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玉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職院校對于學生全面素質培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國古代文學內容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對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化修養、高尚的道德情操、集體主義精神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該文闡述了在新時代的信息文化背景下高職院校要適應學生發展特點,將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思想境界。
關鍵詞:信息化背景? 高職? 古代文學?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8(a)-0039-0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Ancient Literatur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 ? ? ? ? ? ? of Informatization
WANG Lingyu
(Shangrao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Shangrao, Jiangxi Province, 334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level in our countr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high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The content of ancient literature in our country is profound and has a long history, which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noble moral sentiment and collectivism spirit. This paper expounds tha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culture in the new er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development, innovate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ideological realm.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backgrou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cient literature; Classroom teaching
基于教育部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高職院校對于學生的培養也在不斷摸索和變化。我國古文化源遠流長,不僅能夠陶冶高職院校學生高尚情操和文化操守,更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人文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價值觀和使命感[1]。為了適應時代的進步,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高職院校古代文學課堂也要結合新信息背景,改革教育模式、改變教學思路,對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改革。大力引進多媒體手段和新信息技術走進古代文學的課堂,使深厚的古文化借助新信息技術手段得以繼承和發揚。該文從不同角度分析,利用新信息背景為指引完善古代文學教學優勢和方法。
1?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增加課堂信息量
在古代文學課堂教學當中的經常會有一些古代典籍,有些典籍中的文字生僻、艱澀,老師在進行授課時僅僅口頭傳授學生很難聽懂,而板書又會受到時間的限制,這種情況下,老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手段對重難點做多維度的分析,使學生能夠清晰地了解典籍中的內容和寓意。此外,根據古書原文的影像資料,教學也可以通過多媒體和小視頻制作使教學內容得到清晰的展示,豐富課堂中的古文內容,增加課堂中的信息量,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質量,加深學生的課堂印象[2]。
2? 運用信息技術,加強課堂的直觀性、生動性,創造情境教學,以情感人
2.1 利用科學技術手段,使課堂內容更加直觀和生動
在高職古代文學課堂的教學實踐中,通過對課堂內容中文字的介紹,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技術,到網站、教育平臺等找到相關教學視頻和插畫,教師通過視頻以及插畫的剪輯就可以制作成微課視頻和微課圖片等。在課堂中,可以對以圖片或者視頻的呈現對中國古代豐富的文化遺跡,如佛像、寺廟、書法、繪畫、雕刻,封建王朝的疆域、版圖等進行相關的介紹;以圖片對比的方式和視頻的剪輯來區分戲曲中的生、旦、凈、末、丑等角色形象;至于詩詞誦讀、古典演奏、戲曲聲腔等,可以從互聯網平臺來找到相關視頻介紹,使文本內容得到生動直觀的展示,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增強了教學效果。
2.2 創造情景教學模式,以情感人
高職院校中的古代文學課堂可以通過視頻剪輯、圖片欣賞、音樂共鳴來表現作品所產生的時代、歷史背景和情感線索,更好地還原作品的本來面目。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老師往往來通過朗讀的形式幫助學生感知課文的情感和核心思想,通過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但是由于個體差異不同、主觀思想意識也不盡相同,有的學生能夠讀出感情,引起其他人的共鳴,而有的學生則不能找到其中的切入點,使課堂教學質量不理想[3]。這種情況下,老師就可以制作課件教學,將圖片、聲音、音樂相結合,最大程度地帶動學生感觀世界,幫助學生感受全文情感,掌握文章基調,同筆者進入同一個思想境界[1]。
教師在對學生指導古詩詞時,應當減少主觀理性分析,盡量將學生帶到作者所描繪的詩詞境界里去,讓學生充分感受作者的喜怒哀樂,與詩人同悲同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上北朝民歌《木蘭詩》前,教師可以播放《木蘭從軍》的動畫片,動畫片中再現了木蘭身著戎裝,毅然替父出征的英武形象,以及木蘭跨過關山險要,英勇殺敵的十年征戰生活,還展現了木蘭屢建奇功而辭官,榮歸故里的喜悅場景。在觀賞片子的過程中,學生就很容易被木蘭的孝道、勇敢、不慕高官、向往和平、熱愛生活的品質所感動,帶著對故事情節的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打開課本再來讀《木蘭詩》,學生們很快就能夠掌握詩歌的內容,領會詩歌的主題,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明白了為什么千百年來木蘭一直是文學家筆下的最愛。又如,老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杜甫的《登岳陽樓》一詩時,詩中的第三、四句“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時,學生對內容不好理解,就會提出疑問:洞庭湖怎么能把吳國和楚國分開呢?乾坤之大,怎么會在湖里浮動呢?于是教師利用網絡技術,把課件中“登樓觀湖”的視頻調出來播放給他們看,學生看到洞庭湖波瀾壯闊,水天相連,把祖國東南之地從中分為兩半,天地似乎在湖水中日夜浮動。學生通過這樣的教學視頻,很容易能夠明白文章中的內容,了解作者夸張手法的運用,感受詩歌恢弘的氣勢。
