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博物館藏清代龍鳳紋瓷器擷珍"/>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郭偉

圖4 清乾隆 青花海水白龍紋天球瓶
在中華民族眾多文化遺產瑰寶中,瓷器是最經典的元素之一。從商周原始瓷初曦,魏晉青瓷與大唐三彩平分秋色,到兩宋五大官窯的出現,可謂是炫彩斑斕,元代青花釉里紅與明代斗彩、五彩爭奇斗艷,清代的琺瑯彩、粉彩稱得上是領異標新。幾千年來,上至皇家貴族,下至庶民百姓,將自己對自然的感悟、對未來的訴求,對歷史的追溯、對藝術的追求、或形意,或簡繁,寄托于陶瓷器物之上,承載著中華民族鍥而不舍的工匠精神,讓土與火在窯爐中交融,并不斷實現蛻變和升華。
龍和鳳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精神寄托,華夏祖先賦予了龍鳳眾多的寓意和象征。龍為瑞獸之祖,象征著皇權,而鳳則為百鳥之冠,象征著富貴吉祥。歷代史料中對龍和鳳的記載頗為豐富,濰坊市博物館藏有清代書畫家鄭板橋撰書、由其門人司徒文膏刻《濰縣新修城隍廟碑記》一方,該碑系鄭板橋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重修濰縣(今濰坊市)城隍廟后所書,碑額為隸書“城隍廟碑”四個大字。碑文中鄭板橋以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闡述了無神論觀點,描述了龍和鳳的形象:“兩翼兩足而文采者為鳳,無足而以齟齬行者為蛇,上下震電,風霆云雷,有足而無所可用者為龍。”在考古發現上,1949年湖南長沙陳家大山楚墓出土的《龍鳳人物圖》,是我國發現最早的一幅帛畫,圖中描繪一婦女,其上方繪有龍鳳圖案,形態栩栩如生極富動感。1982年在江陵馬山磚瓦廠一號墓,出土了戰國中期距今2000多年的絲織珍品,此次考古發掘出土的絲織品被專家稱之為“絲綢寶庫”,這些絲織品上刺繡的紋飾有“蟠龍飛鳳紋”“舞鳳逐龍紋”“舞鳳飛龍紋”“龍鳳合體紋”等,均為絢麗秀美的龍和鳳,或翩翩對舞,或逗嬉成趣,或顧盼生姿,兩者之間相互纏繞和呼應。兩處考古發現反映了當時龍鳳崇拜的交融互滲,這一崇拜意識形成之后,不僅影響著中國傳統的藝術形式,更有力地佐證了龍鳳圖案,早已存在于中華文明的進程之中。
中國瓷器紋飾反映了各個時期不同的藝術特點,數千年來,龍鳳形象在工藝美術的運用中不斷發展變化,由簡至繁,從古樸到華美,延續著人們對龍鳳呈祥的濃濃情結。龍鳳紋作為裝飾圖案,大多出現在歷代官窯瓷器上,尤其是龍紋的使用,被歷代統治階級視為鞏固其地位的重要裝飾題材,明清時期更是發展為象征皇室尊嚴的御用圖案。清代是瓷器以龍鳳紋為裝飾的鼎盛時期,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因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瓷器的燒造技術和藝術成就異常卓越,對中國瓷器史的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后的推進作用。清代龍鳳紋瓷器器型規整、畫工精細、釉面瑩潤,紋飾極具特色。《中國陶瓷史》載:“清代官窯瓷器紋飾,尤以纏枝蓮和龍鳳紋為多,龍鳳紋的盤、碗、瓶是帝王婚禮必備之物。”因而清代龍鳳紋瓷器自有一種雍容華貴。
濰坊市博物館藏各類文物近8萬件,其中歷代陶瓷收藏頗為豐富,尤其以龍鳳紋為代表的清代瓷器最具特色。今精心揀選館藏清代龍鳳紋瓷器十數件,從中可窺見清代龍鳳紋瓷器的藝術特點。
清光緒仿雍正青花礬紅云龍紋蓋碗(圖1)
口徑17.1、底徑6.8、高11.5厘米,食器。敞口,深腹弧壁,圈足。器蓋呈拱形,帶環形抓鈕,子母口結構。內外施白釉,碗心繪龍紋,器蓋及器身外壁均飾二龍追珠紋,龍紋均以礬紅彩繪;所飾弦紋、如意紋及脛部仰蓮紋則以青花繪。底部及抓鈕內以墨彩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識。該器物應是光緒朝仿雍正朝之作。
清康熙素三彩折枝瓜果暗龍紋盤(圖2)
口徑26.1、底徑15.6、高4.5厘米,盛器。圓唇,撇口,腹壁斜直,淺圈足。白釉乳白瑩潤,素三彩主要為綠、黃、紫等色,呈色純正。盤身內外均刻暗龍紋為地紋,其上以綠、水綠、嬌黃、淡紫等色繪折枝佛手、桃、石榴三朵紋,寓意多福、多壽、多子。圈足底沿露胎一周,底部中心青花雙圈內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識。
清乾隆藍地黃釉二龍戲珠紋盤(圖3)
口徑25.2、底徑16、高4.6厘米,盛器。圓唇,侈口,曲壁深腹,圈足。青花藍地發色深沉,黃釉龍紋,釉色黃中泛綠。盤內心飾立龍戲珠紋,內外腹壁飾順向二龍趕珠紋。龍紋間輔以卷云紋、火紋,近足處一周仰蓮紋。圈足底部中心為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識。

