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梓宇
(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410114)
懸索橋主纜高程測量是主纜架設中較關鍵環節,通常采用精密三角高程方法[1]進行。常規三角高程測量方法有三種[2],因全站儀無法在索股上架設,所以在實際測量中無法使用全站儀對向觀測法。實際測量懸索橋邊跨主纜高程時,廣泛采用單向觀測法。該方法易受到貓道護欄、貓道門架等等貓道設施的影響干擾觀測視線,至測量困難。使用小棱鏡加長桿不僅水平氣泡不易對中,且在索股上安裝設備時存在安全隱患。遇此情況,若地形條件滿足中間觀測法要求,可使用中間觀測法。為測量懸索橋邊跨主纜高程,本文基于三角高程測量方法原理,進行中誤差理論計算,并以重慶長壽長江二橋邊跨主纜高程測量為研究背景,甄別兩種測量方法的區別。
設A 點為設站點,高程已知,儀器高為i;B 點為棱鏡放置點,為待測高程點,棱鏡高為ν。由圖1 可得出兩點的高差公式:

式中,HAB為A、B 兩點的高差;S 為A、B 兩點之間的斜距;α 為A、B 兩點之間的豎直角;c 為地球曲率改正值;r 為大氣折光系數改正值。[3-4]:
因此,全站儀三角高程單向觀測法高差計算公式為[3-4]:

式中,D 為A、B 兩點之間的平距;R 為地球半徑;K 為大氣折光數。其他參數含義同前。

圖1 全站儀單向觀測原理圖
全站儀中間設站觀測法是在待測點和已知高程點之間放置儀器,利用全站儀三角高程測量原理求出待測點與已知高程點的高差,并通過已知點高程推算待測點高程。如圖2 所示,已知后視點和裝設棱鏡頭,分別測量兩棱鏡高度νA和νB;在兩點大約中間位置G 點放置全站儀,測量A、B 兩點中間的高差。圖2 中D1和D2以及S1和S2分別為全站儀到A 點和B 點的平距和斜距;α1和α2分別為全站儀放置點G 點至A、B 兩點的豎直角度;AB 兩點之間的兩差改正數為r1和r2以及c1和c2。根據全站儀三角高程測量原理,G 點到A 點的h1計算公式為:

式中:K1和K2為全站儀放置G 點到兩測點的大氣折光數,R 為地球半徑。此因該方法無需測量儀器高度,可得A、B 兩點高差公式為:


圖2 全站儀中間設站觀測法原理圖
由誤差傳播定律表達式[5]對式(2)進行微分變式推導得到全站儀三角高程單向觀測法中誤差計算公式:

同理,利用式(10)對式(9)進行微分變式推導,得到全站儀中間設站觀測法中誤差計算公式:

式中,ms1和ms1分別為G 點到A、B 兩點的斜距中誤差;mα1和mα2分別為G 點到A、B 兩點的豎直角測角中誤差;mk1和mk2分別為G 點到A、B 兩點的大氣折光系數測量值中誤差;mv1和mv2分別為A、B 兩點棱鏡高度取值中誤差,其余符其他參數同前。使用中間自由設站法時,因同地點測量且短時間內觀測條件相差不大,一般K 值變化不明顯[6]。于是令K1=K2,mk1=mk2=mk。式(9)可修改為:

為分析兩種測量方法的精度,以徠卡全站儀TS09 plus 為例。徠卡全站儀TS09 plus 測角精度mα=2'';測距精度為ms=±(1.5+2×10-6×D)mm,此文中取ms=±3.5mm。按已知高程點到待測點之間測距長度100m~1000m 為例,大氣折光系數誤差約為0.03~0.05[7],本文擬取K 值為±0.04mm[2],儀器高量取誤差為mi=±1mm,棱鏡桿因為有刻度量取誤差小,憑經驗取mv=±1mm。單向觀測法計算以已知高程點到待測點之間距離為100m~600m,豎直角角度取5°~30°計算,計算結果如表1 所示。

