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時代,高校基層黨建工作面臨著諸多機遇與挑戰。隨著新媒體技術的運用,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在內容、形式以及時效性等方面得到了進一步豐富與提升,突破了傳統時空的限制;但也受到了多元價值的沖擊,基層黨組織的話語權受到了挑戰。為此,高校基層黨組織要適應新媒體時代發展要求,積極探索黨建工作模式的創新路徑,加強新媒體平臺建設,提升黨建工作話語權與親和力,努力打造新媒體時代高校基層黨建特色品牌。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基層黨建;創新
“媒介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也是區分不同社會形態的標志,每一種新媒介的產生與運用,都宣告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當下,以微信、微博、微視頻等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與傳播為代表的新媒體時代已經到來。與時俱進是我們黨保持先進性的重要法寶,順應時代發展,開拓創新,運用新媒體技術,不斷為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注入活力,成為新時代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課題。“因時而進,適應、掌握和應用新媒體促進高校黨建工作,對加強大學生基層黨組織建設,推動高校黨建工作占領新媒體陣地,增強高校黨員教育效果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媒體時代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新機遇
1.新媒體技術的運用,進一步豐富了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內容。傳統的黨建工作內容主要依托于會議、黨課、集中學習、黨日活動等形式,內容不夠豐富,對黨員同志們的思想觸動不夠多樣。而新媒體時代,微信、微博、QQ、短視頻以及學習強國平臺等網絡技術手段的運用,使得高校黨建工作內容與手段更加豐富多彩。“通過微信公眾號、公眾微博、QQ群等,黨建工作可以有效地豐富教學內容,或者可以建設黨建網站,通過將大量黨史、歷史、理論、典型事跡等信息整理上傳,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自主進行瀏覽和閱讀,使黨建工作變得更加有趣、有效、有力。”
2.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高校黨員教育形式更為靈活、多樣。傳統黨員教育模式更多的依賴的組織生活來實現,比如組織生活會、民主生活會、集體學習、黨日活動等面對面的形式,教育形式較為單一,在教育中存在著單向灌輸的問題,教育中的互動有所欠缺。而新媒體時代,新媒體因子的不斷介入,使黨員教育不再“乏善可陳”而變的生動有趣。如微信、微博中教育信息的推送以及微視頻與直播間的探索應用。同時,借助于微信留言板、網絡調查問卷與VR技術的應用,調動了黨員參與的積極性,使雙向互動與“沉浸式”教育變得更加便捷。不僅強化了黨員的教育實踐與教育體驗,而且實現了客體主體化,提升了教育效果。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基層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
1.新媒體時代“信息大爆炸”以及“大數據迷失”現象,給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提出新挑戰。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廣大黨員同志們能夠更多的接觸到社會中的各種言論信息,而良莠不齊的各種論調充斥著網絡,如何在網絡環境中從各種紛繁的信息中去偽存真,保持黨員的本色,充分利用各種新媒體媒介,批判錯誤思想,開展正能量宣傳,成為黨員以及基層黨支部面臨的新課題;同時,伴隨著新媒體媒介的廣泛應用,現代數據分析手段也被越來越多的應用于工作中,各種數據圖表在給人們帶來更直觀的感受的同時,也容易使人們迷失在數據中而忽略了數據背后所反映的深層次問題。現代基層黨建工作中,也逐步的引入數據分析手段,這無疑也對基層黨建提出了新挑戰。
2.新媒體革新了信息配置與甄別方式,對廣大黨員群眾的理論信念與價值理論帶來了巨大沖擊,為黨員教育工作帶來了許多“不確定”因素。隨著網絡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一方面,各類資訊的“爆炸式”供應,使得信息的篩選、甄別、取舍變得日益復雜并耗費精力,人們尤其是大學生群體開始依賴了被動的信息供給,如手機上彈出的新聞推送;另一方面,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信息的配置方式,針對不同用戶的群體屬性、價值傾向與瀏覽習慣提供個性化的信息推送。這種“信息代選”服務往往使信息帶上了推送平臺自身的價值評判標準,長此以往,會對廣大黨員尤其是高校學生黨員價值選擇與理想信念產生潛移默化的暗示。“在一個無限選擇的時代,統治一切的不是內容,而是尋找內容的方式。”這種信息配置方式,增加了黨員群體思想政治觀念固化“不確定性”因素,對黨員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3.