預算法》修訂首次作為年度財務報告編制基礎在政府會計經濟事務中使用;2015年10月23日頒布的《政府會計基本準則——基本準則》是我國政府會計新標準體系的初步建立的重要文件。2017年10月24日頒布了《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財會〔2017〕25號),并于2019年1月1日開始實施,它是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表現,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和會計信息質量等工作都具有積極意義。
(二)新會計制度創新
1.重新構建了政府會計核算模式
目前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已經進入全面轉化階段,實行相互分離又相互銜接的政府會計核算體系。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模式為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該模式強調了預算、決算、財務會計的同時發展。事業單位在對經濟業務進行會計核算時,以權責發生制為財務會計核算基礎,以收付實現制為預算會計核算基礎,平行記賬模式讓會計核算基礎從根本上發生了改變,會計核算難度增加,但強化了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工作水平。
2.科學界定了會計要素核算模式
新會計制度下的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模式為“5+3”,同時重新劃分了會計要素進。財務會計核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包括以下五個會計要素,即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預算會計核算仍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包括以下三個會計要素,即預算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結余要素。新會計制度下劃分界定的會計要素與企業會計要素界定較為相似,拓寬了事業單位經濟業務范圍,會計科目也因此得到了細化,該種改變之下的會計核算也更加合理,有利于事業單位的持續發展。
3.明確了資產負債計量屬性
原會計制度進行資產計量工作的依據是實際成本法,資產計量屬性單一化。新會計制度對會計主體進行了明確,資產和負債的計量方法可采用歷史成本法,或使用成本、限制及公允價值等相關計量方法,該種計量方法可確保資產負債金額的持續進行。事業單位在選擇計量屬性過程中可根據實際業務情況進行選擇,提高財務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4.政府財務報告體系的逐步完善
原政府財務報告制度在年末編制會計報表過程中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能夠全面反映事業單位本年度的預算資金和收支執行結果。但原有財務報告制度并未考慮運行成本,導致事業單位經濟和財政形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而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模式發生了變化,開始實行雙報表模式,即建立財務報表和預算報表兩種類型的報表。新會計制度財務報表能夠讓事業單位運行成本和預算執行情況得到更加全面的展現。原《政府會計制度》依照不同部門建立,而新會計制度則全部實行統一管理,讓權責發生制和會計制度高度統一。高校、基建、醫院、行政事業單位等全部采用權責發生制,新增了公共財政體制改革核算、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等內容及基建投資業務等統一核算,同時對科目設置進行細化,規范財政補助結轉結余,非財政補助結轉結余,以及結余分配的會計核算,更好地反映了真實收支情況,使政府會計實現標準化管理。
二、新會計制度下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短期和長期影響
(一)短期內提升財務管理難度
新會計制度實施初期,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發生較大變化,短期內會增加會計工作的難度,需要經歷一段較為困難的時期。同時隨著新會計制度的實施,財務管理也必然更加規范,要求標準也必然會更高,而且短時間內財務管理人員實行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的雙分錄及平行記賬模式,增加了核算難度,對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人員需要改變工作習慣和行業思維模式,提升相關綜合素質,加快學習腳步,盡快在實際工作中將新會計制度加以落實。
(二)長期實行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1.各類經濟活動規范力度得以加強
事業單位需要制定財務管理制度,各類收支、采購、建設、資產等業務需符合制度要求。在實行規范化管理過程中財務工作人員是基礎,與此同時還需要制定外部監測評估機制配合財務工作人員的工作,讓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更加規范。原《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會計信息披露不主動,新會計制度下,對事業單位會計信息披露提出新要求,即及時為公眾提供單位會計信息,讓公眾能夠從公開渠道對事業單位資金使用信息進行了解,讓事業單位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實現事業單位資金使用透明。
2.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制度得到完善
我國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水平和財務管理質量有直接的關系。新會計制度引入權責發生制,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信息的準確性提出了較高要求。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實現了全面化的發展,審核評價有效性也越來越高。且隨著新會計制度的實施,事業單位的財務數據也愈發準確,為完善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制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對提升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水平有極大幫助。