表1 單向觀測法測高理論中誤差
當總平距為100m 時,中間自由設站法前后視相等距離,均為50m;總平距大于100m 時,中間自由設站法后視點距全站儀依次為100m、200m、300m,豎直角度α1、α2取5°~30°,計算結果如表2 所示。

表2 中間自由設站法測高理論中誤差
綜上可得:
(1)在測量平距相同時,中間設站法受豎直角度影響較大。
(2)兩種方法豎直角產生的誤差與測量平距呈負相關。
(3)中間站法前后視距離相差越大,則測量誤差越大;前后視距相等,精度最高。
(4)測量平距小于100m,當豎直角度小于25°時,中間自由設站法較為精準;當豎直角為25°~30°之間,兩種方法中誤差近似;當豎直角大于30°,中間自由設站法其精度將低于單向觀測法。
(5)測量總平距相等且大于100m,豎直角在30°以內,中間設站法測高精度高于單向觀測法。

圖3 重慶某懸索橋邊跨立面圖
重慶某長壽長江二橋邊跨跨徑為235m,空纜狀態下,邊跨垂度為7.448m,垂跨比約為1:31,邊跨無吊索,線型為懸鏈線。單根索股設計長度1280.386~1281.651m。
為比較兩種方法測量精度,進行以下準備工作:
(1)選擇風速合適的陰天,采用熱電偶溫度測試儀測試索股溫度,確保索股溫度穩定,不因風荷載晃動。
(2) 取帶有定位樁柱的已知高程點NT1,其施工里程2136.449m ,偏距181.592 m,高程278.843m 。
(3)為提高測量精度,采用中間法測量時,后視點采取帶基座對中器的棱鏡;兩種方法實測索股標記點時,均采用裝有水平氣泡的徠卡迷你小棱鏡。
(4)單向觀測法實測時,全站儀放置于有定位墩的NT1 點,中間設站法實測時,全站儀放置于NT1 與索股標記點中間B點。
擬采用標準差衡量兩種方法的測量精度。因實測中無法進行無限次觀測,故采取有限觀測中誤差衡量觀測精度。求解實測中誤差時,又因無法得知觀測對象的真實坐標,采用觀測值的算術平均值計算公式以及觀測值改正值計算公式[1]:

式中,x 是最或然值;l0為最平均值;Δl 為有限次實測值與最平均值的差值的和;n 為觀測次數,m 為觀測值中誤差;v 為改正值。
完成準備工作后開始進行主纜索股標高實測,測點、設站位置如圖4 所示。

圖4 點位及設站立面布置圖/m
兩種方法測量結果及中誤差如表3、表4 所示。

表3 單向觀測法實測改正值中誤差
由表3、表4 可知,中間設站法和單向觀測法實測中誤差分別為±2.897mm、±3.705mm,中間設站法結果更精確。本次采用中間設站法,所選中間點位置距離前后視距相差不大,前后視豎直角度大致相同且均不超過20°,又因地球曲率和大氣折光影響較小,不用量取儀高,與單向觀測法相比無儀高量取誤差。雖存在兩倍棱鏡高量取誤差,但采用帶基座對中器棱鏡,棱鏡讀取誤差比全站儀儀高量取誤差低。
4.1 利用全站儀測量懸索橋邊跨主纜高程時,隨測量距離增大、測量豎直角度上升,測量平距≤100m 時;當豎直角度<20°時,中間設站法精度高;當豎直角度在20°~25°時,單向觀測法精度高;當測量平距>100m 時、豎直角度<30°時,中間設站法精度高;兩種方法中誤差與測量平距呈正相關。
4.2 實測時,應綜合考慮豎直角度和測量平距的影響,選擇精度較高的方法。
4.3 兩種方法均受棱鏡高度讀取精度的影響,中間設站法產生的誤差是單向觀測法的兩倍,因此提高棱鏡高度讀取精度可有效降低測量誤差。
4.4 采用中間設站法可靈活選擇觀測位置,待測點和已知點不需通視,不需測量儀高,與單向觀測法相比,測量效率高,優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