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主體泛化對基層黨組織話語權形成了巨大的沖擊。以往,黨組織在基層黨建工作和黨員教育中因其占據著資訊與信息優勢,在信息的傳播中處于主導地位,掌握著話語權。而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主體泛化、內容多樣化、價值多元化,廣大師生黨員獲得信息的渠道得到極大擴展,許多資訊能夠與黨組織同時甚至更早的接觸到。而資訊中所包含的多元價值理念對基層黨組織的主流思想形成沖擊,其話語權受到了巨大挑戰。“錯綜復雜的受眾群體成為新媒體的核心,新媒體則成為各種意識形態斗爭的新陣地,價值多元化給高校黨建工作的話語權、控制力和認同感帶來了嚴峻挑戰。”
三、新媒體時代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模式的創新路徑
“新媒體時代黨建是基層組織建設與信息化建設的有機結合,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要適應新媒體時代發展的需要,在形式、手段和方法上進行創新,轉變傳統工作方式,利用網絡技術,開展網絡黨建,實現黨務工作的現代化與信息化。”為此,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要順應新媒體時代發展要求,積極探索利用新媒體技術創新黨建工作模式,推動高校基層黨建不斷走向科學化、信息化。
1.加強高校新媒體平臺建設,不斷增強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話語權。利用新媒體技術創新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模式,首先在黨建平臺的內容選擇上要“暖心”并且“接地氣”,注重師生黨員的互動性與實踐性,不斷增強黨組織權威與話語權。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微信公眾號、微博公眾號以及門戶網站,及時推送、更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動態與黨建信息,利用QQ、微信等網絡社交工具。組織師生黨員開展線上學習以及社會熱點問題的線上討論并進行正能量引導,幫助年輕黨員在紛繁復雜的海量信息中抽絲剝繭,去偽存真,在幫助師生黨員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的同時,樹立黨組織權威,增強話語權。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形式建立黨課的“微體系”,充分挖掘學校以及學生身邊的感人實例與正能量典型,包裝成網絡微視頻,設立網絡課堂,開展網絡黨課活動,用形象、生動的案例,增強黨員教育的實效性。
2.轉變黨建工作話語體系,提升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親和力。在新媒體語境下,傳統黨建工作話語體系由于其政治性、權威性與嚴肅性,在表達中往往呈現出刻板、教條、僵化的外在表象,與師生的日常情感表達不相適應,尤其與大學生活潑、好動的青春特質不相適應。創新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模式,需要適應青年人特點,轉變話語體系,提升黨建工作親和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所指出的,要“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訴人們什么是應該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就要求,廣大黨務工作者要學習、借鑒網絡語言,如“給力”“點贊”“厲害了我的祖國”等網絡詞匯,用當代大學生所喜聞樂見的言語形式開展黨建工作。此外,新媒體時代同時也是“讀圖時代”,我們應當重視形象語言的作用,在微信公眾號、微博論壇、門戶網站等網絡宣傳陣地中用圖說話,傳播正能量形象,如“圖說十九大”“一張圖解讀十九屆四中全會”“圖說一帶一路”等,使黨建宣傳工作能夠更加形象、生動、“入腦入心”。
3.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特點,努力打造新媒體時代高校基層黨建特色品牌。新媒體時代,高校基層黨組織要充分考量學校辦學特點、學科專業特色、基層黨支部黨員特點以及校園文化等隱性特質的影響,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包裝與升級,努力打造新媒體時代高校基層黨建品牌特色。“通過黨建網站、黨建微信、黨建微博等形式,創建集展示宣傳、思想教育、互動學習、討論交流等功能于一體的,內容形式多樣的黨建品牌。不斷提升黨建品牌的帶動作用和輻射作用,以師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創新新媒體活動載體”,實現以黨建促發展的目的。同時,運用抖音、微視等網絡視頻平臺,創辦網絡課堂或網絡直播間,邀請德高望重的老黨員,給青年師生黨員講授人生,話談理想,傳授黨的理論知識,暢談學習感悟。圍繞黨建工作開展專題論壇,動員黨課專家、青年教師、青年學生參與到交流討論中,進一步增強基層黨建工作的互動性。
作者簡介
董金良(1986—),男,工作單位:天津城建大學,職稱: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