3? 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高職院校古代文學比較晦澀難懂,枯燥無趣,利用傳統的一支粉筆、一面黑板的教學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4]。這就要求教師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運用新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來對教學模式革新。對古詩詞的教課,可以通過詩意圖和配樂朗誦進行,將授課氛圍調動起來,幫助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記憶和理解。學生還可以利用學習平臺上傳自己的朗誦視頻,由老師分組制作課件,將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并且在課堂中充分利用小組評價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
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技術和信息手段,將不好理解的古詩詞制作為游戲課件與學生互動,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3]。
老師可以利用微信平臺開發微信小程序的游戲,將古代典籍、古典詩詞以及作品簡介、作者藝術特點等教學重點通過游戲闖關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輕松學習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詩詞闖關小游戲使學生不僅背熟了詩句,還增加了對詩歌的感性認識。這樣的游戲教學模式提供給我們一種思路:游戲與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可以將呆板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活潑,更易于被學生接受、掌握,也是新信息背景下古代文學教課的新突破。
4? 利用微課教學,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每堂課程都需要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繁瑣,導致教學時教學主題很難突顯。教師使用微課教學可以使用微視頻的功能,突顯每節課程的教學目標,學生圍繞教學目標開展學習,提高課程的教學效率。
微課教學符合學生學習的需要,有相關的研究機構表明,一個學生專注學習的時間很難能夠長期堅持。而采用微課教學,更適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在制作微課視頻時,不需要專業的設備,只需要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5]。學生在該種模式下完成學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5? 精選教學內容,完善教學過程
高職高專的學制是3年,每一門的課程安排得比較緊,同時還要完成理論課時和實踐課時的比例,古代文學課程在高職高專的教育目標下顯得有點不太合群。教師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教學目標,需要對講課的內容精挑細選,完善教學過程,從而確保課程可以高效地運行。針對高職高專學生學習基礎較弱以及注重實用性等特點,因此,教師在選擇古代文學教學內容時可以選擇實用、有趣、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文學進行授課。在講授文學時,應該將有關的文學史的發展串聯在講課的內容中,將古代的文學盤根錯節的文學現象和文學派別顯現出來[6]。教師要想使學生對古代文學感興趣,一方面,要不斷豐富自己的古代文學知識,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要掌握和注意古代文學學科的研究成績,拓展自己的教學內容和層面,這可以使學生對古代文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多加關注古代文學的知識,可以提高學生對古代文學的興趣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6? 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也要不斷改變和革新,高職院校的古代文學課堂更要運用互聯網平臺以及新技術手段來提高教學效果,讓中國的古代文化繼續發揚光大,讓國之經典不斷傳承流傳。
參考文獻
[2] 張衛紅.論高職語文教育專業《中國古代文學》課程學生學習障礙與對策[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2):157-159,167.
[1] 楊城,李偉.情境教學在高職院校古代文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3):152-153.
[3] 黃春梅,李素平.新媒體技術環境下高職院校文科課堂的教學策略—以《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為例[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18(5):35-39,109.
[4] 郭中華.本科古代文學教學對道教文學應有的觀照[J].牡丹江大學學報,2020,29(5):100-103.
[5] 石天飛.古代文學教學改革中的廣西古代文學案例[J].課程教育研究,2020(14):29,31.
[6] 萬成婷.中學古代浪漫主義文學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19.
[7] 譚冰.基于信息化的高職課堂教學路徑分析[J].科技資訊,2019,17(19):161,163.
[8] 王娟,羅貴萍.信息化環境下高職旅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0,39(7):65-67.
[9] 唐貴英.信息化背景下高職大學語文實施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探析[J].科教文匯,2020(7):133-134.
[10] 段紅瓊.信息化環境下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開放式鋼琴彈唱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北方音樂,2020(12):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