圖1 清光緒仿雍正 青花礬紅云龍紋蓋碗

圖2 清康熙 素三彩折枝瓜果暗龍紋盤

圖3 清乾隆 藍地黃釉二龍戲珠紋盤

圖7 清道光 白地綠彩云龍紋盤

圖8 清光緒 青花云龍紋盤

圖6 清道光 藍地云龍紋盤

圖9 清光緒 青花雙鳳紋盤
清乾隆青花海水白龍紋天球瓶(圖4)
口徑16.5、腹徑37.2、高50、底徑20厘米,陳設器。胎質細膩潔白,胎體致密。圓唇,直口,粗頸,豐肩,圓鼓腹,圈足。釉面光潔清亮,白釉微泛青,青花呈色穩定,藍色純正明快。口沿處飾一周回紋,頸肩腹部滿飾海水游龍紋。九條矯健威猛的白龍上下翻滾,騰躍于波濤洶涌的海水中,畫面氣勢磅礴。釉底,足沿露胎一周。
清乾隆藍釉描金鳳尾尊(圖5)
口徑23、腹徑18、高37.9、底徑13.5厘米,陳設器。胎質細膩,胎體致密。大撇口,粗頸,鼓腹下斂,圈足外撇。通體施藍釉,閃爍著藍寶石般的光澤。頸、腹部以金彩各飾一組遙相呼應的龍鳳紋,龍戲珠、鳳回首,間飾火云紋,脛部為豎線紋,底部不施釉。
清道光藍地云龍紋盤(圖6)
口徑23.2、底徑15、高3.9厘米,盛器。口微侈,淺腹弧壁,矮圈足。藍地。盤內紋飾為二龍戲珠,兩條白龍以黃彩勾勒輪廓,龍紋間滿飾大朵云紋;外壁口沿下繪紅彩蝠紋。足底部中心為紅彩書“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識。
清道光白地綠彩云龍紋盤(圖7)
口徑23.2、底徑14.5、高3.5厘米,盛器。葵花口,淺腹弧壁,圈足。口沿描金,盤內以綠彩繪二龍趕珠紋,龍紋間飾火云紋;外壁口沿下繪紅彩蝠紋。釉底,底部以紅彩書“道光年制”四字雙行篆書款識。
清光緒青花云龍紋盤(圖8)
口徑18.5、底徑10.9、高3.8厘米,盛器。圈唇,侈口,曲壁深腹,淺圈足。釉面光亮,白釉白中泛青,青花呈色濃艷深沉。盤內心青花雙圈內以青花飾立龍戲珠,火云紋環繞其間;盤外壁飾青花游龍追珠紋,火云紋遍布其中。圈足底部中心為青花“大清光緒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識。
清光緒青花雙鳳紋盤(圖9)
口徑26.4、底徑16.5、高5厘米,盛器。侈口,淺腹弧壁,圈足。白釉釉色微泛灰青;青花發色濃艷,局部有銹斑。盤內心飾相對的雙鳳紋,鳳紋之間填飾卷云紋。釉底中心為青花“大清光緒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識。
清青釉開片堆塑龍紋瓶(圖10)
口徑16、腹徑21.5、高44.3、底徑14厘米,陳設器。通體施青釉,滿飾碎開片。撇口,粗短頸,小溜肩,圓腹斜下收,圈足外撇。口沿施醬釉;頸部附雙耳,以折枝梅成形,醬枝白梅;腹部一面堆塑二龍戲珠紋,對面為展翅飛翔的鷺鷥。釉底,足沿露胎。
清黃地粉彩鳳穿牡丹紋蓋罐(1對,圖11)
腹徑23、高30.3、底徑14.5厘米,盛器或陳設器。豐肩,長圓腹微斂,圈足。通體施黃釉,底部施白釉。罐外壁主體圖案繪粉彩鳳穿牡丹花紋,輔以如意云頭紋,變形仰蓮瓣紋。釉底,足沿露胎。

圖5 清乾隆 藍釉描金鳳尾尊

圖10 清 青釉開片堆塑龍紋瓶

清“濰縣相府陳氏祭器”款青花礬紅彩海水龍紋瓷器(1 組,圖12)
碗口徑10.4、底徑4.7、高6 厘米, 碟口徑10.3、高1.86 厘米,盛器。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內外施白釉,外壁以礬紅彩繪雙龍戲珠紋,翻騰于云海之間。輔以“卐”字錦地紋為裝飾。圈足內施白釉,圖11 清 黃地粉彩鳳穿牡丹紋蓋罐圖12 清 濰縣相府陳氏祭器款青花礬紅彩海水龍紋瓷器以紅彩書“濰縣相府陳氏祭器”雙行八字楷書款識。碟,撇口,折沿,淺斜壁,圈足。碟中心繪祥云紋圍繞海水江崖紋、二龍戲珠紋及“卐”字錦地紋。

圖11 清 黃地粉彩鳳穿牡丹紋蓋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