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給中小外貿企業帶來了巨大的風險。而中小外貿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若不予以重視并加以應對,其生存將很可能會受到威脅。中美貿易摩擦領域不斷擴大、貿易摩擦時間持續增長。從市場風險視角出發,發現中美貿易摩擦增大了中小外貿企業的稅務管理風險、匯兌損失風險、企業信用風險,并提出了相應對策:設立匯率研究部門、使用避險工具,規避摩擦風險、提升技術水平,關注風險來源、建立信用管理機制。期望能為中小外貿企業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的健康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美貿易摩擦;中小外貿企業;市場風險
中圖分類號:F74?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3-0085-02
引言
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和迅速崛起的中國在日益密切的經濟貿易往來之中互相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近年來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愈發頻繁和激烈。美國曾經對中國發起過 5次301調查,最終都通過磋商、談判達成妥協,美國并沒有正式啟動懲罰性的高關稅。2017年8月18日,美國針對中國的技術轉讓、知識產權和創新等領域再次發起了“301 條款”調查,開啟了新一輪美中貿易摩擦,多次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中國制造 2025》規劃涉及的高新技術產品成為美國加征關稅的主要目標。針對美國加征關稅的行為,中國進行了反制,對一些美國商品加征關稅。2020年1月中美兩國簽署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協議中所涉及的關稅和產品采購的內容只是中美經貿關系的初級和表象問題。這只能說明中美貿易關系得到了暫時的緩和,并不意味著從此前途一馬平川,中美貿易摩擦依舊會是中美關系的“新常態”。中小外貿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面臨中美貿易摩擦時,遭受到巨大的市場風險。若不加以防范與控制很可能會威脅企業生存。
一、中美貿易摩擦的主要特征
(一)貿易摩擦領域不斷擴大
在中國加入WTO的最初幾年,貿易摩擦最嚴重的是技術含量低且價格低廉的紡織品和輕工業品等。但最近幾年隨著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貿易摩擦所影響到的行業和商品越來越多。一個基本事實是,美國為維持世界霸主地位,保護并提升其在世界貿易中的技術壟斷收益,常以301條款為由對我國的新材料、新能源、新科技等核心領域開展有針對性的調查。遭受貿易限制的商品由傳統低技術含量產品逐漸延伸至投資、服務貿易、知識產權等多個行業,化學品、機電設備、電子產品等高科技產業加入其中并成為貿易摩擦的重點領域。貿易領域不斷擴大并且由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延伸。雖然現階段中美雙方已將部分商品從關稅加征清單排除,但不難發現,中美貿易摩擦的領域不斷擴大,所造成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
(二)貿易摩擦持續期長
美國認為日益增長的中國經濟和國際地位給其全球霸主地位造成了巨大的挑戰。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國為保持其世界霸主地位并維護自身的貿易收益,不會輕易放棄關稅壁壘。而中國為了自身的貿易繁榮也會采取相關反制措施。因此,中美貿易摩擦將會持續較長時間,即使2020年1月中美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后貿易摩擦出現一定程度的緩解,也并不代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終結。未來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在較長的時期之內很可能是邊打邊談。
二、貿易摩擦給中小外貿企業帶來的市場風險
(一)加劇匯兌損失風險
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匯率波動具有不可預測性和相對性。一方面,外部環境不可控,中美貿易摩擦使人民幣匯率波動頻繁,且難以預測,必將造成企業生產成本和銷售價格上的波動,不利于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另一方面,匯率波動是相對的,當債權人和債務人一方獲利時,另一方必然會損失。并且結算貨幣和方式的限制使其必然會面臨匯率波動所帶來的匯兌風險。我國外貿企業中 90%以上均為中小外貿企業,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等傳統產業,利潤微薄,風險承受能力較小。由于中、美是全球產業鏈中最重要的兩極,中美貿易摩擦將增大全球經濟走向、產業鏈格局調整與全球資本流動的不確定性,從而加大國內中小外貿企業的匯兌損失風險。
(二)增大稅務管理風險
