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杉 國網浙江龍游縣供電有限公司
在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巧妙、隱蔽地減少表計計算量,從而少繳納電費,不僅使供電企業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還擾亂了正常供電秩序,造成電力故障和安全事故。
通過大量的數據調查分析,發現我國當前存在的竊電行為較為普遍。存在的竊電類型也繁多,比如失壓竊電、斷流竊電、移相竊電、擴差法竊電以及欠壓竊電、分流竊電等方式。其中失壓竊電所表現的形式是以電能計量表為最終目標,通過拆除電壓線以及回路中某一項,從而導致計量表處于失壓狀態,實現竊電。而欠壓切電則以接入虛擬的電壓引線為竊電手段而在計量表中導入低于實際電壓值的電壓形成竊電。斷流竊電則采用切除電流回路中的短接電流互感器或者切除電流回路中的一些引線,從而導致電流斷流或者流出的一種方式,形成竊電。
針對現狀調查所找出影響提高用電檢查中用電安全與反竊電能力的主要問題,根據所掌握情況,運用頭腦風暴法,從人、機、料、法、環等五個方面進行分析、討論,繪制魚刺圖,如圖1 所示:
分析發現共有技能水平不足,責任心不強,人員配置不足,反竊電法律法規不健全,人員裝備配置水平低,新舊用電用戶的信息更替不及時,檢查工作程序不合法,違規用電,竊電行為懲戒力度差,取證難、定量難,天氣惡劣,自然災害等13 條末端因素。通過對影響提高用電檢查中用電安全與反竊電能力的10 個末端因素分析后最終確定反竊電法律法規不健全,新舊用電用戶的信息更替不及時,違規用電、竊電行為懲戒力度差,取證難、定量難這四個主要原因。

圖1 原因分析魚刺圖
因為新時期的竊電技術不斷升級,這使得供電企業在反竊電技術上的更新難上加難,查找竊電證據難度越來越大,用電檢查人員的經驗若產生缺乏,那么反竊電管理機制就會不健全,并且在長期這樣的發展過程中,就會使得企業的經濟效益難以保障,并且供電質量也難以穩定維持。
采取上門體檢的方式,組織專家團隊對客戶用電進行全面會診。在充分了解客戶生產流程、用電特點的基礎上,上門對客戶供配電設施、電氣設備、安全管理進行現場檢查,依照現場資料、客戶安全檔案,進行安全用電評估,形成專題評估報告,提出診斷意見,提出進一步改進完善的措施。
結合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對網絡安全、通信安全、隱私保護的需求,可以進行采集終端的可信網絡連接設計,終端主要包括有主站、信道、采集終端、智能電能表等,采集對象涵蓋專用變壓器用戶、中小型專用變壓器用戶、單相一般工商業用戶、居民用戶、公用配電變壓器計量點等,并采集關口計量、分布式電源接入、充放電及儲能接入等信息,采集終端的可信網絡連接設計主要由主站層、通信信道層和采集設備層構成,在可信計算平臺的主板上嵌入可信平臺模塊TPM,內部封裝搭建一個可信計算平臺所需的安全存儲、密碼應用、證書機制、安全檢測等安全功能,在計算機系統中添加了一個具有防攻擊、防篡改、防探測的可信第三方,由其實現對終端內操作系統軟件和應用程序組件的度量,支持主站、數據采集層和采集終端間的可信連接,為采集系統建立了通信模型,驗證終端的可信度,實現終端網絡接入和遠程證明。
強化人員素質與檢測設備質量。增強用電檢查人員的綜合素養,除組織專業的知識體系培訓外,同時加入硬件設備方面的知識體系培訓,全面系統的學習。要求用電檢查人員深度掌握及正確使用各類電工儀表,及時發現用電客戶竊電行為,維護企業的利益。供電企業加大硬件設備的投資力度,完善防職業竊電型檢測設備,組織相關人員參加新型設備培訓并經考試合格,進而完美地實現人與物的結合。
綜上所述,電力行業的不斷發展逐漸滿足著人們對電力資源的需求,相關人員在不斷更新供電技術的同時,也為我國的資源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提高用電檢查中用電安全性與反竊電能力,使人民的生產、生活少受故障停電影響,促使電網更加有力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提升供電企業優質服務水平,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