3.事業單位的資產配置更加合理化
原會計制度下的財務管理工作并未對資產折舊攤銷作出明確規定,導致事業單位資產配置難以實現合理優化,降低事業單位資產運行效率,導致事業單位資產價值和使用情況無法真實反映,資產價值虛增現象較為嚴重。因此,新會計制度中增加了固定資產的折舊和無形資產等攤銷等內容,事業單位資產情況能夠得到更加真實且準確的反映。
4.促進財務管理體系不斷完善
新會計制度要求事業單位財務活動更加規范、財務體系更加完善,事業單位需披露財政資金使用情況,要求公開透明,接受群眾監督,確保事業單位財政資金合理、規范。因此,新會計制度的實施會完善會計管理體系,對改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現狀是極其有利的。
三、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現狀分析
(一)制度建設落實不到位
目前事業單位在實施新會計制度時難以將其落實到實際管理之中。新會計制度與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存在差異性,事業單位在出臺《事業單位會計準則》過程中并未根據新會計制度要求進行制定,而是繼續沿用舊制度,導致新制度在執行過程中難以有效落實,無法充分發揮新會計制度的作用。
(二)國有資產管理不規范
資產是使用效率與事業單位發展速度存在較為緊密的聯系。新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但是部分事業單位目前還在繼續使用舊制度,并未設立“累計折舊、累積攤銷”會計科目。不僅如此,部分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意識也有待加強,重購買、輕管理的現象較為嚴重,導致固定資產的使用價值無法充分發揮,依舊存在浪費現象。
(三)財務人員能力有待提升
由于事業單位多具有服務性和公益性,所以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較為松散,且事業單位以財政撥款為主要資金來源,單位內部缺少競爭性,導致部分財務人員提升業務意識較差,缺乏與時俱進的學習精神,對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四、新會計制度下提升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措施
(一)完善財務管理制度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必須要以新會計制度為基本原則,根據現階段單位實際情況進行相關制度修訂及完善,包括財務、預算、資產等管理及內部控制、政府采購等制度,確保新會計制度的順利實施。
(二)全面清理資產負債
新會計制度實施前需要對資產負債進行全面清理,盤點資產情況,避免事業單位資產賬實不符,導致國有資產存在流失及浪費現象。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過程中的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如:沒有對報廢固定資產進行及時的處理,到期未及時報廢、應收應付款的掛賬時間較長等問題,對新會計制度的落實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事業單位在工作過程中,必須要以新會計制度為依據,進行固定資產折舊及無形資產攤銷,并記錄不同資產的類別、使用年限、原值等相關內容,為后期的折舊攤銷工作打好基礎。
(三)提升人員業務水平
針對新舊會計制度的變化,全面提高財務人員工作能力,加強相關業務培訓、聆聽專家講座、同類事業單位相互探討等,全面提高事業單位財務人員學習意識、能力和素質,增加財務人員工作積極性,促進新會計制度的順利實施。同時,還應當加強單位財務隊伍的建設,根據財務人員的工作能力及特點為其安排合適的工作崗位,并對不同崗位財務工作人員進行針對性、系統化的培訓,加強單位人才管理。事業單位的用人機制需要靈活轉變,應當要根據需求從社會招聘財務、審計等人員進行財務管理,提升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有效性。
(四)充分重視信息化建設
隨著經濟的發展,對財務管理要求越來越高,我們必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借助相關財務軟件和平臺,加強信息化建設,促進財務管理集成化、網絡化、高效化,實現財務管理工作的一體化,有序推進新會計制度規范化、標準化,有效提高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效率。
(五)加強預算績效管理
預算績效管理是事業單位績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注重支出結果、講求支出績效的新要求。事業單位必須要樹立正確的績效管理理念,并建立績效管理機制,預算的編制、執行和完成情況都要實行全方位的追蹤問效,不斷提高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率,使績效管理深度融入預算管理全過程,并覆蓋到事業單位所有財政資金,同時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建設,硬化預算績效責任約束。
結語
新會計制度要求事業單位財務制度不斷完善,財務管理更加科學、系統。事業單位需要對新會計制度加以重視,正確認知其內涵,并落實到財務管理工作中,提升財務工作管理質量。
參考文獻
[1]王茜.關于《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實施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思考[J].財會學習,2016,36(21):65–65.
[2]王京京,屈昊,朱琳,等.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實施對科研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J].農業科研經濟管理,2017(02):6–8+12.
[3] 甄廣林.淺析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 [J]. 時代金融(下旬),2018(08):152–153.
[4] 張守嵐.《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 [J]. 財會學習,2018(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