在近期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關稅壁壘作為主要的摩擦表現形式,由此大部分外貿企業面臨關稅加征的風險。一般來說,國家會通過調節關稅來控制進出口商品的數量,增強本國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在此次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美國對中國眾多出口商品加征關稅,使中國外貿企業出口商品價格面臨漲價壓力,中國出口到美國市場的商品競爭力明顯下降。由于中小外貿企業自身的特點,很難通過上市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進行融資,資金主要來源自有資金、民間借貸和銀行間接融資等。加征關稅會加重部分中小外貿的負擔,這將嚴重制約其發展。
(三)增加企業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外貿企業在對外貿易過程中由于債務人不履行合同或者債權人交出貨物后收不到貨款而產生的風險。在國際貿易中,交易的雙方來自不同的國家,中小外貿企業對客戶和供應商了解較少,信用風險較大。自我國加入 WTO 以來,許多外貿企業采用了信用銷售的方式來擴大市場份額,而當貿易方出現信用問題時,往往會出現資金回籠慢甚至回收難的情況。加之中美貿易摩擦的催化,我國中小外貿企業的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被削弱。為了增加銷售額來提升企業的業績,中小外貿企業往往采用更為寬松的信用政策。寬松的信用政策體系能夠吸引更多的客戶,但是應收賬款額度過高也會導致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這便會加劇我國中小外貿企業的客戶信用風險問題。
三、中小外貿企業應對策略分析
(一)設立匯率研究部門,使用避險工具
外貿企業應積極籌建相關部門專門研究匯率風險,重點關注匯率波動所帶給企業的各類財務風險控制問題。組建人才專項小組,加強對匯率走勢的預判,對匯率風險進行識別、計量及策略研究,以期將匯率風險盡可能將至最低。對于企業匯兌損失,外貿企業可選擇相關衍生金融工具進行避險,比如采用遠期結售匯、外匯期權等工具進行風險對沖。為有效規避匯率風險,外貿企業還可以選擇與重大客戶簽訂協議,為保持雙方的長期友好合作,與客戶風險共擔。雙方在交易之前通過合同約定,當匯率波動超過規定的區間之時,買賣雙方一起共擔損失,避免其中一方受損失過于嚴重。
(二)規避摩擦風險,提升技術水平
我國中小外貿企業應密切關注有關中美貿易的最新動向,并安排專業人士做好相關貿易政策的解讀研究,積極運用國際規則來有效規避貿易摩擦。及時調整相關產品生產策略,采用發展轉口貿易、在國外組裝或境外投資辦廠等方式靈活規避貿易摩擦。還可以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與中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議的國家合作,有效規避貿易摩擦風險。總之,發生貿易摩擦時應對戰略進行相應調整,積極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和市場方向,并開拓海外市場,盡可能地降低稅務管理風險。在風險規避和風險對沖等方式不起效時,中小外貿企業只能選擇風險接受,而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與經營能力密切相關。面對變幻莫測的出口形勢,中小外貿企業要想提高自身經營能力,必須提高自身技術水平。當企業的出口產品難以被替代時,便有了談判的籌碼。
(三)關注風險來源,建立信用管理機制
面對供應商的信用風險,中小外貿企業應重點關注供應商層面的風險來源。供應商的風險主要體現在是否能夠按時交貨,能否保證產品的質量和價格,供應商的信用風險以及交付貨款的結算方式等,無論哪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外貿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中小外貿企業應重點關注供應商的風險來源,并且與關鍵供應商達成深層次的合作關系,盡可能降低信用風險。面對客戶的信用風險,企業應設立并參照信用評級標準對客戶進行分級管理,在授予相應信用額度的基礎上,選用專人負責客戶信用等級的變動情況,出現較大變動時要及時調整其相應等級并通知各相關負責人。客戶信用管理的過程中,要全面了解客戶的真實情況,并建立客戶信用檔案登記錄,以便做到精細管理。
四、結論
我國外貿企業中 90%以上均為中小外貿企業,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等傳統產業,在貿易摩擦中易遭受巨大的市場風險。如果中小外貿企業對這些市場風險視而不見,則很可能會對其生存產生威脅。因此,中小外貿企業應該密切關注貿易政策,多渠道巧妙規避摩擦風險;在不能對風險進行規避之時,應努力提高技術水平、增強融資能力。在匯兌損失風險方面,中小外貿企業應設立匯率研究部門,重視避險工具;在信用管理方面關注風險來源,建立信用管理機制,從而最大程度降低中美貿易摩擦所帶來的風險,使企業向著更穩健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躍生,林雪芬.中美經貿摩擦的五個層次[J].中國流通經濟,2020,(1):42-51.
[2]? 李孝天.經濟相互依賴視角下的中美貿易沖突:成因、啟示與前景[J].國際關系研究,2019,(5):109-135,158-159.
[3]? 黃志剛.中美貿易摩擦下的中國經濟形勢[J].企業經濟,2019,(10):2,5-17.
[4]? 趙威,趙雪.貿易摩擦下美國域外專利管轄實踐及我國應對[J].理論視野,2019,(9):74-80.
[5]? 黎峰,曹曉蕾,陳思萌.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制造供應鏈的影響及應對[J].經濟學家,2019,(9):104-112.
[6]? 史長寬.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9,(6):46-57.
收稿日期:2020-05-15
作者簡介:王汝(1995-),女,江西萍鄉人,碩士研究生,從事管理會計研究。